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区域活动与主题课程融合的实践路径探索
坎吉罕·居马
乌恰县波斯坦铁列克乡第一中心幼儿园 845450
引言
区域活动和主题课程作为幼儿园教育实践中的两大重要形态,在促进儿童全面发展方面各具优势。区域活动强调尊重个体差异与兴趣引导,注重儿童在游戏中自由探索;主题课程则围绕核心概念开展系统学习,引导儿童在集体参与中构建知识结构。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二者常被割裂实施,导致活动目标不统一、内容重复或脱节,影响课程整体性与儿童学习的连贯性。因此,探讨区域活动与主题课程的有效融合路径,构建契合幼儿发展特征的教学体系,成为当前学前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旨在从融合理念出发,系统分析影响融合实践的关键因素,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实践路径。
一、区域活动与主题课程融合的教育价值
区域活动与主题课程分别从自主学习与系统学习两个角度满足儿童发展的不同需求。区域活动以游戏为基本形式,通过创设多样化的活动环境,为幼儿提供自主选择、操作、表达与合作的机会,有利于其个性发展与社会性提升。主题课程则通过围绕一个核心主题,展开一系列有组织的学习活动,帮助幼儿系统建构与拓展认知。将二者融合,不仅可以拓展主题内容在区域活动中的渗透路径,使主题学习更具情境性与生活化,也能将区域活动纳入课程目标的统一框架,增强活动的目标指向与发展价值。融合实践能够打破形式分隔与功能割裂,实现课程内容、活动组织与发展目标的统一,构建更加丰富、开放与有效的学习生态系统,充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提升课程的综合育人功能。
二、当前区域活动与主题课程实施中的融合障碍
在幼儿园日常教学中,区域活动与主题课程往往分属不同的教学环节,存在内容安排不一致、时间安排不协调与教师角色错位等问题,制约了融合实施的深度。首先,在课程内容设计上,部分教师缺乏整体性规划能力,未能将主题课程的核心经验有机嵌入各区域活动中,导致区域活动与主题学习内容脱节,缺乏内在关联。其次,时间与空间安排上存在重叠与冲突,区域活动常被临时安排或压缩,失去其应有的自主探索时间。再次,教师在实施过程中角色把握不清,或过度主导,限制幼儿自由表达;或完全放任,缺乏必要引导,造成区域活动缺乏发展价值。此外,课程评价体系也多偏向主题活动成果,而忽视区域活动中的过程性与生成性表现,影响融合实践的整体推进。这些问题反映出教师专业能力、课程资源整合与组织制度建设的不足,亟待从理念、机制与实践层面进行优化。
三、融合导向下的课程内容与组织形式创新
推动区域活动与主题课程的有效融合,应从课程顶层设计出发,构建主题统领、区域承接、活动互促的课程结构。在内容整合上,需围绕主题课程的核心经验与关键能力要求,将其转化为适合区域活动开展的具体任务或材料选择依据,实现区域活动对主题内容的支撑与延展。在组织形式上,应以“ 主题+区域” 一体化模式统筹安排活动时间,打破静态分配方式,构建多时段、多空间联动的动态活动体系。同时,鼓励区域间的互动与跨区任务设置,形成资源共享与内容联动,提高活动的整合度。在材料设计方面,应根据主题内容选择具有情境性、操作性与探究性的活动材料,提升区域的教育功能与学习吸引力。在空间布局上,应结合主题进展动态调整区域功能分布与环境创设,实现主题学习与区域活动的融合共生,为幼儿提供富有变化与挑战的学习场域。
四、教师在融合实践中的专业角色转型
教师在区域活动与主题课程融合过程中既是课程整合的组织者,也是幼儿学习的引导者与评价者。首先,教师需具备课程统整意识与实践能力,能够根据主题目标统筹规划区域设置与材料投放,并在区域活动中有效链接主题经验,引导幼儿深化理解。其次,教师应在区域活动中扮演积极互动的支持者角色,通过观察、提问、引导与回应等策略,激发幼儿探索兴趣并促进其高阶思维的发展。在师幼互动中,教师应尊重幼儿自主性,避免直接干预,更多采用启发性与探究式引导,提升区域活动的生成价值。同时,教师应做好活动观察记录,捕捉幼儿学习过程中的关键行为与表现,用于教学反思与发展性评价。教师专业成长也需通过校本教研、教学研讨与专家指导等方式持续推进,提升其在融合课程实施中的教学素养与反思能力,为课程融合提供稳定的师资保障。
五、融合课程实施的评价与支持机制建设
实现区域活动与主题课程的深度融合,不仅需要科学的教学设计与教师专业引领,更依赖于系统的课程评价与支持机制。在评价方面,应建立过程性与发展性相结合的评价体系,涵盖活动参与度、探究能力、合作表现与表达水平等维度,通过多元化评价工具记录与呈现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成长轨迹。在支持机制方面,幼儿园应构建跨学科合作的教研团队,推动主题内容与区域目标的协同研发;建立课程资源库与活动案例库,为教师提供借鉴与创新基础;完善课程实施监测机制,动态调控课程实施过程与融合水平。同时,应注重家园合作,引导家长理解融合理念,积极参与区域材料准备与活动反馈,实现家庭教育与园所教学的有效联动。通过构建科学、开放、可持续的评价支持机制,形成课程融合的良性循环,提升幼儿园整体课程品质与教育影响力。
结论
区域活动与主题课程的融合实践是推动幼儿园课程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本文通过对融合价值的剖析、现实问题的揭示与实践策略的构建,提出了基于课程内容整合、组织方式创新、教师角色转型与机制支持建设的系统化路径。研究表明,融合课程不仅增强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参与度,也提升了课程目标达成的系统性与有效性。未来应进一步加强融合模式的实践验证与多样化探索,推动学前教育课程体系从结构性优化向内涵式发展转型,为实现“ 以幼儿为本” 的教育目标提供持续动力。
参考文献
[1] 王晶. 幼儿园主题活动与区域活动融合的实践研究[J]. 学前教育研究, 2022(6): 72-75.
[2] 吕红. 基于课程整合的幼儿园区域活动设计策略探析[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3(3): 66-68.
[3] 黄慧. 区域活动与主题教学融合路径的探索[J].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2022(11): 4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