基于心理个性的低年级学生差异化教学策略
许彦
聊城市教育考试与教学研究院
摘要:本文聚焦于此,深入剖析低年级学生常见的心理个性类型,如内向型、外向型、冲动型等。从教学目标设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运用三个关键层面,阐述差异化教学策略的具体实施路径。在目标设定上,依据学生学习能力与心理特点分层;内容选择兼顾兴趣与认知水平差异;方法运用针对不同个性学生灵活调整。通过这些策略,旨在满足低年级学生的多元学习需求,激发其学习潜能,提升学习效果,为低年级教学实践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导,助力学生在学业与心理层面实现更好发展。
关键词:低年级学生;心理个性;差异化教学;教学策略
引言
低年级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其心理个性开始逐步显现并分化。每个学生在性格、兴趣、认知风格等心理个性方面都存在独特之处,这些差异深刻影响着他们的学习过程与效果。传统的“一刀切”教学模式往往难以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导致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受挫,学习成效不佳。而实施基于心理个性的差异化教学策略,能够精准对接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潜能,促进学生全面且有个性的发展。
一、基于心理个性的低年级学生学习特征分析
(一)内向型学生
内向型低年级学生在课堂上通常表现得较为安静、腼腆。他们倾向于独自思考,在小组讨论或课堂发言中,可能因害怕犯错或担心被关注而不敢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这类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往往较为缓慢,需要更多时间去理解和消化新内容。但他们具有较强的专注力,在独立完成任务时,能够细致入微地处理问题,对感兴趣的学科或内容,会展现出深入探究的热情。
(二)外向型学生
外向型低年级学生充满活力,性格开朗,乐于与人交流。在课堂上,他们积极举手发言,参与讨论十分踊跃,能迅速与同学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他们思维活跃,想法丰富,常常能提出一些新颖的观点。然而,这类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难以长时间专注于一件事情。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因为追求速度而忽略细节。
(三)冲动型学生
冲动型低年级学生情绪反应强烈且迅速,行为较为冲动。在课堂上,他们往往在没有充分思考的情况下就急于回答问题,常常出现答案不准确或不完整的情况。这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耐心,遇到困难容易急躁,难以静下心来深入钻研。但他们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对新鲜事物充满热情,一旦被激发兴趣,会全身心投入学习。
二、基于心理个性的低年级学生差异化教学目标设定
(一)针对学习能力差异分层
根据低年级学生在认知水平、学习速度等方面的不同,将教学目标分为基础目标、提高目标和拓展目标。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基础目标旨在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如在语文课上,能正确认读生字、规范书写笔画等。学习能力中等的学生,提高目标要求他们在掌握基础的同时,提升知识运用能力,如能够用所学词语进行简单造句。而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拓展目标则侧重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综合素养,如在写作中能够运用丰富的词汇和独特的视角进行创作。
(二)结合心理特点微调
考虑到不同心理个性学生的学习倾向,对教学目标进行针对性微调。对于内向型学生,在设定目标时注重培养其表达能力,如在口语交际课上,要求他们能够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克服内心的紧张与羞涩。外向型学生,强调培养其专注度和细节处理能力,在数学作业目标中,提高对计算准确性的要求。冲动型学生,则侧重于培养其耐心和思考习惯,在解决问题类课程中,要求他们在回答前先思考解题思路,避免盲目作答。
(三)设立动态调整机制
低年级学生的发展具有动态性,教学目标应随之调整。定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根据学生的进步或变化重新定位目标层级。如原本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在一段时间的努力后,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有所提升,可将其目标从基础目标调整为提高目标,为学生提供更具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持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其不断进步。
三、基于心理个性的低年级学生差异化教学内容选择
(一)契合兴趣偏好
充分了解低年级学生的兴趣爱好,据此选择教学内容。对于喜欢绘画的学生,在艺术课程中引入更多绘画技巧和创意绘画主题;对科技感兴趣的学生,在科学课上增加简单的科技小实验、科普视频等内容。例如在综合实践课上,针对喜欢动物的学生,可以组织以动物保护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收集资料、实地观察等方式深入了解动物,满足他们的兴趣需求,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匹配认知水平
依据低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阶段和心理个性特点,选择难度适宜的教学内容。对于认知水平较低、思维较为直观形象的学生,选择简单易懂、生动有趣的内容,如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实物教具来讲解加减法运算。对于认知水平较高、抽象思维开始萌芽的学生,提供具有一定挑战性和深度的内容,如在语文阅读中,引入一些寓意深刻的短文让他们分析解读,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认知能力相匹配,避免因内容过难或过易影响学习效果。
(三)关注个性需求
考虑到不同心理个性学生的特殊需求,选择相应教学内容。内向型学生可能对自我探索类内容感兴趣,可在心理健康课上安排自我认知的主题活动,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外向型学生喜欢社交互动,在体育课上设置团队合作类的游戏项目,满足其社交需求。冲动型学生需要培养情绪管理能力。
四、基于心理个性的低年级学生差异化教学方法运用
(一)针对内向型学生的引导法
对于内向型低年级学生,采用引导式教学方法。在课堂上,教师通过温和的提问、耐心的启发,引导他们逐步表达自己的想法。例如在阅读分析课上,教师可以先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如“故事里有哪些人物”,让内向型学生能够轻松回答,建立信心。随着问题的深入,如“你觉得主人公为什么要这么做”,鼓励他们深入思考并表达观点。
(二)面向外向型学生的合作探究法
外向型低年级学生适合合作探究式教学方法。教师将他们分成小组,布置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如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让小组合作完成一个关于传统文化的项目,包括资料收集、整理、展示等环节。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外向型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其沟通、组织能力,与小组成员积极交流、共同探讨。
(三)助力冲动型学生的任务驱动法
针对冲动型低年级学生,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师为他们设定明确、具体且具有一定难度的学习任务,并详细说明任务的要求和步骤。例如在数学应用题练习中,要求学生先认真阅读题目,划出关键信息,再思考解题思路,最后进行解答。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冲动型学生逐步克服急躁情绪,养成认真思考、按步骤做事的习惯。
四、总结
基于心理个性的低年级学生差异化教学策略,从学习特征分析入手,在教学目标设定、教学内容选择和教学方法运用上全面贯彻差异化理念。通过针对内向型、外向型、冲动型等不同心理个性学生的特点,实施分层、微调、动态调整的教学目标,契合兴趣、匹配认知、关注个性需求的教学内容,以及引导法、合作探究法、任务驱动法等差异化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满足低年级学生的多元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赵栩苑.学习风格理论指导下小学数学差异化教学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21.
[2]杨海锋.基于学生心理个性差异的概念教学策略[J].语数外学习(高中数学教学),2014,(11):14.
[3]陈文希.小议差异化教学背景下“冷漠型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教学研究),2012,(06):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