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驱动高校基层党组织管理和服务颗粒度重构
钱津津
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 浙江绍兴 312300
在人工智能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管理和服务工作面临着全新的要求。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需要紧跟科技潮流,将人工智能技术引入基层党建工作,打破传统模式,实现管理与服务的精准化、智能化和高效化,不仅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创新党建工作方式、提高党建工作质量、增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和凝聚力的迫切需求。
一、AI 驱动高校基层党组织管理和服务颗粒度重构的创新实践
本文依托某基层党支部,联合校地党建联建单位,基于现有“ 12351”管理和服务模式,借助 AI 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和AI 驱动的增强现实技术,精准把握群众需求与实现政策的靶向推送,开展管理和服务颗粒度重构的创新实践。
(一)创新学习:实现从“ 单向灌输” 到“ 精准互动”
通过利用AI 打造智能学习系统,根据党员的岗位、年龄、学习进度等信息,为党员精准推送个性化学习内容。智能学习系统可以分析党员的学习历史数据,了解其知识薄弱点,自动推荐相关的学习资料、视频课程等,引入智能问答机器人,党员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可随时咨询,机器人能够快速准确地解答,增强学习的互动性和实效性。此外,也可借助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打造沉浸式学习场景,让党员更直观地感受革命历史、党的理论成果等,提高学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推动党员学习从被动接受向主动参与转变。
(二)智能化管理:推动从“ 粗放式管理” 向“ 精准化服务” 转型
在发展党员管理过程中,通过AI 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全过程服务,自动提醒培养人按时开展培养工作,自动预警“ 长期未参与活动” “ 学习进度滞后” 等情况,记录培养过程中的各项表现,根据设定的标准进行综合评估,为党员发展提供科学依据,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确保党员发展的质量。在党组织活动过程中,可以根据党员的时间安排、兴趣爱好等,AI 推荐合适的活动方案,并对活动报名、组织、反馈等环节进行自动化管理,并可自动生成活动简报、会议纪要(如提取会议录音关键词,自动生成结构化总结),减轻党务工作者文案负担,提高活动组织的效率。同时,利用大数据分析党员的需求和意见,精准对接服务资源,为党员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就业指导、困难帮扶等),让党员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
(三)数字党建档案:促进从“ 经验驱动” 到“ 数据驱动”
探索建立AI 数字党建档案系统,推动党建档案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实现党建工作从“ 经验驱动” 向“ 数据驱动” 转变。数字党建档案系统可对党员的基本信息、学习记录、工作业绩、奖惩情况等进行全面、准确的记录和存储,并利用AI 技术对档案数据进行深度分析。整合党员基本信息(党龄、岗位、特长)、学习记录(“ 学习强国” 数据、培训考勤)、志愿服务记录等,生成党员个性化数字画像,自动标注党员的优势领域(如理论宣讲、社区服务)、薄弱环节(学习频次不足、参与度低),自动触发“ 政治生日” 、“ 专属关怀” (定制入党初心回顾视频、推送总书记相关讲话金句)。通过数据分析,能够清晰掌握党员的成长轨迹、党组织的活动开展情况等,为党组织决策提供数据支持。此外,数字党建档案具有便捷的查询和共享功能,党组织成员可以随时查阅相关档案信息,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便于上级党组织对基层党组织工作的监督和指导。
(四)党建KPI:提升党建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党建KPI 管理,能够使KPI 设定更科学、考核更精准,提升党建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水平,这是AI 最重要的应用。结合实际情况,利用 AI 技术对党建工作的各项指标进行全面梳理和分析,制定合理的 KPI 体系。在考核过程中,通过智能系统自动采集相关数据,整合 “ 学习时长” “ 活动参与率” “ 师生满意度” “ 党员发展质量” 等数据,通过机器学习识别高效活动模式(“ 周末下午 + 实践教学” 参与度最高),避免人工统计的误差和繁琐。同时,AI 技术可以对KPI 完成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和分析,发现党员队伍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发出预警,帮助党组织及时调整工作重点,为党组织加强党员教育管理、优化党员队伍结构提供科学指导,确保党建工作目标的实现。
二、当前基层党组织管理和服务引入AI 遇到的问题
尽管人工智能为高校基层党组织管理和服务创新带来了机遇,但在实际推进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在技术层面数据整合难度仍很大,党建过程中涉及党员信息、活动记录等数据分散在不同部门和系统中,数据格式不统一,难以实现高效整合与共享,这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设置了障碍。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党建工作涉及大量敏感信息,在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时,如何确保数据安全、保护党员隐私,是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否则可能引发信任危机。此外党建工作又掌握人工智能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短缺,导致基层党组织在运用AI技术时缺乏专业指导,难以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影响了管理和服务创新的进程。从思想认识角度,部分党员干部对人工智能在党建工作中的应用重视不足,存在畏难情绪或抵触心理,习惯于传统的工作模式,对新技术的接受和应用积极性不高,阻碍了AI 驱动下的党建创新。
三、提升“ 党建+AI” 实效的建议
首先要推动党建数据共享平台建设,统一数据格式标准,打破部门和系统壁垒,实现党员信息、活动记录等数据高效整合。强化数据安全防护,采用加密、访问控制等技术,制定严格的数据管理规范,明确责任,保障信息安全与隐私。还要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开展 AI 与党建融合培训,引进专业技术人才,联合高校、企业共建人才队伍。最后加强宣传引导,通过案例展示 AI 优势,转变党员干部观念,消除畏难抵触情绪,提升应用积极性。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的深入,高校基层党组织应持续克服困难,充分发挥技术优势,不断提升党建工作质量,为高校的发展和党的事业贡献更大力量。
参考文献:
[1]胡洪彬.迈向智能党建:人工智能环境下基层党建工作新态势及其应对[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20,13(6):128-136.
[2]易晖凌.人工智能赋能高校党建工作创新的实践路径[J].时代报告,2025(15):18-20.
课题:本文为 2024 年党建与思政课题(项目号:DS2024KY04Y)和浙江理工大学2025 年党建与思政课题(项目号:DS202505Y)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