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RFID 技术在津市图书馆应用初探

作者

周泳利

津市市图书馆 湖南常德 415400

一、RFID 技术的概念及发展

RFID 是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的 英 文 简 称 , 中 文 名 为 无线识别。该 技 术 是 利 用 非接触式方式进行无线电信号的识别与数据读写,也有文献称之为射频识别技术。 RFID 技术的核心优势在于非接触式,暨待识别目标与RFID 系统之间无需建立光学、机械等物理形式接触,仅须待识别目标位于RFID 系统产生的特定频率电磁场范围内即可。因此,RFID 系统具备电磁耦合的传输特性,可实现对待识别目标的主动或被动式识别。同时,该技术还具备优秀的信息存储、超视距操作、支持频繁的读写、抗干扰能力强等技术优势,近年来在公共图书馆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1)RFID 技术概念

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核心技术之一,物联网的发展基础正是基于无线识别技术。通过将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无线识别技术、多形式感知技术与系统集成技术的融合,物联网实现了包含激光扫描、红外感知、全球定位等不同类型信息传感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同时,按照特定的通信协议,借助互联网的强大网络,物品之间实现了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最终达到“ 万物互联” 的效果。

(2)RFID 技术发展

无线识别技术最早是一种军用技术,用于战争情况下雷达对特定目标进行的自动识别。其最早于 1948 年由 Harry Stockman 提出远程识别的技术概念,首创利用特定频率的无线电波识别不同特征的目标。前后经历 70 余年,无线识别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已非常成熟。上世纪80 年代,无线识别技术进入民用商业化应用阶段。上世纪 90 年代,民用 RFID 技术标准的确认使得无线识别技术产品进行千家万户的家庭应用并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产品。

二、RFID 技术在津市图书馆的应用

近三年,津市图书馆面对公共阅读服务的蓬勃发展,积极引入 RFID 技术及相关专业设备,取得了一定的影响。由于受经费的限制,目前我馆的应用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1)馆藏盘点服务

馆藏盘点是困扰我馆发展的老大难问题,由于图书归架、新书上架、图书查找、整理错架等日常工作都需要精确及时的馆藏盘点,否则读者的借阅将无法正常进行。引入 RFID 技术及相关专业设备后,通过对在架图书的迅速扫描不仅能够实现准确的图书定位,而且一旦发现错放书籍系统可警报提示,也确保了图书上架工作的准确性。同时,与全景展示系统的互联互通,实现了在架图书的实时定位与系统可视化展示,极大方便了我馆工作人员与读者。

(2)国有资产安全

无线识别技术在我馆应用后,一改以前人工监管效率低、人性化不强的缺点,通过安全门装置自动判定图书借还信息的合法性,实现了安全门自动开启关闭与自动报警功能。同时,各种 RFID 芯片内读取的数据的智能展示,也极大提升了我馆国有资产管理的安全性,非接触的安全监管也尊重了读者的隐私。

三、效果分析

我馆自 2023 年引入 RFID 技术及相关专业设备后,据统计 96% 以上的借阅服务、 100% 图书检索与导读服务均由 RFID 设备完成。目前,RFID 技术及相关专业设备已成为我馆技术服务的标配,也成为我馆读者服务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者简介]

周泳利(1989—),女,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