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气象灾害防御策略调整与应对
高敬雄
陕西省榆林市吴堡县气象局 718200
一、引言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引发的极端气象灾害愈发频繁,如超强台风、特大暴雨、短时强降水、持续性干旱、极端高温等,对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破坏。对于陕西省榆林市吴堡县这样的地方而言,极端气象灾害不仅威胁着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还对农业生产、基础设施等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在气候变化背景下,调整和优化极端气象灾害防御策略,提升应对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气候变化对极端气象灾害的影响
(一)极端气象灾害发生频率增加
气候变化打破了原有的气候系统平衡,导致极端气象事件的发生频率显著上升。相关数据显示,近几十年来,全球范围内暴雨、洪涝、干旱等极端灾害的发生次数较以往有明显增加。以我国为例,夏季暴雨过程的发生频率较20 世纪后半叶提高了10%以上,部分地区的干旱持续时间也有所延长。
(二)极端气象灾害强度增强
随着全球气温的升高,大气中蕴含的能量增加,使得极端气象灾害的强度不断增强。如超强台风的出现次数增多,其带来的狂风、暴雨和雷暴对沿海地区造成的破坏愈发严重;特大暴雨的小时雨强屡创新高,极易引发城市内涝和山洪地质灾害。
(三)灾害影响范围扩大
气候变化导致气候带发生迁移,一些原本不易遭受某种极端气象灾害的地区也开始受到影响,使得灾害的影响范围不断扩大。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和经济活动向城市集中,一旦发生极端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也随之加大。
三、当前极端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防御体系不够完善
目前,我国的极端气象灾害防御体系还存在一些短板,如部门之间的协调联动机制不健全,信息共享不畅,导致防御工作难以形成合力。在基层地区,尤其是像吴堡县这样的县域,防御设施相对薄弱,预警信息的传递渠道不够畅通、传递覆盖面不够广,难以快速、有效地将预警信息传递到每一位居民。
(二)预警预报精度有待提高
虽然我国的气象监测预警技术取得了一定进步,但对于极端气象灾害的预警预报精度仍有提升空间。极端气象灾害具有突发性强、发展速度快、强对流局地生成等特点,现有的监测手段有时难以准确捕捉其演变过程,导致预警预报的提前量不足,影响了防御工作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三)公众防御意识和能力不足
公众是极端气象灾害防御的主体,但目前部分公众对极端气象灾害的危害性认识不足,缺乏必要的防御知识和技能。在灾害发生时,一些居民不能采取正确的自救互救措施,增加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风险。
四、极端气象灾害防御策略的调整方向
(一)完善防御体系建设
1.健全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加强气象、水利、应急管理、农业等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建立常态化的会商机制和应急联动机制,实现信息共享、资源互通,形成防御工作的合力。
2.加强基层防御设施建设:加大对基层地区防御设施的投入,完善气象监测站网、预警信息发布平台等建设,提高预警信息的覆盖面和传递效率。在吴堡等县域,可以利用电子显示屏、农村大喇叭、微信群等多种渠道发布预警信息,确保群众能够及时获取气象相关信息。
(二)提升预警预报精度
1.加强监测技术研发:加大对气象监测技术的研发投入,引进和应用先进的监测设备和技术,如
卫星遥感、雷达监测、气象应急车、便携式气象站等,提高对极端气象灾害的监测能力。
2.改进预警预报方法: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和榆林一体化智慧气象服务平台,优化极端气象灾害的预警预报模型,提高预警预报的精准度和提前量。同时,加强对极端气象灾害发生规律的研究,为预警预报提供科学依据。
(三)增强公众防御意识和能力
1.开展科普宣传教育: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社区宣传等多种形式,向公众普及极端气象灾害的防御知识和技能,增强公众的防御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在体育场、学校、社区、乡镇等场所开展应急演练,让公众在实践中掌握防御技能。
2.发挥社会组织作用:鼓励社会组织参与极端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如志愿者队伍可以在灾害发生时协助开展救援、疏散等工作,提高防御工作的社会化水平。
五、应对极端气象灾害的具体
(一)针对暴雨洪涝灾害
1.加强水利工程建设:修建和加固堤坝、水库等水利工程,提高防洪排涝能力。对城市排水系统进行改造和升级,扩大排水管网的覆盖范围,提高排水效率,减少城市内涝的发生。
2.做好人员疏散转移:在暴雨来临前,加强灾害隐患点排查及时组织处于低洼地带、山洪地质灾害隐患点等危险区域的居民进行疏散转移,必要时果断组织“四靠”地方人员撤离,确保居民的生命安全。
(二)针对干旱灾害
1.加强水资源管理: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推广节水技术和措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建设蓄水工程,增加水资源的储备,应对干旱时期的用水需求。
2.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根据当地的气候和水资源条件,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推广耐旱作物品种,减少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三)针对台风灾害
1.加强防风设施建设:在沿海地区修建防风堤、防护林等防风设施,减少台风带来的狂风危害。对建筑物进行加固改造,提高其抗风能力。
2.做好应急准备工作:在台风来临前,及时关闭户外场所,停止高空作业和水上作业,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如食品、饮用水、药品等,确保在台风期间能够正常生活和开展救援工作。
六、结论
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气象灾害的防御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了有效应对极端气象灾害,需要从完善防御体系、提升预警预报精度、增强公众防御意识和能力等方面调整防御策略,并针对不同类型的极端气象灾害采取具体的应对措施。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极端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对于陕西省榆林市吴堡县而言,应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与应急、住建、农业、水利、自然资源、交通、文旅等部门开展气象灾害风险联合预警,因地制宜地采取各项防御措施,不断提升极端气象灾害防御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遵娅, 丁一汇. 中国极端气候事件变化检测及未来趋势预估[J]. 气象学报, 2020, 78(3): 361-378.
[2] 高荣, 张强, 孙鹏. 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干旱灾害风险评估与适应对策[J]. 干旱区研究, 2019,36(2): 253-261.
[3] 叶殿秀, 尹志聪, 陈正洪. 中国极端高温事件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J]. 应用气象学报, 2018,29(5): 513-523.
[4] 周波涛, 张培群. 极端降水事件的检测方法及应用研究进展[J].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17, 22(4):481-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