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背景下职业教育助力区域产业发展的机制与实施路径探究
时亚涛
河南经贸职业学院 河南郑州 450046
1.引言
随着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与广泛应用,全球经济已步入数字经济时代。数字经济以其强大的渗透性、创新性和颠覆性,深刻改变着传统产业的生产方式、商业模式以及竞争格局,成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数字经济背景下,区域产业发展更加依赖于高素质、创新型数字技能人才,职业教育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主阵地,肩负着为区域数字产业提供有力人才支撑和技术服务的重要使命。深入研究数字经济背景下职业教育助力区域产业发展的机制与路径,对于促进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共进、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2.数字经济背景下职业教育与区域产业发展的关联机理
2.1 产业需求导向与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
数字经济的发展促使区域产业结构向数字化、智能化、高端化方向转变,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兴产业蓬勃兴起,间接加快了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这种产业结构的调整必然导致劳动力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对具备数字素养、掌握数字技术应用能力以及创新思维的专业人才产生巨大需求。职业教育作为与产业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必须敏锐感知产业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专业设置、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以精准对接区域数字产业的人才需求,实现教育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的有效匹配。
2.2 人力资本积累与产业竞争力提升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重要教育类型,其在培养学生过程中注重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的人才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还能够将数字技术应用于实际生产与服务过程中,提高产业生产效率、优化产品质量、创新商业模式,从而增强区域产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职业教育培养的大量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催生了一批具有创新活力的数字产业小微企业,进一步丰富区域产业生态,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为区域产业提供了坚实的人力基础。
2.3 技术创新扩散与产业升级驱动
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更加注重技术创新与应用。一是体现在职业院校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与实践过程中,积极开展技术研发与创新活动,能够产生一系列具有应用价值的技术成果,这些成果通过技术转让、产学研合作等方式向区域产业企业转移扩散,推动企业技术升级与产品创新。二是职业教育与区域内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共同开展技术攻关与项目研发,能够加速数字技术在产业中的应用与推广,促进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实现产业升级与数字化转型。
3.职业教育助力区域产业发展的机制分析
3.1 人才培养与区域需求适配机制
一是建立基于区域数字产业发展需求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定期开展产业人才需求调研与预测,分析数字产业发展趋势及岗位能力要求变化,及时增设新兴数字技术相关专业,如虚拟现实技术应用、物联网工程技术人员等,同时对传统专业进行数字化改造,融入数字技术课程与实践环节,使专业设置与区域数字产业布局高度契合,确保人才培养的专业性与前瞻性。二是构建政府、学校、企业、行业协会等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育人机制。政府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企业通过提供实习实训基地、兼职教师、真实项目案例等方式,与职业院校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建设课程体系、开展教学活动,实现校企双元育人。行业协会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制定行业标准与人才评价规范,为人才培养提供指导与监督,确保培养出的人才符合行业企业实际需求,具备较强的职业适应能力与发展潜力。
3.2 技术创新驱动机制
一是加强职业教育与区域数字产业的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形成“ 政产学研用” 协同创新生态系统。职业院校依托自身科研力量与企业联合开展数字技术研发项目,围绕企业生产经营中的技术难题进行攻关,同时积极引入科研机构的前沿技术成果,进行二次开发与应用转化。通过建立产学研用合作平台,如产业技术联盟、协同创新中心等,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加速数字技术创新成果从实验室向生产车间的转移转化,推动区域产业技术升级与创新发展。二是要激发职业院校教师的技术创新积极性与创造力,建立教师技术创新激励机制。鼓励教师深入企业实践,了解产业技术需求与发展趋势,开展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支持教师带领学生参与企业技术研发项目,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技术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同时将教师的技术创新成果反哺教学内容,更新课程标准与教材,使教学过程紧跟数字技术发展前沿,实现教学与技术创新的良性互动,为区域产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3.3 区域产业与职业教育协同联动机制
一是以区域数字产业集群为依托,打造与之对应的职业教育集群。通过优化职业院校布局,整合教育资源,在数字产业集群所在区域集中建设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职业院校,形成职业教育与数字产业集群协同发展的空间格局。职业教育集群内院校之间加强专业协作与资源共享,共同开展人才培养、技术研发与社会服务,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与人才培养集约化。同时,职业教育集群与数字产业集群建立紧密的互动合作关系,根据产业集群内企业的用人需求统筹规划人才培养规模与专业结构,为产业集群提供一站式人才服务,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壮大与转型升级。二是推动区域数字产业的产业链、职业教育的教育链、人才培养的人才链以及技术创新的创新链深度融合。依据数字产业链的上下游环节布局职业教育专业体系,使人才培养链条与产业链各环节紧密对接,确保人才在不同产业岗位的有效配置。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将创新理念与实践贯穿始终,通过课程教学、实践训练、创新创业教育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使人才链成为创新链的重要源泉,为区域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撑。
4.职业教育助力区域产业发展的实施路径
4.1 根据区域产业需求优化专业设置与课程体
一是深入开展产业人才需求调研。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专家咨询等方式,深入区域企业开展区域数字产业人才需求调研与分析,全面了解数字产业各行业的人才需求规模、岗位能力要求、技术发展趋势等信息,为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优化提供科学依据。二是根据产业人才需求调研结果,动态调整专业设置,及时增设数字产业急需的新兴专业,同时要强化对传统专业的数字化改造升级,增加数字技术相关课程与实践教学比重,使专业设置与区域数字产业发展需求紧密对接。三是以培养学生数字素养与专业技能为核心,构建涵盖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拓展课程以及实践课程的数字化课程体系。公共基础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语文、英语、计算机基础等通用能力,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奠定基础;专业核心课程紧密结合数字产业岗位群要求,突出数字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如人工智能基础、大数据处理技术、云计算应用等课程;拓展课程则根据学生兴趣与职业发展方向,强化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确保学生毕业后能够迅速适应数字产业工作岗位要求。
4.2 加强数字素养的师资队伍建设
一是提升教师数字素养与技能。合理制定教师数字素养提升计划,通过开展专题培训、在线学习、企业实践等方式,帮助教师掌握数字技术基本原理、应用方法以及相关教学工具的使用,使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有效融入数字技术元素,提升教学质量与效果。鼓励教师参与数字技术研发项目与企业实践活动,深入了解数字产业技术前沿与实际应用需求,积累实践经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与技术创新能力。二是拓宽教师招聘渠道,加大对数字技术领域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从企业、科研机构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与较高技术水平的专家担任兼职教师或全职教师,将行业最新技术与实践经验带入课堂教学,指导学生参与实际项目研发与实践操作,同时带动校内教师团队整体水平的提升,促进教师队伍结构优化与专业发展。三是完善教师激励机制,对在数字技术应用与创新、产教融合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给予表彰与奖励,充分调动教师参与数字教育教学改革与技术创新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与科研创新氛围。
4.3 深化职业院校与区域产业的产教融合
一是职业院校与区域内数字企业合作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按照企业真实生产环境与工艺流程进行规划设计与建设,引入企业生产设备、技术标准与管理模式。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实习实训与岗位工作对接。二是大力推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职业院校与企业联合招生招工,签订培养协议,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学生(学徒)在企业师傅与学校教师的共同指导下,交替进行理论学习与岗位实践,工学交替、实岗育人。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深入了解企业文化与岗位要求,快速掌握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三是加强职业院校与区域内数字企业、科研机构开展产学研用合作项目,围绕区域数字产业发展关键技术研发、产品创新设计、生产工艺改进等方面共同申报科研项目、开展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通过整合各方资源与优势,实现技术创新突破与应用推广,促进数字技术在区域产业的广泛应用与快速发展。
4.4 加强政策支持与保障
一是区域政府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对企业接收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实训、参与现代学徒制培养、共建实训基地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财政补贴;对职业院校购置数字技术教学设备、建设实训基地等给予专项经费支持,降低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成本,提高企业参与积极性。二是建立健全职业教育相关法律法规体系,明确政府、学校、企业等各方在职业教育发展中的权利义务与法律责任。规范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行为,保障学生实习实训权益、教师企业实践权益以及企业知识产权等,为职业教育助力区域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三是区域政府牵头搭建职业教育与区域数字产业信息服务平台,整合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人才培养信息、企业用人需求、技术研发项目等资源信息,实现信息职业院校快速了解企业人才需求与技术合作意向,企业便捷获取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信息与技术服务资源,促进职业教育与区域数字产业精准对接与高效合作。
5.结论
本研究系统分析了数字经济背景下职业教育助力区域产业发展的内在机制与实施路径。通过人才培养适配机制、技术创新驱动机制以及产业协同联动机制的有效运行,职业教育能够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产业协同等方面为区域数字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在实施路径方面,优化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化产教融合以及加强政策支持与保障等措施相互关联、协同发力,共同推动职业教育更好地服务区域数字产业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家熙.新时代职业教育助力区域产业发展的条件、问题与优化路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42(36):17-20.
[2] 杨仓军. 职业教育专业链与地方 产 业链有效对接的 探 索[J]. 现代职业教育,2023,(34):153-156.
[3]李双龙,杨佳怡.中国式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时代价值及实践进路[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5,45(12):29-34.
[4] 魏 娟 . 新 时 代 职 业 教 育 赋 能 新 质 生 产 力 推 进 策 略 研 究 [J]. 现 代 职 业 教育,2025,(07):165-168.
作者简介:
时亚涛(1991-),男,汉族,河南周口人,硕士,工程经济学院教师、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学教学与高职教育。
科研项目:2025 年度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教育强省项目(编号:2025JYQS0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