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浅析旧建筑空间改造再利用

作者

许京洁

上海风语筑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 200436

旧建筑是指遗存至今已失去其原本使用需求,但具有可利用价值的建筑物或构筑物。随着城市化的高速发展、建筑物更新迭代的加快,城市中闲置的旧建筑日益增多。对旧建筑的改造再利用可以充分保证资源的利用和节约,也在一定程度上尊重历史,保护了历史建筑。

1、旧建筑改造再利用原则

1.1 整体改造原则

改造应遵循避免对建筑进行诸如大拆大建、破坏原有结构的独立性和稳定性、重视细节忽视整体等破坏性做法,这样可以降低改造成本、缩短建设周期、减小施工对环境的破坏,在更长时间内保有稳定性的同时持续发挥其功能作用。

1.2 空间原则

合理地改造建筑空间,结合改造后的功能需求对空间进行重新分隔。同时,充分运用新材料和新技术,使得建筑内部空间形成新的秩序。不同空间秩序的构建,能够创造不同的空间体验,呈现出不同的氛围,可以加深观者对空间的感知力与想象力。

1.3 安全原则

在改造过程中,应当遵循现行国家规范,完善消防设施,让旧有建筑物更具安全性。在旧建筑改造的过程中,还需考虑原有结构体系是否能够满足改造后使用功能的承载要求。往往许多建筑已年久失修,已经不能满足现有建筑结构的规范,需要对其结构进行核验并根据需要适当加固。

2、旧建筑改造再利用的类型

2.1 旧建筑改造中功能转化分析

建筑按使用功能分类为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农业建筑。目前旧建筑的改造和利用主要以工业建筑及公共建筑为主,这些建筑有相当数量被改造为各种展览馆、博物馆、会展中心等。

除工业建筑及公共建筑以外,传统的古建筑以其独到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在历史文化的沉淀中形成城市的真正特色和个性。在对古建筑进行保护性修缮的同时,运用现代技术提升建筑的延展性也在逐步地进行。

在旧建筑改造实践中,具体的案例如表1 所示:

安徽创新馆原设计为原安徽省城乡规划展示馆。因使用功能的调整,建筑主体施工结束后一直处于停滞状态。2018 年为举办“ 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安徽省科技创新成果展” 的需求,将原安徽省城乡建设规划展示馆功能定位调整并改建为安徽创新馆。

2.2.1 空间改造

① 建筑原设计参考的博物馆空间设计(图一),为步入式的小展厅加走廊展示,并不适用于创新展厅其开放定位的呈现,因此根据展陈空间需求将疏散走廊取消改为大展厅(图二),原有小展厅打通,防火分区做局部的调整。依据内容重新划分各功能空间。

图一:原始平面图

图二:平面布置图

② 原一层入口空间中央设计了三部垂直梯,将整个中轴分割为前后两个空间。在空间设计的过程中将这三部电梯拆除、在符合消防规范的前提下根据展示流线调整防火分区界线、局部的防火墙改为防火卷帘,这样整个中轴线的空间打开,将序厅的低空间及后面的高空间衔接,形成通透且开敞的一个整体的大空间。充分利用序厅中央挑高核心视觉区域,设置“ 创新高地” 大型艺术装置(图三)。

图三:序厅

① 根据展陈空间需求将疏散走廊取消改造为大展厅、通过现代感的发光造型框,界定整个空间,形成开敞且通透的整体大空间。整个空间不设固定展台,仅按空间布局间隔设置地面取电插座。展览的各类产品实物及模型,以“ 摆放” 的方式进行布置,非常便于日后常设及临时展品的更新与升级。

② 对于大型的设备及展品,例如击剑机器人和新能源的汽车等此类展品(图四)。此类展品属于临时展品,需要按照展示周期进出展馆,展品的重量和体积相对较大不能像其他的展品通过电梯及消防楼梯进出。为解决此类展品问题在建筑东南侧设设备吊装平台,将原有的固定开启门改为卷帘门,所有的通道均考虑汽车行进的宽度。

图四:新能源汽车

2.2.3 空间结构改造

① 原建筑设计中在二楼北侧预留了长34 米宽8.4 米的挑空空间,层高条件优良但空间相狭窄不利于展示。我们按照需要调整挑空空间,将其充分利用。在三楼设置《创新总动员》智能产品沉浸式体验空间,让科技创新与光影艺术完美共舞。基于布展设计需要在三层局部挑空部位增补楼板,如下图五所示:

图五:三层结构局部改造图

新增补楼板采用钢梁 + 混凝土现浇板的方式实施。其中钢梁与原结构梁铰接连接,以减小后加钢梁对已有构件的不利扭转作用。新增楼板钢筋与原结构楼板钢筋焊接连接,或植筋植入原结构梁内。

② 该沉浸式体验空间(图六)包含了机械升降装置、大型LED 装置,整个展项荷载较大。为减小该展项对原结构梁、板的不利作用,在设计过程中通过不断的优化,最终控制整体荷载在设计允许荷载之内,从而避免对原结构的加固。

图六:沉浸式体验空间

2.3 旧工业建筑改造案例

合肥东部规划展示中心原为安徽重点炼钢厂,原建筑为单层预制结构厂房,层高13 米。新世纪,赋予老建筑新使命,在此号召下,对该建筑进行改造。

2.3.1 空间改造

原建筑为钢厂,地面地基有很大的负载,为更好的利用原有空间,增加楼层。二楼步梯采用“ 走” 与“ 休” 相结合的设计方式,给人以动与静,充分体现设计要最大体现人性化。因为是老建筑,原来墙体只进行翻新处理,不做承重设计,顶面为不上人屋面,顶部做裸顶及除锈处理。为更好的利用原有空间,增加局部室内平台。

2.3.2 结构改造

室内平台采用钢框架结构,并与厂房原结构脱开。同时,对于厂房原有墙体及屋面损伤部位进行修缮,增加结构耐久性。

2.4 古建筑改造案例

对于整个古建筑的修缮和改造项目,我们在保留原有建筑风格,局部进行修缮的基础上进行整合设计。台州第一党组织纪念馆选址为两栋历史建筑(丁介士旧宅、卖鸡巷陈宅),由于两栋建筑属于台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改造既要统筹考虑采用还原历史事实,还原建筑本身的结构之美,又要让文物与史料在真实的空间中展示。科学运用形式艺术设计手法、理念创新,追求建筑文化特色。

2.4.1 提升建筑耐火特性,配置相应的辅助设施

古建筑修缮和改造工作有很强的特殊性,在室内装修过程中,在不改变原有结构和风格的前提下,全部采用A 级防火材料,既能体现相应特点,又能兼顾消防安全。同时通增设水系喷淋管网,强化建筑物的防火等级,确保消防安全功能的提升。增设冷暖空调系统提高参观体验。

2.4.2 重视安全疏散

古建筑延续至今,在疏散功能上很难进行有效划分,因此在设计过程中,要综合考虑人员疏散问题,增设消防疏散指示及应急照明等系统。确保有紧急情况发生时人员能迅速疏散。

3、结语

本文通过三个典型案例的分析,对老旧建筑改造与再利用的主要创作手法及注意事项进行了阐释。通过改造充分挖掘老旧建筑的潜能,不仅使老旧建筑在城市经济及文化层面的价值得到体现,也同时避免了资源的浪费,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冯卓. 低碳设计理念下的高层建筑设计研究[J]. 住宅与房地产, 2018,No.513(28):82+85.

[2]张敬淦. 历史文化名城的可持续发展─ ─ 论全国文化中心的建设[J].北京规划建设, 1997, 04:42-44.

[3]邓雪娴. 旧建筑的改造与更新——北京城市建设的新课题[J]. 建筑学报, 1996, 000(003):41-45.

[4]查红. 基于旧建筑再利用的重庆市规划展览馆建成分析[D].重庆大学.2007.

[5]张婧红. 旧工业建筑室内空间改造设计研究[D]. 西南林业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