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任务型教学法在中职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作者

王宏贞

重庆市垫江县职业教育中心 408300

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中等职业学校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其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职业竞争力。然而,当前中职英语口语教学普遍存在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参与度低、教学效果不佳等问题。任务型教学法强调"做中学"的理念,通过设计真实的语言使用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然习得语言能力,这与中职教育注重实践应用的特点高度契合。本文旨在探讨任务型教学法在中职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策略,为提升中职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与中职口语教学的适切性

任务型教学法起源于 20 世纪 80 年代的语言教学改革运动,其核心理论依据来自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和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该教学法认为,语言学习最有效的途径是学习者通过有意义的任务来使用目标语言,而非单纯的语言形式操练。任务被定义为"以意义为中心,具有明确目标,与现实世界相关联的语言使用活动"。在中职英语口语教学中引入任务型教学法,能够有效解决传统教学中的诸多弊端。

中职英语口语教学具有鲜明的职业导向性,教学内容应贴近学生未来职业场景的实际需求。任务型教学法的情境真实性特点恰好满足这一要求。通过设计模拟真实工作场景的口语任务,如酒店前台接待、产品咨询、设备操作指导等,可以使语言学习与职业应用紧密结合。这种"学以致用"的教学方式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参与热情。

中职学生的认知特点也适合采用任务型教学法。相较于普通高中生,中职学生更倾向于通过实践操作而非抽象思维来获取知识。任务型教学强调"做中学",让学生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自然习得语言,这种体验式学习方式更符合中职学生的学习风格。同时,任务完成带来的成就感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改善英语学习态度。

二、任务型口语教学的设计原则与任务类型

任务设计是任务型教学法成功实施的关键环节。针对中职英语口语教学的特点,任务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真实性原则,任务情境应尽可能贴近学生未来职业或日常生活实际;需求性原则,任务内容应符合学生的实际语言水平和学习需求;可操作性原则,任务应在课堂时间和资源条件下切实可行;梯度性原则,任务难度应循序渐进,形成合理的能力发展阶梯。

根据中职英语口语教学的目标,可以设计多种类型的任务。信息差任务是基础类型,通过创设信息不对称的情境,促使学生通过口语交流交换信息,如询问和指路、产品参数确认等。问题解决任务要求学生运用语言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如处理客户投诉、协调工作安排等。决策型任务则需要学生在讨论基础上做出选择,如制定旅行计划、评选最佳设计方案等。这些任务类型可以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生水平灵活组合应用。

职业导向型任务是中职英语口语教学的特色所在。这类任务模拟特定职业场景中的典型口语交际情境,如餐饮服务中的点餐服务、零售业中的商品推介、客服中心的电话应答等。任务设计应突出职业特色,使用真实的职场语言和流程,并尽可能配备相应的道具和场景布置,增强任务的真实感和代入感。通过这类任务的反复训练,学生能够积累与未来职业相关的语言经验。

三、任务型口语教学的实施策略与课堂组织

任务前阶段是教学实施的重要准备环节。在这一阶段,教师需要激活学生的相关背景知识,引入任务主题,明确任务目标和要求。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同时,提供必要的语言支持,如相关词汇、句型结构的讲解和示范,为学生顺利完成任务搭建"脚手架"。这一阶段的准备工作直接影响后续任务的完成质量。

任务中阶段是学生语言实践的核心环节。教师应按照"个人准备-小组演练-全班展示"的流程组织活动。首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任务要求,形成初步表达思路;然后进行小组交流,在互动中完善语言表达;最后选择代表在全班面前展示。在此过程中,教师主要扮演观察者和指导者的角色,适时提供必要的帮助,但不过多干预学生的自主表达。允许学生在尝试中犯错,通过实践自主发现语言规律。

任务后阶段是巩固提升的关键环节。教师应组织学生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反思和评价,包括语言使用的准确性、交际策略的恰当性等方面。可以选取典型表达案例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关注语言形式与功能的匹配关系。同时,设计延伸活动,如类似情境的角色互换练习、任务变体的拓展训练等,促进学习迁移。这一阶段要特别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以建设性的方式指出改进方向。

四、任务型口语教学的评价体系与效果反馈

任务型口语教学需要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以全面反映学生的能力发展。过程性评价应贯穿教学始终,关注学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的表现,如参与度、合作意识、策略运用等。可以采用观察记录表、学习日志等形式,记录学生的进步轨迹。终结性评价则侧重任务成果的质量,如语言表达的流利度、准确度和得体性等。评价主体也应多元化,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同伴互评。

与传统口语教学相比,任务型教学法的效果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显著提升,特别是在真实情境中的交际应对更加自如;其次,学习动机明显增强,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再次,职业素养得到同步发展,通过职业场景任务的训练,学生不仅提高了英语水平,还培养了相关的职业意识和技能。这些效果在中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表现得更为明显。

为持续优化教学效果,应建立动态的反馈调整机制。定期收集学生对任务设计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的学习体验和需求变化。通过课堂观察和测试分析,评估各类型任务的实际效果,及时调整任务难度和形式。建立教学反思制度,鼓励教师分享成功经验和改进措施,形成良性的教学研究氛围。这种基于实证的持续改进是保证任务型教学法长效应用的关键。

结论:

任务型教学法为中职英语口语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通过设计真实、有意义的语言任务,让学生在"做中学",能够有效激发学习动机,提升口语交际能力,促进语言知识向实际应用转化。中职英语口语教学的特殊性要求任务设计必须突出职业导向,贴近学生未来工作需求。实施过程中需要把握好任务前、任务中和任务后三个关键环节,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并根据反馈持续优化。尽管在推广应用中面临诸多挑战,但随着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和教学条件的改善,任务型教学法必将在中职英语口语教学中发挥更大作用,为培养具有良好英语交际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做出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易燕.任务型教学法在中职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D].南京师范大学,2021.DOI:10.27245/d.cnki.gnjsu.2021.002628.

[2]苏会平.浅谈中职英语口语教学——基于任务型教学法[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