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背景下初中数学智慧课堂构建策略探究
郭振唐
福建省福安市第六中学 355009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传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面临前所未有变革,构建智慧课堂已成为教育改革重点方向。本文聚焦信息化背景下初中数学智慧课堂构建策略,分析当前初中数学课堂面临困境与挑战,探讨技术与教学融合路径,提出资源与评价统一优化方向。通过创新教学形式、优化课堂结构以及丰富资源应用等方面提出针对性建议,期望能够促进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提升,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实现教学方式从传统向现代转变,为智慧课堂构建提供实践参考。
关键词:信息化背景;初中数学;智慧课堂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智慧课堂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产物,正逐渐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初中数学是基础教育关键学科,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学生思维能力培养与学科素养提升。然而当前初中数学课堂仍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参与度不高等。因此探究信息化背景下初中数学智慧课堂构建策略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能够为初中数学教学改革提供新思路与新方法。
一、信息化时代下,初中数学课堂面临困境与挑战
信息化时代飞速发展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一是表现为教学理念滞后,部分教师仍停留于传统教学思维,未能充分认识信息技术对数学教学变革重要性,课堂依然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参与度低,互动性差难以激发学习兴趣与主动性。二是教学资源建设不足且应用效果不佳,许多学校虽配备多媒体设备但缺乏系统性、针对性教学资源,教师制作课件水平参差不齐导致信息技术应用流于形式,未能真正发挥促进教学效果功能。三是教学评价体系单一过分注重考试成绩,忽视学生思维发展与能力培养,评价方式主要依靠纸笔测试,难以全面客观反映学生学习过程与进步情况。
与此同时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不适应也构成重要挑战。随着信息技术普及,学生获取知识渠道日益多元,传统被动接受式学习已无法满足数字原住民学习需求与习惯,然而当前课堂教学仍未充分考虑这一变化,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参与度低下。数学学科自身特点也为信息化教学带来困难,数学概念抽象性强思维过程复杂,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将抽象概念可视化、思维过程具体化实现深度学习,成为教师面临重要课题。
二、技术与教学相融合,初中数学智慧课堂构建路径
技术与教学融合初中数学智慧课堂构建需从多维视角出发,实现教学内容活化与学习方式变革。信息技术应用为数学概念形象化提供强大支持,通过交互式动画演示、虚拟实验环境等工具使抽象知识具象化,复杂问题简单化。智慧课堂环境下教学过程可以分为课前预习、课中探究、课后巩固三环节,形成完整学习链条。课前预习阶段,教师借助学习管理平台推送预习资源,学生通过微课学习基础概念;课中探究阶段借助互动白板、平板电脑等设备实现实时互动,采用问题驱动方式引导发现规律;课后巩固阶段,智能系统根据学习表现推送针对性练习,实现精准辅导。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三角形证明单元教学中,技术与教学融合应用体现出显著优势。课前阶段,教师应当在班级学习平台上传关于平行线性质应用证明、三角形全等条件等前置知识微课,学生预习后在线完成测试,系统自动分析掌握情况教师据此精准把握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时可以通过几何画板等动态软件创设情境,如展示一个特殊三角形,引导学生通过移动点位观察变化规律。以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证明为例,教师应当设计探究任务:在几何画板中构建任意三角形,将三个内角沿三角形一顶点排列,观察三个角拼接结果,引导学生发现内角和等于平角现象。随后通过绘制平行线,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平行线性质进行严格证明。探究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平板电脑随时记录思考过程上传至班级云空间,教师实时查看各小组进展,对遇到困难小组及时指导。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资源与评价相统一,初中数学智慧课堂优化方向
资源建设与评价改革协同推进构成初中数学智慧课堂优化核心路径,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教学质量提升。智慧资源体系构建应遵循层次化、系统化原则,涵盖基础知识、核心概念等多层面内容,满足不同学习阶段需要;资源形式应多样化包括微课视频、交互式动画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势使数学内容形象直观。资源开发须坚持校本化与共享化并重策略,一方面鼓励教师结合本校学情开发特色资源,另一方面建立区域性资源共享平台,实现优质资源流通。智能化资源推送机制引入则为个性化学习提供可能,通过学习行为分析系统能够自动识别学生知识盲点,精准推荐适合学习材料。与此同时评价体系变革成为智慧课堂另一关键环节,应构建多元立体评价机制打破传统单一考试评价模式。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结合,关注学生学习全过程;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并重,综合考量知识掌握与能力发展;自评、互评与师评相结合,形成多角度评价网络。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实数单元教学中,资源与评价统一应用能显著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应当构建实数概念学习资源包,包含数轴演示工具、无理数可视化动画、近似值计算模拟器等,满足学生不同层次学习需求。以无理数概念学习为例,教师应当开发交互式数轴探究工具,学生通过拖动数轴上点位,直观感受有理数与无理数区别;同时配套设计根号二作图动画,展示通过直角三角形作图方式求出根号二,帮助学生理解无理数确实存在且能够精确表示。教学评价环节可以采用混合评价方式:课前通过在线自测了解学生对有理数认知基础;课中利用智能终端收集学生对无理数理解实时反馈,系统自动分析答题情况生成可视化数据图表,教师据此调整教学节奏;课后采用项目式评价,学生在云平台上完成走进无理数世界探究任务,搜集历史上著名无理数发现过程制作数轴定位演示,完成无理数近似值计算,系统自动记录学生参与过程与互动情况。通过学习分析平台教师能够获取每位学生实数概念掌握情况全景图,包括对数轴理解深度、对无理数接受程度等维度,从而实施精准辅导。
结论:信息化背景下初中数学智慧课堂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多角度综合推进。通过分析当前初中数学课堂面临困境与挑战,探讨技术与教学融合路径,提出资源与评价统一优化方向,能够为智慧课堂构建提供实践指导。未来初中数学智慧课堂发展应着重关注教学理念更新、教师素养提升等方面,推动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深度融合,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全面发展。与此同时智慧课堂构建也需要学校管理者、教研人员等多方协同努力,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方俊华.信息化背景下初中数学智慧课堂构建策略探究[J]. 2025.
[2] 陆捷."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智慧课堂的构建策略[J].学周刊, 2024(11):107-109.
[3] 周利明.初中数学教学中智慧课堂构建策略探究[J].时代教育:中旬, 2021(7):013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