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中土石方平衡优化与环境风险防控

作者

郭真真

德州科硕环境检测有限公司 山东省德州市 253000

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水土保持成为了环境保护和工程建设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特别是在大规模土建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土石方的平衡问题、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环境风险的防控问题尤为突出。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作为环境保护的一项基础工作,主要目的是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减少土壤侵蚀和水源污染,保持土地的生态平衡,进而保障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土石方平衡优化作为水土保持的一个关键技术环节,直接关系到施工过程中资源的有效利用、环境的保护以及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在实际工程中,土石方的处理和配置不仅影响项目的工程进度,还对环境带来潜在风险,特别是对于水源地、山区以及生态敏感区域而言,土石方的平衡优化和环境风险的防控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科学合理的土石方平衡优化,提高水土保持方案的整体效果,并从环境风险防控的角度出发,为方案编制提供有力的支持。

一、土石方平衡优化的基本概念及其在水土保持中的作用

土石方平衡优化指的是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通过精确计算和科学调配,合理安排土方与石方的开挖、堆放和运输,确保土石方的开挖量和回填量达到平衡,避免过度开挖或回填过量,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土石方的平衡优化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生态问题,因为不当的土石方管理往往会导致水土流失、土地退化及生态系统的破坏。因此,土石方的合理配置对于水土保持至关重要。土石方平衡优化在水土保持中的作用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它有助于减少土壤的过度开挖和回填,降低水土流失的风险,保护地形地貌的自然结构。其次,土石方平衡优化有助于合理利用场地内的土石资源,减少对外部土方的依赖,从而降低施工成本,并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此外,优化的土石方配置能够有效控制施工现场的水土保持措施,如坡度、排水系统等,确保施工过程中土壤水分的合理分配和水土的自然涵养。

二、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中的主要问题与挑战

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如项目地理环境、气候条件、施工方式、土石方处理等。在实际编制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主要问题和挑战。首先,土石方平衡的优化难度较大。工程项目中的土方开挖和石方的配置往往受到场地条件的限制,如何在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的同时,确保土石方的合理配置,是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中的一大难题。尤其是在复杂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或者具有环境敏感性的区域,土石方的配置和管理显得尤为棘手。其次,环境风险防控的实施不足。当前很多水土保持方案虽然在理论上进行了设计和优化,但在实际执行中,许多项目缺乏有效的环境风险防控措施。比如,在土方开挖和回填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对水源的保护,对生态系统的干扰以及对水土保持措施的落实,这些都可能导致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的问题。再者,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往往缺乏全局性和前瞻性。很多方案只是从局部的角度出发,针对某些具体问题进行处理,而忽略了整个区域和长期的生态效应。在城市化进程迅速推进的背景下,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需要更加系统性和综合性的考虑,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不能仅仅局限于解决当下的施工需求,而应考虑到未来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和恢复能力。

三、土石方平衡优化策略与技术方法

针对土石方平衡优化的挑战,近年来,许多先进的技术和策略应运而生,以实现土石方的精确配置和资源最大化利用。首先,精准的土石方量测量和预测技术是优化的前提。通过高精度的地形测量和土壤分析,可以准确预测施工过程中土石方的需求量,确保在开挖和回填过程中做到科学合理的配置。现代化的遥感技术、地质勘查技术和计算机模拟技术为土石方的预测和优化提供了数据支持,能够为水土保持方案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其次,优化的土石方运输与堆放方案也是提升平衡效果的关键。合理规划土石方的堆放位置、运输路线和堆放方式,既能减少运输成本,也能够避免施工过程中的二次污染和资源浪费。此外,采用绿色施工技术和环保措施,如设置防护网、土方覆盖、坡度保护等,能够有效控制土石方开挖和回填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水土流失问题。再者,在一些特殊环境和地质条件下,采用软基加固技术、植物固土技术等新型环保措施,能够提升土石方优化的效果,并有助于实现长期的水土保持。

四、环境风险防控策略与措施

环境风险防控是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中的核心内容之一。在土石方平衡优化的过程中,需要同时考虑到环境风险的有效防控。首先,加强对土壤、水源和生态环境的监测与评估。在工程项目的初期阶段,应对项目所在地的土壤、水质、植被等进行全面的环境评估,明确潜在的环境风险,并在水土保持方案中进行针对性的措施设计。其次,采用有效的水土保持技术,防止施工过程中出现水土流失。施工中,应加强水土保持设施的建设,如排水系统、沉淀池、挡土墙等设施,确保土方的稳固性和水源的保护。此外,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确保生态恢复措施的及时跟进。施工完成后,应加强植被恢复和土壤修复,确保生态环境的长期可持续性。再者,加强环境管理与应急响应机制的建设。随着工程的推进,环境风险可能发生变化,因此,需要在施工过程中建立动态环境监控和应急响应机制,确保在突发情况下能够迅速采取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

五、结论与展望

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是工程建设中的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作,土石方平衡优化和环境风险防控是其中的关键环节。通过科学的土石方平衡优化,能够有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环境破坏,并为项目提供可持续发展的保障。环境风险防控措施则确保了生态环境的保护,避免了水土流失和生态退化的发生。在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水土保持方案将更加依赖于精确的预测、先进的技术和全面的环境管理。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加强,水土保持方案将逐步向着更加智能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为实现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朱艳华,刘成.水利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要点研究[J].水利水电快报,2024,45(S2):94-98.DOI:10.15974/j.cnki.slsdkb.2024.S2.026.

[2]张宇翔,周文涛,杰德尔别克•马迪尼叶提.新疆地区开发区水土保持区域评估核心问题探讨与案例分析——以乌鲁木齐甘泉堡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J/OL].中国水土保持,1-18[2025-05-20].http://kns.cnki.net/kcms/detail/41.1144.tv.20241113.1529.002.html.

[3]刘志福.水利工程建设中的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保护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4,(19):126-128.DOI:10.13616/j.cnki.gcjsysj.2024.10.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