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应用分析

作者

吕钟炜

浙江博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1400

摘要:当前,公路建设数量呈现直线上升趋势,便利了人们的日常出行,与国民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在诸多公路材料当中,沥青混凝土由于具有优异的耐久性,抗水性能和施工灵活性等特点,已经成为公路建设的主流方案。当前,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在不断发展中,如何有效稳定的进行沥青混凝土施工以确保公路使用寿命以及行车舒适性已经成为施工单位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

关键词: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

引言

公路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城市交通的流畅与安全。沥青混凝土路面因其平整度高、行车舒适、维修方便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然而,随着城市交通压力的增大和环保要求的提高,传统的沥青混凝土施工技术已难以满足现代公路建设的需求。因此,探讨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对于提升公路的施工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特征

第一,安全性。在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通过合理应用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能够确保公路路面的平整性与光滑性,避免车辆在行驶期间出现颠簸感,给车辆安全行驶提供更多保障。第二,稳定性。公路工程施工期间,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呈现出稳定性特征,可以承受来自车辆的荷载,同时将荷载合理分散到各个路基中,避免路面出现破损问题。随着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越来越成熟,技术人员能够科学控制施工质量,并逐渐优化公路结构,有效提高公路整体稳定性。第三,经济性。在实际应用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技术施工时,工程往往呈现出施工快、成本低等特征,可以避免由于中断交通以及施工时间长等原因带来的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充分体现出经济性特征。同时,在维护以及修复沥青混凝土路面时,施工人员通过合理应用局部修补方式开展相应维护工作,可以在保障路面质量以及延长路面使用年限的前提下,节约更多维护成本。

2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应用

2.1混合料配比调整

首先应做好混合料配比设计工作,技术人员应当按照设计方案具体要求以及施工组织要求针对混合料级配曲线进行明确,同时针对试验过程当中所应用到的各类矿料进行筛分,明确其筛分通过百分数,并通过试验掌握沥青混合料在实践应用过程当中的热稳定性状况,进而给出合适的沥青用量。其次应针对生产配比进行验证,在施工作业过程中,可采用拌和设备针对混合料生产配合比进行校验,结合钻孔取芯与采样分析等技术手段开展马歇尔试验,明确混合料生产过程当中的标准配合比,其中应涵盖不同等级的级配与集料粒径,使其能够符合沥青混凝土路面现场施工要求。最后应做好配合比控制工作。经试验过后所得到的配合比不得随意进行更改,在现场矿料性能测试以及混合料拌和作业的同时,应及时针对矿料混合料的性能指标以及级配状态进行监控,确保其符合技术规范,施工过程中,QC小组、质检团队应严格遵循现场质量管理要求,加强对混合料质量的重视程度,同时以日为周期针对沥青混合料的质量状况进行全面检测,当发现配比不符合预期要求时,应及时进行调整与处置,必要时进行返工,避免混合料质量问题对公路路面施工产生的影响。

2.2沥青混凝土运输与储存

一般用保温车运送,保证混合料到达施工现场后的温度为120℃~160℃。温度太低会使材料凝结而影响摊铺与压实的效果,温度太高则会造成沥青的老化。运输时间一般以一小时为宜,以免滞留时间太长而影响材料性能。就贮存而言,需要保证混合料不受雨水的影响,并同时维持合适的温、湿条件以避免物料性能降低。根据工程规模及现场条件合理地安排拌和,运输及工期,保证施工连续进行。

2.3沥青混凝土摊铺

施工人员应结合沥青混凝土的具体摊铺要求,有序开展施工作业活动。在摊铺过程中,需要全面了解施工设计内容,严格控制沥青混凝土摊铺的厚度与尺寸,这一做法有利于实际满足摊铺环节中的施工质量标准。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应派专业人员详细记录沥青混凝土到达施工现场的时间、温度以及摊铺时间等信息,从而为后续施工、质量检查等环节提供更多数据参考。此外,在开展摊铺沥青混凝土工作前,施工人员应做好清洁工作以及乳化沥青的喷洒工作,以便有效提高路面的整体粘结性。在摊铺过程中,需要合理调整摊铺速度,并连续完成摊铺作业环节。

2.4沥青混凝土压实

在摊铺完成后,要对沥青混凝土路面进行压实,通过有效的压实操作,增加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密实度,改善路面的均匀性和稳定性,提高路面的抗压性和耐久性。但在进行压实的过程中,要根据路面厚度和预期交通量合理选择压路机的工艺,对不同厚度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可以采用不同的压实方式,如静压式、振动式、钢轮压路机等。较薄的路面可以采用振动式压路机,而对较厚的路面则可以使用静压式或钢轮振动压路机。在压实过程中,需注意压路机的频次和速度,频次表示压实机在单位长度内的碾压次数,速度则是指压路机运行的速度,根据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情况和设计要求及厚度、交通量等因素合理选择频次和速度。一般来说,频次应该适度,过高可能导致过度压实或碾压过深,而过低则可能导致压实不足;速度也需要适中,过快容易造成路面损伤和不均匀压实,过慢则可能影响施工效率。根据路段特点和需要,考虑采用多台压路机配合作业,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压实质量,当采用多机械联合作业时需要注意压路机轮胎或钢轮的轧道覆盖度,确保每个区域都得到充分压实,避免出现密实不均匀的情况,对路面的拐角、路口、坡度等特殊部位需要特别关注,采取相应的压实措施,确保路面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2.4接缝处理与平整度控制

接缝处理对保证沥青混凝土路面整体性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多段连续或分段施工过程中接缝质量的好坏决定着路面耐久性及使用效果。在接缝处理中,施工单位一般采取纵缝与横缝相结合的办法,通过对接缝边缘进行加热,用特殊沥青胶加强接缝粘合强度。平整度控制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关键,它直接关系到汽车行驶的舒适度与安全性。为保证路面平整度,应在施工过程中使用激光平整仪实时监测摊铺机运行情况,以免路面局部出现凹陷或者凸起。采用合理摊铺和压实工艺可显著改善路面平整度,进而提升路面整体质量。

2.4路面养护

在施工完成之后,还要对路面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并修复裂缝、坑洞等缺陷,避免问题恶化导致路面提前失去使用功能。只有通过全面的接缝处理和科学的养护措施,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使用性能,确保其具有足够的耐久性和安全性,为公路的长期使用提供有力保障。

结语

综上所述,在实际开展公路工程项目建设期间,需要合理应用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更好地实现施工质量目标,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施工企业应积极探索完善的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应用方案,并确保应用方案的科学性以及可行性。在此基础上,加强管控每个施工环节,有效提高整体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从而推动公路工程领域以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马耀荣.市政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浅谈[J].居舍,2021,(15):37-38.

[2]张建文.浅析市政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20,(07):276-277.

[3]王超.探究市政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的优势与不足[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0,(05):27.

[4]魏开兰.刍议市政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J].低碳世界,2018,(12):23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