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患者推拿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夏明
上海市虹口区江湾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0080
引言
COPD 是可防治的常见病,近年来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增加,到 2020 年已跃居第五,死亡率上升到第三。慢性阻塞肺发生发展过程中,其发生发展的中心环节是炎性反应。中医理论认为,慢阻肺病程较长,长期不治,肺脾肾亏虚,实属痰瘀互结,六脾淫外邪入内,故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具有疏通经脉、调和阴阳之功效。本文对“调脏理气”手法治疗慢性阻塞型肺病稳定期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1COPD 辨证分型
张伯礼主编《中医内科学》对肺肿证分为“外寒内饮”,“痰蒙神窍”,“痰浊壅肺”,“痰瘀阻肺”,“痰热郁肺”,“阳虚水泛”,“肺肾气虚”,“肺脾两虚”8 种证候,并对其进行了分类。《国际中医临床实践指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020 年将 COPD 划分为急性加重期、急性加重危险窗期和稳定期3 个时期,并对 COPD的发病机制进行了探讨。张才圣等对国内外有关 COPD 的报道进行了梳理,归纳出 10 种最常见的证候类型,其证候特征多为虚,与肺、脾、肾相关,与气、阳、阴相关。谭锦培认为本病在稳定期可分为肺气虚、肺肾气虚、肺脾气虚等,急性发作期为痰热蕴肺、肺热痰瘀、痰饮伏肺、肺热痰瘀,并伴有肺肾气虚、脾肾阳虚等证候,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李建生等认为,该病的急性期以痰瘀互结为主,稳定期以肺气虚、肺脾气虚、肺肾气虚为多见。
COPD 患者机体气血亏虚,极容易受到外感者的攻击。凡有六淫之邪,再加上饮食不节、劳倦过度、情志失调等因素,往往与其相关,尤其与天气有关。总之,气候,环境,吸烟,疲劳,饮食,七情等多方面的病因均可导致肺部的气血阴阳失衡,导致肺部机能虚损,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总之,中医认为 COPD的发病机制属于“本虚标实”,以肺脾肾虚为主,标实以痰瘀互结为主,其发病过程中存在“痰瘀虚”的病理变化。
2 慢阻肺的推拿操作
陈晨等通过对 100 例肺脾气虚的病人进行了临床观察,并将其随机分成 2组,每组 50 例,给予常规的营养支持,并辅以运动锻炼,观察组给予补脾益气按摩手法结合定向透药组,结果发现,观察组的临床症状、肺功能、炎性反应较治前减轻,临床疗效提高。研究表明,肺内环境的变化与外邪入侵密切相关,同时也与情志、饮食等有关。故认为,该疾病的发病机制可以概括为:肺脾虚证、痰瘀阻肺,痰瘀是其重要的病理基础,二者交互作用,在同一疾病中表现出来。周再华等[1]提出 COPD 属于虚、虚、实相兼的疾病,其发病机制以肺、脾、肾亏虚为主。湿阻痰凝,气虚气郁,痰瘀互阻,是机体在受到外界刺激后,导致机体的升降不畅。本虚标实为慢阻肺的根本病理学基础,其发病过程中多与肺、脾、肾等脏器相关,而标实多与痰瘀、六淫邪等外邪相关,并且其痰瘀互结伴随慢阻的发生发展,“肺虚痰瘀”是其发病的核心环节。
张伟对慢阻肺的临床效果进行了研究,选取8例COPD病人,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对照组,以传统的化痰、止咳、按摩相结合的手法进行干预,结果显示:按摩组的总有效率(85%)明显高于对照组(70%),且肺功能明显提高,这表明按摩疗法对COPD是有效的,可以改善肺功能,缓解呼吸困难等临床表现。
肺、脾、肾两亏为疾病的根本,肺为主要的防御器官,肺功能受损,外界邪气可趁此机会侵袭肺部,而其他脏器的邪气亦可通过肺传播。肺主宣降,疏通经络,当肺虚时,则会出现咳嗽、气喘等症状。疏泄失常,津液积聚即为痰。慢阻肺始于肺,气不足,无法灌入心脉和津液,进而影响到了脾肾。脾和肺相生,脾为痰之源,肺为贮痰之所,脾失健运,则水液停滞,则为痰成饮;同时,由于脾气虚弱,无法把体内的食物和水分散发到身体各处,导致身体更加虚弱。由于肾功能下降,导致纳气失司,从而导致肺的肃降功能下降;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长期咳嗽痰喘导致肺阴虚,肺阴虚时间过长,肺阴亏损,肝肾亏虚;肾主水,肾阳虚也会对肺部的宣导、肃降、疏泄等作用产生一定的作用。慢阻肺的病因病机是“虚”,依据中医药的整体观,“脏腑相应,脏腑功能受损皆可诱发慢阻肺”,其中以肺、脾、肾三脏亏损最重。本课题前期主要是肺虚,再进一步发展,损伤脾胃,导致肺、脾两虚,至晚期出现“久病必虚”、“久病及肾”的特点,可见肺、脾、肾三个脏器的虚症。肺脾虚证是慢性阻塞性肺病发病和复发的主要内在因素,也是形成“痰瘀”或“痰瘀”的主要病因。
3 慢阻肺调脏理气手法的操作
3.1 擦后背肺俞部位和前胸膻中部位至局部发热膻中穴位置:两乳头连线中点。
操作方法:用掌擦法,称擦膻中。
功用:理气化痰、止咳平喘肺俞穴位置: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 寸。
操作方法:用掌擦法,称擦肺俞。
功用:调肺气、补虚损、止咳化痰。
3.2 揉定喘 1-3 分钟
位置:第七颈椎棘突下为大椎穴,大椎穴旁开0.5 寸,左右各一。
操作方法:指端揉。
功用:止咳平喘,通宣理肺。
3.3 补脾经 300-500 次
操作方法:向心(指尖向指根方向)推为补,称补脾经;
功用:补脾经:健脾胃、补气血。
3.4 清肺经 300 次位置:无名指末节罗纹面。
操作方法:离心(指根向指尖方向)推为泻,称清肺经。
功用:清肺经:宣肺清热、疏风解表、化痰止咳。
3.5 揉掌小横纹 200-500 次位置:手掌面小指根下尺侧掌纹头。
操作方法:用指端揉,称揉掌小横纹
功用:清热散结、宣肺化痰、镇静安神。揉掌小横纹主要用于喘咳、肺炎、百日咳等常与擦肺俞、清肺经等合用。
3.6 运八卦 100-300 次
位置:手掌面以掌心内劳宫为圆心,内劳宫到中指根中外 1/3 交界处为半径所作圆周上的八个点。从小鱼际起按顺时针排列依次为乾、坎、艮、震、巽、离、坤、兑。
操作方法:用拇指端运,称运内八卦;按乾、坎、艮、震依次推运一周,称顺运内八卦;反之,称逆运内八卦。
功用:宽胸利膈、理气化痰、行滞消食。
3.7 捏脊 6-10 遍
位置:后背正中线大椎至龟尾成一直线。
操作方法:由下向上用捏法称“捏脊”。
功用:捏脊: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培元气。
3.8 揉丰隆 2-3 分钟
位置:在外踝尖上8 寸,胫骨前缘外侧,胫腓骨之间。
操作方法;用拇指或中指端着力,稍用力在丰隆穴揉动,称揉丰隆。
功用:和胃气,化痰湿。
于源,曲龙等人在提出,“调脏理气”推拿法辅助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非常显著,通过选择100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抗感染、抗炎、解痉平喘、止咳化痰等常规治疗,治疗组联合“调脏理气”推拿法辅助治疗,治疗后治疗组FEV1、FEV1/FVC较高(P<0.05)。治疗组CAT评分较低(P<0.05)。治疗组mMRC评分较低、6MWD较高(P<0.05)。这一结果证明“调脏理气”推拿法辅助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可提高患者肺功能,改善急性期症状。
总之,本文对推拿法对慢阻肺的治疗进行全面综述,详细介绍了中医领域对慢阻肺的辩证分型,总结前人研究成果,论证推拿手法对慢阻肺治疗的具体效果,并且不同辩证分型的具体推拿手法,同时与现代理论研究相比较,明确推拿手法对慢阻肺治疗的积极作用,为临床的推广研究工作提出重要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 陈晨;夏茵;沈知彼.补脾益气推拿手法配合定向透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临床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21(09)
[2] 来薛;李珊;吴蔚;高峰;王彬.早期运用吐纳联合推拿康复方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重度患者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医杂志,2021(22)
功用:清热散结、宣肺化痰、镇静安神。揉掌小横纹主要用于喘咳、肺炎、百日咳等常与擦肺俞、清肺经等合用。
3.6 运八卦 100-300 次
位置:手掌面以掌心内劳宫为圆心,内劳宫到中指根中外 1/3 交界处为半径所作圆周上的八个点。从小鱼际起按顺时针排列依次为乾、坎、艮、震、巽、离、坤、兑。
操作方法:用拇指端运,称运内八卦;按乾、坎、艮、震依次推运一周,称顺运内八卦;反之,称逆运内八卦。
功用:宽胸利膈、理气化痰、行滞消食。
3.7 捏脊 6-10 遍
位置:后背正中线大椎至龟尾成一直线。
操作方法:由下向上用捏法称“捏脊”。
功用:捏脊: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培元气。
3.8 揉丰隆 2-3 分钟
位置:在外踝尖上8 寸,胫骨前缘外侧,胫腓骨之间。
操作方法;用拇指或中指端着力,稍用力在丰隆穴揉动,称揉丰隆。
功用:和胃气,化痰湿。
于源,曲龙等人在提出,“调脏理气”推拿法辅助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非常显著,通过选择 100 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抗感染、抗炎、解痉平喘、止咳化痰等常规治疗,治疗组联合“调脏理气”推拿法辅助治疗,治疗后治疗组FEV1、FEV1/FVC 较高
。治疗组CAT 评分较低
。治疗组 mMRC 评分较低、6MWD 较高
。这一结果证明“调脏理气”推拿法辅助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可提高患者肺功能,改善急性期症状。
总之,本文对推拿法对慢阻肺的治疗进行全面综述,详细介绍了中医领域对慢阻肺的辩证分型,总结前人研究成果,论证推拿手法对慢阻肺治疗的具体效果,并且不同辩证分型的具体推拿手法,同时与现代理论研究相比较,明确推拿手法对慢阻肺治疗的积极作用,为临床的推广研究工作提出重要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 陈晨;夏茵;沈知彼.补脾益气推拿手法配合定向透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临床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21(09)
[2] 来薛;李珊;吴蔚;高峰;王彬.早期运用吐纳联合推拿康复方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重度患者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医杂志,20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