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时代背景下文旅融合群众文化服务的创新发展探索

作者

张晓岩

河北省沧州市青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 河北沧州 062650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愈发强烈,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且呈现多元化、个性化特点。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成为满足群众文化需求、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趋势。群众文化服务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承担着丰富群众精神世界、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使命。文旅融合背景下,如何创新群众文化服务模式,提升服务效能,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深入研究这一问题,对于推动文化事业与旅游产业协同发展,增强文化自信,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新时代文旅融合对群众文化服务的重要意义

(一)丰富群众文化服务内容与形式

文旅融合将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有机结合,为群众文化服务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素材和形式。历史文化遗迹、民俗风情、地方特色文化等融入旅游项目,衍生出文化旅游节、民俗体验游、实景演艺等新型文化服务形式。例如,西安大唐不夜城以盛唐文化为主题,打造沉浸式文化旅游场景,通过精彩的演艺活动、特色的文化展示,为群众带来全新的文化体验,极大地丰富了群众文化服务的内容 。

(二)提升群众文化服务的传播力与影响力

旅游活动具有广泛的受众群体和较强的传播效应。文旅融合背景下,群众文化服务借助旅游这一平台,能够吸引更多游客和社会关注。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对当地文化的体验和分享,形成了良好的口碑传播,同时媒体对热门文旅项目的报道,进一步扩大了群众文化服务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例如,贵州千户苗寨通过旅游推广,其独特的苗族文化被更多人了解和喜爱,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

(三)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文旅融合有助于推动文化资源向基层和偏远地区流动,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通过开发乡村文化旅游、红色旅游等项目,改善农村和革命老区的文化设施条件,带动了当地文化活动的开展。例如,许多乡村依托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发展乡村旅游,建设文化广场、农家书屋等文化设施,组织各类文化活动,缩小了城乡之间公共文化服务的差距 。

(四)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文旅融合背景下的群众文化服务,将文化的精神内涵与旅游的休闲体验相结合,为群众提供了更高品质的文化生活。群众在参与文化旅游活动中,既能放松身心,又能感受文化熏陶,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实现了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协调发展,更好地满足了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三、新时代文旅融合背景下群众文化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 文化内涵挖掘不深

部分地区在文旅融合实践中,对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利用不够深入,停留在表面形式。许多文旅项目只是简单地将文化元素堆砌,缺乏对文化内涵的深度解读和创意转化,难以吸引群众的兴趣和参与 。

(二)服务供给与群众需求脱节

服务内容同质化严重:各地文旅融合的群众文化服务项目存在严重的同质化现象,缺乏地方特色和创新。无论是文化旅游活动还是文化产品开发,都存在跟风模仿的问题,无法满足群众多样化、个性化的文化需求 。

(三)数字化水平较低

线上文化服务平台不完善:虽然互联网技术发展迅速,但文旅融合背景下的群众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相对滞后。线上文化服务平台功能单一,资源分散,缺乏整合与优化,无法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数字化文化服务 。例如,缺乏基于大数据分析的个性化文化服务推荐,难以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 。

(四)专业人才短缺

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善:高校和职业院校在相关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上与市场需求存在一定脱节,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同时,针对在职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体系也不够健全,无法满足从业人员不断提升专业素养的需求 。

四、新时代文旅融合背景下群众文化服务的创新发展路径(一)加强文旅资源深度整合

1. 建立统筹协调机制: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建立文化和旅游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机制,成立专门的文旅融合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规划和协调资源整合过程中的重大问题。

2. 深入挖掘文化内涵:结合地方特色文化,深入挖掘文化资源的独特价值和内涵,进行创意转化和产品开发。打造具有文化底蕴和地方特色的文旅品牌,如文化主题小镇、文化产业园等。通过文化故事的讲述、文化体验的设计,提升文旅项目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

(二)创新服务供给模式

1. 开展个性化、精准化服务: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深入了解群众的文化需求、兴趣爱好和消费习惯。建立群众文化需求数据库,通过数据分析实现服务的精准定位和个性化推荐。例如,针对不同年龄、职业、兴趣的群体,提供定制化的文化旅游线路、活动和产品 。

2. 丰富服务内容与形式:积极探索新的文旅融合业态,丰富群众文化服务的内容和形式。除了传统的文化旅游活动外,还可以开展文化创意产业、文化休闲娱乐、文化研学等新业态。例如,举办文化创意大赛,开发特色文化创意产品;开展文化研学旅行,将文化教育与旅游体验相结合 。

(三)加速数字化转型

1. 建设智慧文旅服务平台:整合线上文化旅游资源,建设集文化展示、旅游服务、互动体验于一体的智慧文旅服务平台。提供在线文化课程、虚拟展览展示、智能导览、旅游预订等功能,实现文化服务的便捷化、智能化 。

2. 应用新技术创新服务:积极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技术,创新群众文化服务模式。例如,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场景,通过人工智能实现文化服务的智能推荐和个性化服务 。

(四)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1. 加强在职人员培训与继续教育:定期组织群众文化服务从业人员参加专业培训和继续教育,邀请专家学者、行业精英进行授课和指导,更新知识结构,提升业务能力和创新能力。鼓励文化工作者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和实践锻炼,拓宽视野 。

2. 吸引和留住人才: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优秀的文旅专业人才投身群众文化服务领域。例如,提供住房补贴、人才奖励、职业发展空间等优惠条件,提高人才待遇和社会地位。同时,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文化氛围,增强人才的归属感和认同感,留住优秀人才 。

(五)完善协同合作机制

1. 加强政府部门间协同合作:明确文化、旅游、财政、教育等政府部门在群众文化服务中的职责,建立部门间的沟通协调机制和信息共享平台。

2.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制定完善的政策法规,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参与群众文化服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合作、志愿服务等方式,拓宽社会力量参与渠道。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群众受益的多元化服务供给格局 。

五、结论

新时代背景下,文旅融合为群众文化服务的创新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通过加强文旅资源深度整合、创新服务供给模式、加速数字化转型、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和完善协同合作机制等一系列创新发展路径,能够有效解决当前群众文化服务存在的问题,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未来的发展中,应持续深化文旅融合,不断探索创新群众文化服务的新模式、新方法,推动群众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为实现文化强国建设目标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基层群众文化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研究[J].群文天地,2022(02):34 - 41.

[2] 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发展研究[J]. 文化研究,2022(03):45 - 52.

[3] 新时代群众文化服务的困境与突破路径[J]. 图书馆与文化,2021(04):67 - 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