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 双减” 政策下初中体育课后服务课程体系构建与优化

作者

刘波

陕西省汉中市略阳县荣程中学 724300

一、引言

随着“ 双减” 政策的全面推行,减轻中小学生的学业负担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在这一背景下,初中阶段的课后服务尤为关键,特别是体育课后服务,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然而,现有的体育课后服务体系尚存在诸多不足,课程内容、形式单一,师资力量不足,难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因此,如何在“ 双减” 政策下优化初中体育课后服务课程体系,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初中体育课后服务的现状分析

2.1 课程内容的单一性

目前,初中体育课后服务的课程内容大多局限于传统的体能训练和基础运动技能的培养。虽然这些内容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但无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也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为了适应“ 双减”政策对素质教育的要求,必须在课程内容上进行优化和拓展,融入更多的兴趣导向和多元化选择。

2.2 组织形式的缺乏灵活性

当前,很多初中体育课后服务仍采用统一的、固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课程安排过于机械化,缺乏灵活性和创意。这种传统的课程组织方式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尤其是对于一些兴趣不高的学生来说,往往会产生抗拒心理。因此,课后服务的组织形式需要更加多样化,结合学生的不同需求,提供更具灵活性和个性化的选择。

2.3 师资力量的不足

师资是体育课后服务质量的关键。目前,初中体育教师的数量有限,且大部分教师的专业能力集中在传统体育项目上,对于创新型课程或多元化活动的开发能力较弱。此外,部分学校缺乏专业的课后服务指导人员,导致课程质量和教学效果难以保障。因此,提升师资力量、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是优化体育课后服务课程体系的关键因素之一。

三、初中体育课后服务课程体系的构建

3.1 课程内容的多样化设计

在“ 双减” 政策的要求下,初中体育课后服务的课程内容应该朝着多样化和个性化发展。首先,可以结合学生兴趣,设计多种运动项目,如篮球、足球、羽毛球、游泳等传统体育项目,同时可以引入健身操、瑜伽、舞蹈、户外探险等新兴活动。通过广泛的课程选择,既能满足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又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3.2 课程组织形式的灵活性

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初中体育课后服务应尽量避免固定的时间和地点安排,而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采取灵活的组织形式。例如,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将课程划分为多个小组,允许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实施灵活的弹性时间安排。此外,可以结合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模式,拓展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渠道和方式,增强互动性和趣味性。

3.3 课后服务评价机制的建立

为了保证体育课后服务课程体系的持续优化,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至关重要。可以通过定期的学生反馈、教师评价和家长意见等多方面的评价方式,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课程形式、教师教学等方面的满意度。

通过这些反馈信息,及时调整和完善课程设置,使其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四、优化初中体育课后服务课程体系的策略

4.1 提高师资队伍的专业水平

优化初中体育课后服务课程体系的关键之一是提升师资力量。学校应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培训,不仅要提升其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学能力,还应鼓励教师学习新兴运动项目的相关知识与技能,提升其课程设计和创新能力。此外,学校还应积极引进社会体育人才,为课后服务提供更多的专业指导。

4.2 加强家校合作

家校合作在优化初中体育课后服务课程体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首先,家长应当认识到体育教育对于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性,积极支持孩子参与课后体育活动。学校应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普及体育课后服务的意义和目标,增强家长的支持与理解。通过家长与教师的密切合作,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与兴趣,制定更加适合学生的课程内容。同时,家长还可以通过家庭体育活动的方式配合学校体育课程的实施,激发孩子的运动兴趣。例如,家长可与孩子一同参与户外运动、亲子瑜伽等活动,营造更为积极的体育氛围。通过家校协作,共同推动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形成教育合力,推动体育课后服务课程的长远发展。

4.3 优化课程评估和反馈机制

为了确保体育课后服务的持续优化,建立科学的课程评估和反馈机制至关重要。首先,学校应设立定期评估制度,对体育课后服务的课程内容、教师教学、学生参与情况等进行全面评估。除了传统的评价方式,如期末考试或总结性评估,还可以采用学生自评和同伴评估的形式,增加学生对课程的参与感与责任感。此外,教师也应定期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反馈和自我评估进行改进。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结合定期的课程观察、学生运动成果展示、家长反馈等多种评估方式,能够确保课程的效果与质量,及时发现并解决课程中的问题,推动体育课后服务的持续发展和优化。

五、结论

在“ 双减” 政策的背景下,优化初中体育课后服务课程体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课程内容的多样化设计、课程组织形式的灵活化、评价机制的建立,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和有趣的体育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同时,提升师资力量、加强家校合作等策略的实施,也能够进一步提高课后服务的质量和效果。未来,初中体育课后服务课程体系的优化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陈斌.“ 双减” 背景下初中体育课后服务创新策略研究[J].学周刊,2025,(03):152-154.

[2]郝世杰.“ 双减” 政策背景下初中体育课后服务模式构建与评价研究[D].鲁东大学,2024.

[3]徐昊.“ 双减” 政策背景下初中体育课后服务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C]//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第十三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墙报交流(学校体育分会)(七).山东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23: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