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体验式学习助力课堂适应
王晓薇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人民路小学 213161
一、体验学习 成长在线
1.模拟体验,适应小学节奏
体验式学习在幼小衔接课程教学中,主要利用情景模拟、节奏适应、任务导向三方面帮助学生顺利过渡到小学学习节奏。情景模拟让学生置身于小学课堂的真实或近似情境中。通过营造小学课堂的学习氛围、课堂规则及学习任务,学生可以提前了解小学的学习模式,并在体验中适应小学节奏。如学生在模拟课堂上参与讨论、听讲解、完成作业等活动,能够为适应小学的学习环境打下坚实基础。节奏适应是指学生采用适当的课程安排逐步熟悉小学的学习进度和时间分配。在体验式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参与逐步增加难度的学习任务,培养集中注意力的能力,逐渐适应较为紧凑和高效的学习节奏。幼小衔接课程中的任务安排由易到难,帮助学生在过渡中实现从简单到复杂的学习模式转变。任务导向是指通过明确的学习目标和任务,帮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和调整学习节奏。在体验式学习中,学生通过完成有挑战性的任务,逐步培养对学习节奏的把控能力,进而为小学正式学习奠定基础。
2.多种方式,促进智能发展
体验式学习在幼小衔接课程教学中,采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多个智能领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在语言、逻辑思维和动手能力方面。体验式学习采用语言活动推动学生语言智能的发展。在互动性较强的课堂中,学生利用与教师和同伴的对话、讨论等形式,增强语言表达、理解和组织能力。这些活动帮助学生提升语言表达的清晰度,还为小学阶段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在逻辑思维方面,体验式学习通过动手操作和实践任务,促进学生逻辑思维智能的培养。通过体能活动、手工制作等任务,学生能够在实践中锻炼动手能力、提升空间认知和协调能力。如通过搭建积木、参与简单实验,学生在活动中对物体的空间关系和运动方式有更直观的理解,这对学生的科学认知及后续的学科实践有着积极影响。
3.互动合作,激发学习兴趣
体验式学习通过合作、交流和互动,激发学生对小学学习的浓厚兴趣,主要通过集体学习、合作任务、反馈机制三个方面实现。集体学习通过小组活动和团队合作,培养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参与热情。在合作学习中,学生通过与同伴共同解决问题、分享学习经验,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互动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增强了他们对小学学习的期待与兴趣。另外,合作任务强调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在幼小衔接课程中,学生在完成集体任务时,能够感受到团队合作的成效。这种任务涉及知识的应用,还注重合作技巧的培养。在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与同伴共同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对小学课堂学习的兴趣。最后,反馈机制则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及时调整教学策略,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进步。
在幼小衔接课程中,教师通过正向反馈、鼓励性评价等方式,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了他们对学习的持续兴趣。这种互动式的反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动力,还让他们更加适应在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
二、课堂实践 多元发展
1.运用情景模拟,搭建幼小衔接桥梁
情景模拟能帮助学生适应小学学习的节奏,还能增强他们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一方面,情景模拟帮助学生适应小学课堂的学习结构。如某一幼小衔接课程通过模拟数学课的场景,设计了一个购物任务,让学生扮演顾客和收银员。在这一情境中,学生需要根据预算计算物品价格,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购物任务。这一任务使学生体验到数学运算的实际应用,还能通过角色扮演,理解小学课堂中需要遵守的纪律与规则,如遵循时间限制、轮流发言、合作讨论等。另一方面,情景模拟帮助学生理解并应对小学学科内容。如在模拟语文课的情境下,
教师设计了一场“ 故事接龙” 游戏,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结合学过的字词和句式,创作一个连贯的故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巩固了语言表达能力,还锻炼了在实际语境中应用知识的能力,提前适应小学语文课堂的学习模式。创新的情景模拟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应用知识,还能提前感受小学课堂的节奏、结构与任务要求,进一步增强他们对小学学习的兴趣与信心。
2.强化实践操作,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强化实践操作利用设计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实践任务,使其在动手操作和实际应用中培养探索精神、问题解决能力和自我学习意识。一方面,实践操作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幼小衔接课程中,教师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实践任务,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如在学习基础几何图形时,教师安排了“ 搭建城市” 任务,学生需要使用积木或其他工具,根据指定的几何图形完成一个小型城市的建设。经过亲手搭建,学生在过程中加深了对几何图形的理解,还提高了空间想象能力,并利用实际操作发现问题、调整策略,从而激发了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另一方面,实践操作有助于学生培养自我调整和反思的能力。在一些课题任务中,教师会设计需要学生自主完成的项目。如在识字游戏时,教师设置了“ 汉字拼图大赛”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材料并进行拼字练习。在完成任务后,学生会根据自我评估调整学习策略,寻找更有效的学习方法。这种自我反馈机制帮助学生逐步掌握自我管理和自我学习的能力,培养了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意识。另外,实践操作还能帮助学生在情境中检验并巩固所学知识。如在进行科学实验时,学生亲自动手制作纸飞机并进行飞行测试,观察不同折法对飞行结果的影响,从而深入理解力学原理。这一过程帮助学生巩固了科学知识,也提高了他们在实际情境中应用知识的能力。
3.设计合作活动,激发小学学习热情
在幼小衔接课程中,设计合作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团队意识,提升沟通能力,同时激发他们对小学学习的热情。合作活动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还能让他们在合作中发现和解决问题,感受到团队学习的乐趣。一方面,合作活动能够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在幼小衔接课程中,教师可以设计“ 小组创意展示” 环节,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某一主题进行创作和展示。如在语言活动中,教师让学生分组编一个简单的故事并进行表演。利用集体协作,学生能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还能在实际任务中学会如何分工、合作以及解决小组中的分歧。另一方面,合作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兴趣。在数学活动中,教师可以设计“ 数学挑战赛”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采用答题、解谜等形式进行竞赛。这种互动性强、富有挑战性的合作活动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互动中加深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兴趣。小组合作使学生巩固了学习内容,还在协作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设计合作活动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使他们在互动与协作中激发对小学学习的热情。
体验式学习在幼小衔接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情景模拟、实践操作和合作活动等策略为幼小衔接课程提供有效的教学路径,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全面发展,激发他们对未来小学学习的热情,为其顺利进入小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和英.幼小衔接背景下体验式学习在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的应用[J].教育界,2024,(12):104-106.
[2]王树妹.语文教学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体验式学习路径探寻——评《新课程小学语文幼小衔接教学游戏指导与设计》[J]. 语文建设,2022,(22):85.DOI:10.16412/j.cnki.1001-8476.2022.2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