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时代提升高校学生党员发展研究路径

作者

李勇 张翠翠 洪婷婷

华北理工大学轻工学院 河北唐山 063000

一、研究背景

为深入推进学生党员的发展,我们研究其中的理论,包括对党的历史、党的宗旨、党员的权利和义务等方面的全面了解,为研究项目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长期开展总结学习高校在党员发展中的实践经验,包括党员选拔、培养、考核等各个环节的有效做法和存在的问题,不断推进方法的创新以及效率的提升。重视新时代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是加强党的建设的必然要求,不但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水平,更是提升学生党员素质的关键环节。学生党员在高校学生群体中发挥着先锋模范的作用,优秀的学生党员能够以自身的言行感染身边的同学,从而形成感染力,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生活氛围。

二、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存在问题

培养教育体系不完善:高校学生党员的培养教育体系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部分高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重视不足,政治意识淡薄。同时,培养教育方式单一,缺乏创新,难以满足学生党员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党务工作队伍薄弱:高校专职从事党务工作的教师数量少,大部分教师属于兼职担任学生党支部书记或从事党务工作,从而难以对学生党员进行细致的指导和监督。此外,部分党务工作者经验不足,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可能不够完善。

党员流动性大,培养周期短: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学生党员数量逐年增加。然而,学生党员的流动性也较大,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党员数量偏少,难以形成良好的传帮带机制。同时,学生党员的培养周期相对较短,难以保证培养教育的效果。

考核评价机制不科学:高校学生党员的考核评价机制存在不科学的问题,难以确保考核评价的公正、公平、公开。部分高校在考核评价过程中存在主观性和随意性,所以最终导致考核评价结果不能真实反映学生党员的表现和素质。

理论与实践结合不足:在党员发展过程中,部分高校存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不足的问题。学生党员虽然学习了党的理论知识,但在实际生活中难以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

三、高校学生党员发展的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一)针对培养教育体系不完善问题的解决对策

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式,加强党性修养教育:通过开展党性分析、主题党日活动等,引导学生党员增强党性观念。充分利用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平台,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育活动,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例如,每学期组织 1 - 2 次党性分析活动,要求党员对照党章党规和党员标准,查找自己在思想、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制定整改措施。

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党员开展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社会实践调研等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接受教育,增强对党的感情和认同。如每年组织学生党员到当地的革命纪念馆、烈士陵园等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传承红色基因。

(二)针对党务工作队伍薄弱问题的解决对策

加强队伍建设,充实党务工作力量:高校应适当增加专职党务工作者的数量,选拔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热爱党务工作的教师到党务工作队伍中来。

建立激励机制,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健全党务工作者考核评价体系,调动党务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制定《高校党务工作者考核评价办法》,明确考核内容、考核方式和考核结果,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党务工作者给予表彰和奖励。

提供发展机会:为党务工作者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晋升渠道,鼓励他们在党务工作岗位上建功立业。如选拔优秀党务工作者到上级党组织挂职锻炼,推荐其参加各类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为其成长成才创造有利条件。

(三)针对党员流动性大、培养周期短问题的解决对策

建立长效培养机制:制定学生党员全程培养计划,从学生递交入党申请书开始,到成为正式党员后的继续教育,建立一套完整的培养体系。例如,将学生党员培养分为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发展对象培养、预备党员培养和正式党员继续教育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制定相应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措施,确保培养工作的连续性和系统性。

加强低年级党员发展工作:重视低年级学生的党员发展工作,通过举办党的基本知识讲座、开展入党启蒙教育等活动,激发低年级学生的入党热情,提前发现和培养优秀苗子。如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增加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内容,大家也可以组织优秀党员与低年级学生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引导低年级学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四)针对考核评价机制不科学问题的解决对策

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建立以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学习成绩、工作表现、群众基础等为主要内容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党员的表现。例如,将思想政治素质作为首要考核指标,重点考察学生党员的政治立场、理想信念、党性修养等方面的情况;将学习成绩纳入考核范围,要求学生党员在学业上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规范考核评价程序:明确考核评价的程序和方法,严格按照个人自评、党员互评、群众测评、组织评定的程序进行考核评价,确保考核评价工作的公正、公平、公开。例如,在考核评价过程中,要求党员和学生群众认真填写测评表,如实反映学生党员的表现情况。

(五)针对理论与实践结合不足问题的解决对策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开展实践调研活动,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融合,优化课程设置:鼓励学生党员结合专业特点和社会热点问题,开展实践调研活动,撰写调研报告,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四、结语

新时代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关系到党的事业的未来,通过提升学习教育的创新度、全程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党员引领作用等路径,我们可以有效提升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在研究与实践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持续的改进工作方法,从而培养出更多符合当今时代特征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优秀学生党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陈华栋,刘宏达,新时代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证体系建构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01):23-26

[2]田辉玉,高校学生党建质量提升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102-120

[3]王萌,新时代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提升研究[D].西安:西安理工大学,2021.

[4]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R].北京:教育部,2017

基金项目:本文系华北理工大学 2024 年党建与思想政治课题一般项目:新时代提升高校学生党员发展研究路径(编号:DJYB202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