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逆行性胆管造影术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38例临床疗效观察
周绍龙 赵晓丹 张薇 董丽伟
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是消化系统常见急腹症之一,临床上表现为上腹痛、发热、恶心呕吐和血淀粉酶升高,可因结石、炎症、肿瘤或寄生虫嵌顿在胆总管壶腹造成梗阻,导致胆汁向胰管逆行或胰管高压诱发急性胰腺炎。现在随着内镜技术提高,我院经内镜逆行性胆管造影术(ERCP)联合内镜下十二指肠乳突肌切开和鼻胆管引流术开展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将采用ERCP治疗38例和采取保守治疗32例进行对比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的选择 2022年1月—2024年10月我院共收治胆源性胰腺炎70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胰腺学组关于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及分级标准(1),患者的临床表现为:1、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2、血淀粉酶升高;3、血清胆红素升高;4、超声、CT或MRCP检查提示肝胆管外、胆总管结石或扩张,排除其它原因引起的急性胰腺炎。接受ERCP治疗38例,保守治疗32例。治疗组其中男18例,女20例,年龄32—78岁;保守治疗组其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35—76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两组入院后均采用禁食水、胃肠减压、控制感染、补液和保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奥曲肽抑制胰腺分泌等治疗。ERCP组入院抗感染48-72小时后行ERCP,必要时内镜下十二指肠乳突肌切开术(EST)或术后鼻胆管引流。具体方法在介入室采用十二指肠镜、常规造影管、COOK黄色斑马导丝、针状刀、鼻胆管引流管、爱尔博电切控制系统。术前常规血常规、血生化等检查,术前肌注安定、杜冷丁,ERCP选择性胆管插管成功后,碘海醇造影明确胆总管结石,行十二指肠乳突肌切开,单个结石且胰腺炎程度不严重者单纯采取乳突肌切开取石(EST),多个结石且胰腺炎较重者取石后,抗生素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后,同时给予鼻胆管引流,后造影无残留结石,拔出鼻胆管,术后观察腹痛、体温、血淀粉酶和排便、排气情况。如果胆道为良性狭窄或恶性病变导致梗阻可仅仅行内镜下鼻胆管引流,如为结石梗阻所致行十二指肠乳突肌切开取石。
1.3统计学意义:应用PEMS3.1统计软件处理数据,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成组设计的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ERCP未发生与操作相关的并发症,ERCP组腹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肠道恢复排气时间、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恢复正常时间、住院费用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 血淀粉酶恢复时间无差异。
3、讨论:
国内胆石症仍是引起急性胰腺炎的主要病因,约占40%-60%左右(2),早期胰腺受累较轻,但梗阻不能迅速解除,随着炎症得不到控制,胰管内高压,胰腺炎可有水肿型发展为坏死型。ERCP是利用内镜经十二指肠乳头逆行插管、造影,推入造影剂使胆管、胰管显影,随着胆总管引流炎性渗出物、解除梗阻减轻胰管内高压,使胰腺炎迅速得到控制。ERCP常见的并发症是诱发胰腺炎加重,诱发胆管炎,出血、穿孔是其最常见并发症。
通过两组治疗方法比较,腹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肠道恢复排气时间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缩短,这主要得益于及时解除梗阻、引流减压、减轻胰腺水肿坏死程度,减轻临床症状,缩短病程,有效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减少反复住院次数,甚至降低病死率,减轻患者经济负担、节省医疗资源均有很重要的社会意义,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胰腺外科组.重症急性胰腺炎诊疗方案[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1,16(11):699.
2、李兆申.胰腺疾病内镜治疗研究进展[J].中华消化杂志,2001,21(3):171-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