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形成性评价在参观见习实践课中的路径研究

作者

王君 王露尧 夏宇 戴苏铭 吴强

海军军医大学卫生勤务学系卫生勤务学教研室 上海 200082

为了提高学员学习积极性,避免终结性考核造成的“一考定终生”和为提高成绩考前突击学习的弊端,针对本科生课程卫生事业管理课程的实践课设计形成性评价考核方式,丰富课程评价内容,增强评价可量化性和可信度,逐步提高学员学习能力[1]。避免学员实践课程学习内容单薄,知识点学习薄弱,课程学习成果不足的弊端。

1.相关背景

1.1 形成性评价概念

形成性评价是相对于传统的终结性评价而言的[2],是教学评价的重要评价方式,形成性评价是过程性评价,实在教学过程中对学员进行评价,通过形成性评价能够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3]。形成性考核是1999 年教育部批准的“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提出的[4],目的是改变过去单一的终结性(期末)考试方式。形成性评价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法、手段的多样性,特别关注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过程,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直接体验,把对学生的评价与对学生的指导紧密结合起来。要通过评价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才能,学会尊重和欣赏他人,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形成性考核体系考核形式包括平时考核,形式包括课堂小测,期中评测,课堂问答等形式。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不能互相取代,只能互相补充和结合。平时成绩、测试成绩以不同的比例计入总评成绩,不是形成性评价,这是使用形成性方法的终结性评价,即采用阶段性测试的形式,并最终形成总评成绩。

1.2 形成性评价的内涵

形成性评价注重学习过程中的教学反馈,反馈学员掌握知识的情况,不仅是教员掌握学员学习情况,也是学员自身查漏补缺的过程。形成性评价主要是解决教学信息反馈相对滞后造成的问题,学员无法及时发现课堂学习不足,师生上课时间较短,无法及时沟通交流等问题。虽然形成性评价提出时是应用于开放教育的考核方式,但是随着教学改革的发展,也逐步运用在基础课程中。

形成性评价主要流程为指导、完成、点评和反馈四步。形成性考核内容除了知识目标的评价还可以包括能力目标和价值观目标的评价。更注重学员对课程学习的态度和价值观评价(图 1)。

  图1 形成性评价主要流程

形成性评价方式主体包括学员自身,其他学员,教员,形式包括自评和他评,具体可分为学员自评,学员互评,教员自评和教员评价[5]。教员自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针对学员掌握能力和反馈进行评价和调整上课策略和方式。教员评价:包含课堂讨论,提问互动、操作测试、测验等组成部分。教师根据学生综合素质的表现, 及时调整教学模式和教学思维[6。]学员自评和学员互评:包含课前预习、课堂表现等组成部分。采用形成性评价的课程丰富教学评价维度、形式多样、注重过程性评价、提高教学评价客观性。[7]

2.卫生事业管理学课程实践课形成性考核路径设计

2.1 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为卫生事业管理学,培训层次为本科教育,课程性质为专业方向课,学分 2.5 学分,学时为 60 学时,理论学时 44 学时,实践学时 16 学时。实践学时包括参观见习和翻转课堂。参观见习课共 2 讲 8 学时。课程内容分为总论和各论,总论介绍卫生事业管理的定义、性质、意义、研究对象、内容及方法,卫生事业管理基本理论与方法,卫生系统绩效评价,卫生资源配置;各论重点讲授医疗服务管理、卫生法规政策和科教管理、医疗保障制度、公共卫生服务管理。

2.2 参观见习实践课学习目标

形成性考核设计主要应用于参观见习课程。参观见习地点选取代表性的基层卫生机构或者医院,让学员实地感受职业环境,在实地中启发学员对未来工作的思考。参观见习实践课知识目标是将前期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融入实地参观见学中,让学员在实地见学中发现管理问题,主动思考,启发思维。能力目标是提出自己独立的思考与见解,并现场开展讨论交流。素质目标是教学内容结合课程思政采用多样态的融入方式,优化教学人际环境,形成课程情感共鸣,促进良好职业态度的养成。增强学员知识、能力、素质上的获得感。[7]

2.3 参观见习实践课实施策略

通过实地参观,以讲解员的讲解和引导路线为牵引,实时融入卫生事业管理的理论知识,引导学员积极提问,并展开现场讨论,活跃教学氛围,提升教学效果。主要流程为总体讲解、实地参观、问题讨论。在参观见习时,学员表现活跃,积极参与讨论,但是对理论知识的运用的引导不足,学员对参观见习的反馈和评价较为模糊,没有系统评价,参观见习实践课教学效果有待提高。

3.参观见习实践课形成性评价路径设计

3.1 课程准备阶段

参观见习实践课在理论课程结束后,学员已经完成理论知识的学习,通过参观见习主要是运用理论知识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思考、分析并尝试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员在参观见习实践课开始前准备阶段设计和公布形成性评价得分细则,指导学生建立团队,形成分组或者单人完成课程任务。发布参观见习相关讨论主题,可以选择某一或者多个知识点结合参观见习地点进行探讨,不同小组选题尽量不同,可以自选主题,尽可能覆盖不同知识点和主题。学员根据发布的任务查阅资料并进行小组讨论,将问题进行梳理。

3.2 课程实施阶段

在参观见习实践时,由参观教学点负责人进行讲解,每组学员可以根据自选的主题自由像教员提问,教员进行解答。提问的次数和质量作为形成性评价的一部分。教员讲解完后,由学员根据准备的资料和参观后的学习结合进行汇报。评委包括其他组成员、带队教员和参观教学点教员。评价维度包括汇报顺序、汇报内容质量,汇报成员分工是否合理,参与度和汇报整体效果。权重向课前准备和成员分工是否合理进行倾斜,便于鼓励学员充分参与课前准备。汇报内容的出现错误的价值观和错误的知识,扣除相应评分。每组汇报完毕后教员和学员可进行提问,促进学员进一步思考。

3.3 讲评总结阶段

在参观见习实践课后期,教员对形成性评价成绩进行统计,并对每组学员汇报进行点评。教学反馈信息是检测教学效果和指导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参观见学实践课评价存在反馈较少和教学效果评价薄弱等问题,在多维性、真实性和差异性方面缺失,最终的考核因在课程最后,基本上失去了实时性和针对性的指导作用。因此教员对学员的讲评时重要的一部分,可以让学员及时了解自身的优点和缺点。

4.结语

形成性评价是教学评价的重要评价方式,要求教员优化教学理念,开展情境分析,确定教学目标。开展课程研究,凝练课程蕴含的育人元素,并通过聚焦关键性教学目标,构建一体化设计、深度融合的知识体系。结合课程教学的基础条件,探索理论知识和参观教学实践内容融合的教学方法。基于教学目标、内容和教学方法,优化考核和评估方法,及时反馈和改进学习成效。

参考文献:

[1]张海龙. 提高“学员评教”有效性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J]. 科协论坛(下半月), 2007, (02): 131-132.

[2]李静. 独立学院综合英语课程形成性评价模式研究 [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28 (18): 182-183. DOI:10.13398/j.cnki.issn1673-260x.2012.18.078.

作者简介:

王君:女、1994 年 2 月、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卫生勤务\*通讯作者:吴强:男、1993 年 9 月、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卫生勤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