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村庄规划建设中土地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

辛建琴

安康市自然资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陕西省安康市 725000

1 村庄规划编制思路

以往的村庄规划根据模式化进行编制,存在后期规划项目落地实施困难、和村庄实际现状脱离、缺乏针对性解决村庄实际问题以及编制思路单一等问题。在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进行村庄规划,要以解决村民实际问题作为目标导向,满足村民的需求,确保村庄规划可以顺利落地实施,助推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2 村庄规划建设中土地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规划体系复杂,部门之间协调性不足

编制规划时涉及不同的管理部门,但各部门之间没有有效的协调机制。由于规划目的不同,不同的规划编制、审批以及实施管理体系有较大差别。在空间规划体系下,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是最不可或缺的。在这几种规划实施的过程中,审批主体、编制时间以及技术标准等存在一定的差异和对立。由于各部门的利益和目的不同,不仅上下级部门间存在协调性问题,同级各部门之间意见亦不统一。当规划的内容存在业务范围重叠或交叉时,各部门追逐不同的利益存在博弈,导致村庄规划的落地实施存在较大的困难。

2.2 规划内容不完整

在村庄规划中,常忽略对当地产业结构和现状的调查,导致产业发展相关内容缺失,无法指导产业发展。农村产业单一、附加值低、竞争力不强,产业间联动差,导致劳动力流失和城乡经济差距扩大。为减小城乡差距,提高农村经济水平,规划应重视产业发展。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规划缺乏人性化,常随意规划。布局仅满足日常出行和基本生活需求,忽略文化和环卫设施,影响村民生产和生活。规划应科学统筹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避免资源浪费,提升运营维护能力。确保村民享有城市居民同等待遇,增强自豪感和幸福感,实现乡村振兴目标。

2.3 土地利用效率有待提升

当前,部分地区村庄建设用地布局较为散乱,缺乏系统适宜性评价和空间管控机制,导致部分建设用地处于闲置或低效使用状态。这一问题不仅浪费了宝贵的土地资源,还阻碍了乡村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随着农村土地市场机制的逐步成熟,村庄规划建设问题逐渐得到解决。但部分地区依然存在宅基地超占、闲置及重批轻管等问题。村民的宅基地需求与土地供应之间的匹配度仍有待提高,宅基地利用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明显不足。这种不匹配和不合理的利用方式,进一步加剧了土地利用的低效问题。另外,在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民自建住房的分散布局及重复建设情况依然普遍存在,这不仅浪费了土地资源,还影响了乡村的整体规划。

3 村庄规划建设中应对土地管理问题的对策

3.1 健全土地管理制度

健全土地管理制度是优化村庄规划建设中土地资源管理的基础性保障,而完善土地确权登记制度则是提升土地管理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的核心措施之一。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全面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工作,建立覆盖所有土地类型的统一确权登记体系,明确土地权属界线,完善土地使用权、所有权和承包经营权分置机制,为村庄规划的编制与实施提供准确的土地权属数据支持。完善土地确权成果的动态更新机制,建立与国土空间规划相衔接的土地确权数据库,对土地利用现状进行实时监测与动态管理。强化对违法用地行为的监管与查处力度,完善建设用地审批与用途管控程序,确保土地利用与村庄规划严格对标,杜绝土地违规占用和非法开发现象。构建多层次土地争议调解和利益协调机制,结合土地确权成果,通过仲裁与行政手段及时解决土地权属纠纷,确保土地资源在村庄规划建设中能够得到高效配置和可持续利用,为实现村庄空间优化和土地资源高效利用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3.2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是村庄规划建设中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的关键举措,而推动农村土地集约化利用则是其中的重要路径。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对闲置建设用地、废弃宅基地和低效利用土地进行系统整合。基于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通过优化功能分区布局,统筹推进土地复垦与资源配置,全面提升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效益。优化土地利用结构,重点推进农村宅基地整理与公共设施用地优化配置,利用土地指标调节和功能区域划分,促使土地利用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实现建设用地节约与耕地保护的双重目标。

在空间布局层面,可以通过科学编制村庄土地利用规划,结合人口规模预测和产业发展趋势,优化村庄空间布局,实施分类分区管控,合理调整村庄发展用地空间范围和功能结构。强化土地利用效率的动态监测机制,依托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建立土地利用现状的实时监管和绩效评估平台,为优化土地利用决策提供数据支撑。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流动,推动土地流转市场规范化发展,通过建立利益共享机制和土地利用收益分配政策,增强土地利用效率提升的内生动力。加强土地用途管制,严格规范建设用地审批和用途变更管理,确保土地利用与村庄规划功能定位一致,形成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为村庄空间重构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3 强化规划科学性及执行力

通过引入精细化空间分析工具和多目标优化模型,全面开展村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与发展需求预测,构建以生态保护、产业发展和空间统筹为导向的科学规划体系。优化规划编制流程,充分结合国土空间规划分级分类管控要求,确保村庄土地规划与上位规划目标的协调性与衔接性。完善规划审批程序,强化土地利用规划效力,严格执行规划审批前的技术评审与公示制度,提升规划编制的透明度与公众参与度。

建立动态监管与评估机制,构建基于大数据与遥感技术的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平台,实现对村庄土地利用变动的实时跟踪与精准监管,确保规划实施过程中的土地利用行为与规划目标保持一致。强化规划实施的绩效评估,定期开展规划执行效果量化评价与调整优化,建立规划目标责任制与绩效考核机制,确保规划执行的严肃性与持续性。推动规划执行与管理信息化建设,依托数字化管理系统,强化对土地利用审批、动态调整及违规行为查处的全流程记录与智能化管控,提高土地管理的科学性与规划实施的执行力,推动村庄规划建设从静态规划向动态优化转型,为实现村庄土地资源的高效配置与可持续利用提供制度保障与技术支持。

结束语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村庄规划建设作为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受到政府和学界的高度关注。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村庄空间布局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合理化及生态环境保护一体化成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议题。当前,我国村庄规划建设面临土地资源有限、用地指标刚性约束、土地利用结构失衡等多方面的挑战。土地管理作为村庄规划建设的基础性环节,其重要性愈加凸显。

参考文献

[1]吴剑平.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村庄规划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刍议[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23,(09):48-50.

[2]甘金梅.村庄规划建设中土地管理的现存问题及应对措施[J].住宅与房地产,2023,(10):73-75.

[3]姜洪飞.村土地利用规划实施与管理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22..

[4] 李 江 涛 . 国 土 空 间 规 划 背 景 下 的 村 庄 规 划 [J]. 今 日 国土,2022,(07):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