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背景下重庆市高职院校智慧体育实施路径研究
陈超 黄静
重庆三峡职业学院 404100
摘要:在教育信息化2.0与“健康中国2030”战略驱动下,高职体育数字化转型刻不容缓。本研究运用文献分析、问卷调查等方法,剖析重庆市高职院校智慧体育发展状况。结果显示其存在教学适配性、管理智能化及学生参与多元性方面等困境。为此,提出“五位一体”应对路径:融合巴渝资源与前沿技术创新教学;搭建统一数据中心,借分层技术和数据分析优化管理;结合山城特色与学生需求升级平台;开展分层分类培训提升师资数字化能力;构建融入巴渝文化与学生个性发展的评价体系。
关键词:数字化;智慧体育;高职院校;实施路径
1前言
智慧体育作为智慧教育的关键分支,融合大数据、云计算与物联网技术,整合“体育+”多元资源,构建高级生态系统[1]。该系统旨在精准响应个体个性化体育需求[2],具备智慧化、生态化、场景化特征,涵盖智慧群众体育、竞技学校体育、体育产业三大生态系统[3]。伴随互联网、5G等技术与各行业深度融合,智慧体育建设进程加速。《“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提出“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体育”,进一步推动了智慧体育建设,使其成为体育科技融合领域的研究热点与实践重点。高职院校体育作为学校体育的重要部分,革新传统教学模式势在必行。智慧体育作为现代科技在体育教育中的应用,既能优化体育资源配置,又能激发学生自主健身。本研究聚焦数字化背景下重庆市高职院校智慧体育发展困境,探索适配的实施路径,旨在为区域乃至全国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的智慧化转型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借鉴。
2重庆市高职院校智慧体育发展困境
2.1体育教学数字应用两极分化,契合度欠佳
受经济与资源配置影响,重庆市主城区高职院校数字化教学设备配备率达70%,区县高职院校仅30%。区县院校信息化技术应用程度低,传统教学模式占主导;约40%体育教师数字化教学工具使用不熟练,即便部分院校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等数字化教学手段,教学内容与重庆特色体育资源、学生专业需求契合度仍不足。如巴渝传统体育项目教学中,数字化展示不深入,未充分挖掘本地资源优势。
2.2体育管理信息整合艰难,智能化不足
重庆市高职院校虽已推行体育管理信息化,提升了数据管理效率,但各管理系统数据孤岛问题突出。以某院校为例,体育成绩与体质健康测试平台由不同公司开发,数据格式与接口不统一,导致数据无法共享。且现有管理系统缺乏对学生体育活动季节性、区域性特点的分析,难以进行智能化管理与精准决策 。
2.3学生体育参与主动性差,多元化欠缺
调查显示,仅30%学生每周参与体育活动达三次以上。部分学生过度依赖数字化工具记录运动,主动参与意识不足,运动项目单一、时间不足;数字化运动工具未融入巴渝文化元素,难以激发学生对本土特色体育项目的兴趣;学校组织的体育活动也未充分考虑学生专业差异,无法满足多元体育需求,致使学生参与度有待提升。
3重庆市高职院校智慧体育实施路径
3.1创新教学模式,构筑富含巴渝特色的教学资源体系
重庆独特的山水地貌,为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提供了丰富素材。主城区高职院校凭借优质资源,借助虚拟仿真技术,开展虚拟赛艇、峡谷徒步等项目训练,营造沉浸式教学环境。如临江院校运用虚拟技术,帮助学生熟悉水上运动竞赛场景;区县高职院校深入挖掘本土特色体育文化,如彭水蚩尤九黎城武术、秀山花灯体育等,开发线上课程。教学过程中,紧密结合重庆产业特色,为智能制造业专业学生定制力量与耐力训练方案,助力其适应职业需求;为旅游服务专业学生设计户外拓展及民俗体育体验课程,提升其专业素养与文化服务能力。
3.2融合数据技术,搭建适配院校实情的智能管理架构
鉴于重庆市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水平差异,搭建统一的体育数据中心。对信息化基础较好的主城区院校,采用高级区块链加密技术保障数据安全;对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的区县院校,通过标准化数据接口,实现数据整合与共享。运用大数据分析重庆高职院校学生的体育活动偏好,如夏季学生对水上运动需求旺盛,冬季倾向于室内运动。据此,动态调整体育场馆开放时间与运营模式,优化体育课程设置,提升体育管理的智能化与精准度。
3.3聚焦学生需求,搭建凸显山城特色的平台建设体系
考虑到重庆地形地貌和学生生活习惯,在体育场馆配置智能运动设备时,增设登山训练模拟设备、江边运动监测设备等,满足学生多元化运动需求。开发智慧体育APP时,融入巴渝文化元素,设置川江号子运动打卡、山城步道健身挑战等特色活动。同时,依据不同院校学生的使用习惯,优化APP功能与界面,如为艺术院校学生设计富有艺术感的界面,为工科院校学生提供便捷的数据统计功能,提升其体验。
3.4开展专项培育,打造适应多元需求的数字师资队伍
针对重庆高职院校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差异,构建分层分类培训体系。对数字化教学基础薄弱的区县教师,开展数字教学工具应用、线上课程设计等培训;对主城区院校教师,组织虚拟仿真教学、大数据分析应用等前沿技术培训。定期组织跨区域教师交流活动,分享数字化教学经验。设立数字化教学创新奖项,激励教师结合院校特色与学生需求,探索个性化数字化教学模式。
3.5构建多元体系,完善契合培养目标的体育评价机制
结合重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多元体育评价体系。除传统体育技能与理论考核外,将学生在巴渝传统体育赛事中的表现、对本土体育文化的传承推广纳入评价范畴。借助运动APP和体质健康测试数据,为不同类型院校学生制定个性化评价标准。对艺术院校学生,侧重评价其在体育活动中的艺术表现力与创新能力;对工科院校学生,重点关注体能提升与运动习惯养成。及时反馈评价结果,为教学改进提供依据。
4结论
重庆高职院校智慧体育建设,需构建教学、管理、平台、师资、评价“五位一体”的创新实施路径,以推动体育教育智慧化转型,提升教育质量。未来,应紧跟数字技术发展,引入人工智能等创新教学;强化校际与区域合作,整合资源;聚焦学生个性化需求,打造精准服务,优化评价体系,持续推动高职院校体育教育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国家体育总局.科技改变生活“智慧体育”未来发展方向.https://www.sport.gov.cn/n20001280/n20745751/n20767297/c21174384/content.html
[2] 韩潇.智慧体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21.
[3] 李帅帅,杨尚剑.数字体育、智能体育与智慧体育的概念特征、关系厘正及应用探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23,40(03):328-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