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

罗俊容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富加镇小学校

一、结合生活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以实现提高学生深度学习能力为目标,先要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目的。从小学生的身心成长情况分析,他们渴望获取具有实际意义的知识,而不是学习一些无用的理论。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基于对单元教学内容的整体分析,将单元教学重点与现实生活进行融合,结合生活背景导入单元主题,让学生在充满现实价值的语文课堂中形成学习兴趣,逐渐走向深度学习,为学生核心素养的稳步发展做好铺垫,于深度学习视域下顺利开展小学语文单元教学活动。

比如,在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学活动中的导入环节,教师可以立足于学生的经验和年龄特点,尝试将教学内容生活化、生动化。首先,教师应当认识到这一节是学习区域语文知识的基础。可以从地区出发,引导学生认识认识不同地区景色和天气的差异,培养学生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进行表达的能力。其次,教师可列举实例,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地区重要景色和建筑以及文化的重要性。由此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为学生设计阅读的学习任务,要求学生了解语文的博大精深。

二、重视朗读训练,把握学生注意力

首先对于小学生来说,在阅读的过程中,一方面体现得出是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认真将所阅读的材料理解清楚,其次在阅读的过程中,由于学生个人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为有限,一部分文字很可能在阅读的过程中就误失了其真正的含义。不妨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开展朗读训练的形式,强化学生的阅读效果,朗读过程中实际上也是学生对于文本内容了解的过程,一字一句,通过学生口头朗读出来,把握住了学生的注意力,那么所阅读的整体效果也会得以提升。

例如,在进行《难忘的泼水节》这一节课内容中,课堂中进行这篇课文进行学习过,中年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课堂朗读,那么在朗读的过程中,需要充分结合这篇课文内容做描写的内容,定好学生的感情基调,从而在朗读的过程中可以充分体现出泼水节中的快乐,以及对这种场景的难忘之情。因此在朗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适当的指导可以使得学生的朗读效果更好,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了解情况。

三、发展课后扩展,沉浸实践中巩固

在入门级的语文课教学中,如果教师想渗透识字的基本思想,仅靠课堂教学就无法达到最终的标准。因此,教师需要扩大第二个周期的课堂知识的各个方面的内容,使学生可以亲身学习并沉浸其中,还可以帮助学生发展基本素养。因此,教师需要密切注意他们的教学、言语和生活,以便对学生的成长产生积极影响。

例如,老师可以在课后教学生收集各种杂志和报纸,以了解如何使用所学习的语言和文字。学生收集了一段时间后,组织特殊的上课时间来分析其中的语言和字符。这也是一项有效的课外作业。扩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知识学习质量,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发展良好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技能,从而帮助学生提高语文技能的学习效果,促进学生基本素养的发展。

四、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教师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基础,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结合“ 双减” 政策中对于学生成长的要求,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标,将教材中的内容与课外活动相结合,不断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全面发展。小学生年龄小,不会进行自我约束和自主学习。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学习和思考。

例如,在进行《两小儿辩日》这篇课文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如关于两小儿辩日中所蕴含的道理等。通过搜集相关资料和阅读课文,能够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同时还可以引导小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思考:“ 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矛盾的地方” “ 这些矛盾是否能够解决?” 等等,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讨论,让小学生在思考和讨论中找到答案。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拓展,不仅能够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能力,还能够帮助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自我反思、自我学习等。

总之,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要准确认识自己,发挥自己的优势,让自己的教学方案独特且能够让学生吸收,全面加深对学生的认识,了解学生各个方面,因材施教,打造良好的教学学习氛围,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使得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更加高效。

参考文献:

[1]许敏玲.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上旬),2017(7).

[2]王娟.谈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N].发展导报,2018-05-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