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城市设计引领下的墨玉县城市空间风貌管理
谢思源
湖南省建筑设计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湖南长沙 410000
一、总体城市设计与城市空间风貌管理概述
(一)城市设计在城市空间风貌管理中的意义
总体城市设计通过宏观布局、中观管控、微观引导三个维度进行城市空间层面规划设计,实现城市风貌管理在空间层面的整体性、特色性与可持续性。总体城市设计通过优化空间资源配置,构建可持续的空间结构,系统协调城市各要素,避免建设碎片化,塑造特色风貌,传承地域文化,增强城市辨识度,提升空间品质,营造宜居环境,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为城市治理提供战略指引。
总体城市设计为城市空间风貌管理提供顶层框架,将城市空间风貌管理的载体(建筑形态、景观环境、公共空间等要素)遵循地域特色、生态优先、以人为本原则进行规范化、条文化,总体城市设计的编制工作与城市空间风貌管理对其的实践落地,二者共同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本文具体以墨玉县总体城市设计为例,阐述总体城市设计对城市空间风貌管理的具体优化措施。
(二)墨玉县总体城市设计编制背景
随着2024年《墨玉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批复,和田地区明确了墨玉县的城市总体定位和空间管控分区,墨玉县城市空间层面管理重点由空间层面优化国土空间格局,转向至提升城区空间风貌品质、优化城区布局、打造美丽墨玉的需要。

(三)总体城市设计的内涵与目标
1.工作任务
根据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城市设计指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城市设计规程》,墨玉县总体城市设计编制工作的总任务为:“深入挖掘城市特色,提升城市空间的空间品质,有效引领详细规划,提出空间形态的管控引导”。
在城市空间层面,合理组织公共空间与景观风貌系统,确定城市特色空间结构、对提出城市标志节点、视线通廊、天际线等关键要素提出导控要求等内容。

2.技术框架

二、墨玉县城市空间风貌现状与问题
(一)城市概况
墨玉县地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塔里木盆地南缘,北依中国最大的流动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南枕喀喇昆仑山脉,呈现出典型的“沙漠绿洲”地理特征。其县域东以喀拉喀什河为天然分界线,与和田县隔河相望,形成“一河双城”的空间格局。这种区位特性赋予墨玉县三重鲜明特质:沙漠绿洲的生态基底、与和田隔河相望的空间格局、边疆门户的战略地位。

(二)城市定位
规划传导《墨玉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对墨玉县的城市性质、功能定位,细化墨玉县城区城市空间风貌管控愿景为:绿洲明珠、多彩墨玉,将墨玉县打造为:品质墨玉(蓝绿交融、品质宜居、生态宜游)、活力墨玉(多元游境、共享友好、古城新韵)、人文墨玉(老城为核、历史传承、文化彰显)。
(三)空间风貌现状问题
基于墨玉县现状建设情况,协调国土空间总规和各类规划内容,开展4个方面23项内容的全面评估。

最终形成评估结论,主要可以概括为:有特色不精致、有空间不高效、有蓝绿缺系统、有设施缺品质四个维度的现状短板,最终导出四个核心议题,即:
突显特色层面:结合墨玉特色,协调提升县城人文环境特色及风貌。
用地布局层面:盘活存量、培育增量,编管结合规划合理布局用地空间。
蓝绿空间层面:优化沙漠绿洲城市的蓝绿空间,凸显绿洲生态魅力。
以人为本层面:结合居民实际需求,打造全龄共享的公共服务产品。
三、总体城市设计的实践应用
(一)统筹区域协同发展
宏观层面,总体城市设计统筹衔接内外协同发展,从交通互通、生态互融、产城融合三个维度,在空间层面统筹墨玉县与和田县的联动协同发展。


(二)构建城市空间蓝图
总体城市设计构建了墨玉县“双轴一带三廊”的城市空间结构,沿城市主干道路构建了城市综合发展轴和城市公共服务轴;沿喀拉喀什河和三条东西向生态林构建了生态绿廊;强化“一核四心”重要节点:综合服务核心、老城商业中心、南部活力中心、站前枢纽中心、门户展示中心。

(三)深化城市风貌管控专项
中观层面,墨玉县总体城市设计围绕“绿洲明珠、多彩墨玉”总体定位与“人文墨玉、活力墨玉、品质墨玉”,构建“内外融合、远近结合”、“蓝绿交融、整故优径”、“多元活力、品质宜居”、“古城新韵、和谐风貌”四大策略,最终汇聚为空间层面八大专项行动。

具体以城市蓝绿空间为例。墨玉县作为沙漠绿洲地区,季节性缺水,现状生态基底较好、水系缺乏整体系统,道路与灌溉渠道并行、滨水空间价值与利用效率不高、部分支渠被建设用地掩埋荒废等现状。
规划结合现场踏勘情况,局部调整上位规划主要水系走向,重构水系网络、设置闸门蓄水留水,通过设置水系闸门使城区内水系常年有水。通过水渠解决季节性干旱地区景观绿地灌溉问题,蓝绿空间结合,串联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和可开发空间,形成城市活力微空间,激发城市发展势能。


优化水渠滨水空间界面。优化现状水渠沿道路一侧闲置空间,通过对沿线界面“拓,拆,连,隐”,打造城市带状休闲空间。

规划衔接与细化落实总规“一城四园”,打造“百园绿城”。构建“综合公园+专类公园+郊野公园+小游园/口袋公园/街头绿地”的公园体系。明确城市用地管控中的绿地混合与兼容措施,结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土空间详细规划(城镇单元)编制技术规程》及综合各地区绿地兼容相关技术管理规定。

微观层面,选择“蓝-绿-路”融合的城市闲置微空间,进行低成本渐进式整治开发,具体通过水系连通与生态修复、道路绿化美化工程、绿地系统整合与提升工程,构建城市生态区段样板,并且针对具体绿道区段,提出微观层面管控引导要求。

作者简介:谢思源(1991-11) 性别: 女 民族:汉族 籍贯:湖南省长沙市 学历:本科 现职称:中级职称(工程师) 从事工作方向:规划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