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核心素养视角下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作者

张星星

合肥市六安路小学中铁国际城校区

摘要:新课标视角下,我国教育系统提出了核心素养培育要求,强调教师从学科本质入手,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相关知识规律,并掌握其实际应用技巧。以便于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促进课堂活动水平的全面提升。基于此,本文立足核心素养视角,针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展开了深入研究。希望能够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当下学习生活。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引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从三个层面定义了学科核心素养,分别是“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由此强调小学数学教师在课程设计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更多层面入手,对课程知识展开探索学习。确保能够有效提高数学教学水平,并改变学生的认知基础,使其能够更好地进行知识运用。

一、激发兴趣,建立深厚学科情感

“兴趣培养”是落实核心素养育人目标的关键要素,强调教师在课程开展过程中需要充分激活学生的积极情感,引导学生通过数学学习获得多层次体验。如此才能够在加深数学感悟的同时,也逐渐形成具有学科特色的思想、情感以及认知。进而改变学生思考问题的模式,使其能够立足学科视角来看待现实中的事物特征。为此在实践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注重增强课程的趣味性、体验性与实践性,确保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情感,为核心素养培育工作奠定良好基础[1]。

例如在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多边形的面积》一课中,教师在课前可以借助传统游戏材料“七巧板”,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的方式来展开图形组合、移动、拼接等一系列操作。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来发现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以及梯形的几何规律,并将其转化成常规图形来进行面积计算。如此不仅能够促使学生获得更为深刻的学习体验,同时也有助于加深知识理解,帮助学生立足学科视角来正确识别生活中常见事物蕴含的数学规律,进而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有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二、培养思维,奠定良好认知基础

核心素养强调学生能够运用具有学科特色的方法与工具来剖析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如逻辑推理、模型建构、数据分析以及实验对比等等。通过这些方式来逐渐改变学生的思维模式,使其看待问题的过程中能够从正确角度入手,精准发掘事物的内在特征,进而提高对知识的整体运用水平。为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给予学生良好的启发与引导,使其能够充分展开学习探究,并从多个角度来发掘事物隐含的数学规律,进而逐渐形成良好的认知基础[2]。

例如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圆》一课,在进行“圆面积公式”推导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转化思想,使学生正确认识圆与长方形之间的几何关联,进而运用周长与半径来准确进行图形计算,通过理解圆面积公式的推导经过。为此教师不妨采用逆向设计的方式,为学生完整演示圆转化为长方形过程,随后向学生提出问题“一个圆转化成长方形后,长方形的长为15π,那么这个圆形的面积为多少?”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发学生的反向推理,并关注圆周长、半径与长方形长、宽之间的联系。从而在有效解决问题的同时,也掌握了图形的计算方式。

三、增强应用,引领数学创造表达

数学核心素养培育的关键所在,在于引导学生正确运用知识来参与社会生活,能够借助数学工具与方法来有效解决实际问题,进而充分体现代数学知识的工具性与应用性特征。为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主动发掘知识中蕴含的生活元素,并为学生打造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项目。以便于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积累应用经验,进一步加深学习感悟[3]。

例如在进行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扇形统计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呈现一则“数据新闻”案例,引导学生观察如何通过数据采集与处理的方式,来挖掘其中潜在的隐藏信息。进而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活动,运用多样化的数据图表工具来进行自主收集有关家乡环境、人口以及经济等方面的数据资源,并进行数据新闻的创作表达。如此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夯实数学知识经验,同时还能够有效提高自身数学运用水平,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目标的有效落实,并充分体现了学科育人价值。

结语:综上所述,本文立足核心素养视角,针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措施进行了深入研究。强调教师需要采用多样化手段来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感悟与实践,确保能够领悟其中蕴含的丰富思想,并促进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从而有效促进学科素养发展,奠定小学生良好的成长基础,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郑雪梅. 法理融通,探源求本——小学数学数与运算一致性的实践与思考 [J]. 新教育, 2024, (32): 47-49.

[2]孙全红.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探究 [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4, (34): 38-41.

[3]马同庆.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数学创新课堂教学策略分析 [J]. 小学生(下旬刊), 2024, (11): 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