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维修技能中的故障排除技术应用
翟羽佳
海安上海交通大学智能装备研究院
引言:在电力系统中,电路故障类型十分多样,主要包括电源类故障、电线故障、电力设备故障三种类型,一旦出现电路故障问题,不仅会影响电力设备的正常工作,还会导致用电安全问题。因此,应在电工维修工作中使用故障排除技术加以解决,进而快速确定故障位置和故障原因,为故障修复工作提供参考。
1 电工维修过程中的故障排除流程
在电工维修过程中,为了有效进行故障的排除,维修人员应掌握其具体工作流程。第一,了解故障情况。当电力设备出现故障时,维修人员应第一时间对故障情况进行全方位了解,进而确定故障类型,为后续维修工作奠定基础。第二,电力设备全方位检查。在了解故障的基本情况后,维修人员应对电力设备进行全面检查,明确发生故障的具体位置,并确定故障发生的实际范围,便于后续工作的逐步落实。第三,电力设备故障排除。在确定故障位置后,维修人员可通过故障排除技术对故障原因进行逐项排查。在排查过程中,应按照先简单后复杂的方式进行排除,尽量逐项加以检查,避免出现漏项问题,以免影响故障修复效果。
2 电工维修技能中故障排除技术的应用分析
2.1 直接观察法
当电力设备出现故障时,维修人员可利用电工维修技能中的直接观察法进行故障排除。此种方法主要是通过直接观察的方式来进行故障的判断,进而得出故障维修方案。当电力设备出现故障时,维修人员应及时赶到现场,在自身维修理论和维修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视觉、听觉、嗅觉等多感官形式进行直接观察。维修人员借助视觉可对故障位置进行精准判断,通过听觉可判断电力设备是否出现异响,利用嗅觉可查探电力设备是否存在烟火味道,通过直接观察可进行多方面故障内容的了解。很多电力设备故障问题十分明显,可通过直接观察的方式便可进行识别,让维修人员直接观察到故障位置及出现故障的原因,维修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处理,有效进行故障的修复,确保电力设备正常运转[1]。
2.2 电阻检测法
在排除电力设备故障问题时,维修人员可借助电阻检测法加以判断。电阻检测法主要是利用万能表工具来进行电路和设备的故障检查,可根据万能表示数判断电力设备故障的具体情况,为故障排除工作提供参考。在实际工作中,当发现电力设备或线路存在故障问题时,维修人员可使用万能表对电阻值进行测量,查看相应位置的电阻值是否处于正常范围内,从而判断相应区域是否发生故障。在实际测量过程中,维修人员应正确进行万能表的操作,合理选择万能表量程,以免因超出量程范围而对万能表设备造成损坏。当维修人员发现某区域的电阻值为 0,说明该处线路存在短路故障。若是电阻值极高,则说明该位置存在短路问题。维修人员可查明原因并进行针对性维修,有效排除故障问题。
2.3 电压检测法
在进行电气故障排除工作时,维修人员可利用电压检测法确定故障问题。电压检测法与电阻检测法具有一定的共通支出,主要是通过万能表设备进行电压值的测量,进而通过电能表示数确定故障问题。在使用电压检测法进行故障排除时,维修人员可在负载或空载的时候加以检测。为提升电压检测结果的精确性,维修人员应提前进行相应电压档位的调节。在完成电压检测任务后,维修人员应将其档位放置最高档,以免为后续电压测量工作带来负面影响。维修人员可将万能表接入电路中的两个点,开启按钮后,若是接触器无法吸合,则代表该段电路存在故障问题,从而帮助维修人员确定故障具体位置。
2.4 逻辑分析法
在电工维修技能中,维修人员可选择逻辑分析法进行电力设备的故障排除。逻辑分析法指的是根据电路度来全面了解电力设备的工作原理,并根据故障后出现的多种现象进行逻辑分析,进而确定故障位置。第一,故障观察与记录。在故障排除过程中,维修人员应对故障表现进行观察和记录,并了解故障前后的电力设备运行环境,主要包括温度、电压等参数变化情况。第二,掌握电路原理。维修人员应分析电路原理图,对各部分模块功能加以了解。第三,逻辑推理。维修人员可根据故障表现进行反向逻辑推导,总结可能引发故障的原因,并分段进行推理验证,进而确定故障问题[2]。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电工维修工作中,维修人员应按照了解故障情况、电力设备全方位检查、电力设备故障排除的流程进行操作。在实际工作中,维修人员可通过直接观察法、电阻检测法、电压检测法以及逻辑分析法等故障排除技术进行电工维修,进而快速进行故障定位,为电路故障修复工作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许世斌.试析维修电工开展电器设备维修与维护的有效方法[J].电工技术,2024,(S1):308-310.
[2]陈卫青.电气工程中电工的维修技术研究与应用[A]2024 智慧施工与规划设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2024: 3.
[3]石培晶.维修电工故障排除技能及能力提升路径探讨[J].农业工程与装备,2021,48(03):39-41.
[4]李国华.故障排除在电工维修技能中的意义及具体方法[J].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2021,5(01):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