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绿色理念下水利水电施工技术和管理措施分析

作者

刘子达

身份证号:150404199606292214

1 基于绿色理念的水利水电施工技术与管理分析

1.1 绿色理念的理解

对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来说,绿色理念包含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施工中应用的材料是绿色环保的,即材料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比较小;二是施工中要节约和有效利用资源,即能源和资源的消耗低;三是施工中要预防和控制环境污染;四是施工中要采用新技术和新方法,保障施工技术与管理的适用性与经济性,从而确保施工质量的可靠。

1.2 基于绿色理念的水利水电施工技术及管理原则

从绿色理念出发,水利水电施工技术及管理应遵循减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环的原则。所谓减量化是指在施工中尽量使用比较少的材料和能源投入,以达到工程质量与功能的要求,也就是从源头上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再利用是指尽量使工程机具设备重复使用,减少一次性机具设备的使用;同时采用耐久稳定的材料,延长工程使用期限,避免频繁拆除重建。再循环是指工程建设中用过的材料、能源、土地等可以重新利用,避免使其成为难以恢复的垃圾及环境的负担。

2 绿色理念下水利水电施工技术和管理措施

2.1 制定绿色施工管理制度,明确绿色施工目标与职责

开工前,施工单位应建立绿色施工机构,制定绿色施工管理制度,明确绿色施工目标,落实绿色施工岗位职责。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特点,确立项目经理负责的绿色施工组织机构,明确绿色施工管理方针,加强绿色施工策划,合理布局绿色施工现场,全面开展精细化的绿色施工。根据绿色施工目标,制定节能降耗、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的指标,落实标准化管理措施。同时,加强绿色施工理念的宣传教育和岗位培训,增强全体员工的绿色意识。

2.2 分析绿色施工影响因素,编制绿色施工方案

为了实现绿色施工目标,施工单位应摒弃粗放利用材料的方式,把高效利用资源、尽可能多地使用可再生资源放在重要位置,从而减少垃圾的输出。施工单位还应建立施工机械数据库,尽量选用高性能、低噪声、低能耗的设备。施工单位应将“ 以人为本” 放在工程建设的核心位置,关注现场施工人员健康和周边人群的环境需求,努力改善作业条件,治理各类污染,将噪声、粉尘、强光等污染控制在可控范围内。同时还要加强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研发和应用,通过应用“ 四新技术” 提高绿色施工效能,减少污染,降低能耗,从而保障施工人员健康和周边群众利益。

2.3 基于绿色理念的施工临设布置措施

充分利用现场原有建筑物、构筑物和道路设施,布局上要将生产区与生活办公区相对隔离,减少前者对后者的干扰。场地要绿化,道路需硬化,以减少施工现场的活动扬尘。根据施工用电量设置变配电设施位置,尽量将其放在用电量大的场地附近,同时选用节能型电气设备和灯具,以降低电能损耗。合理布置加工区与仓库等临设位置,将其布置在供电、供水方便,交通便利,且临近施工作业面的位置。加工区与材料存放场地要分开设置,扬尘加工作业区要设加工棚和采取降尘措施,材料区需进行分类并设置标识。生活办公区要设置封闭式垃圾容器,并进行垃圾分类。食堂设置抽油烟装置和隔油池。施工围堰采用沉箱、钢板桩等无污染形式,排水施工时采取措施防止油、废水等污染。

2.4 土石方工程的绿色施工技术与管理措施

开挖前,根据挖方、填方平衡原则进行计算,减少土石方外弃、购进及场内转运数量。开挖的作业面暴露 1 d 以上需采取防尘遮盖措施。河、渠、引水管道埋设等线性工程要分段施工,逐段采取防尘、降尘措施。临时堆放的土应采取遮盖、洒水等防尘、降尘措施。石方开挖尽量采用湿法凿岩、静力破岩等技术,减少扬尘和噪声污染。开挖时,测量人员必须跟进测量,防止超挖和错挖。土石方填筑遵循“ 随挖、随运、随填、随压”的原则,人口密集区域应采用低噪声压实工艺,避免强夯作业。弃渣场不得设在河道上游及水源地,顶面及时回填种植土并绿化。

2.5 地基基础工程的绿色施工技术与管理措施

地基处理以灌浆施工为例。绿色施工从灌浆材料制备开始,浆液搅拌站要采用封闭式生产方式,搅拌车间采取防尘和降噪措施。制备好的浆液要存放在专用容器内,在初凝前用完,以避免灌浆材料的浪费。灌浆时,应对风、水、浆、电等配置专用管线,确保专管(线)专用,互不干扰,并确认管线无泄漏(包括漏电)。灌浆现场需设置排水沟和沉淀池,池中沉淀的废浆应及时打捞清理。施工中产生的钻渣、废水和废浆要回收处理,以防止污染环境。

基础工程绿色施工以地下连续墙施工为例。施工前,要对场地周边环境进行调查,如果邻近存在的既有建筑物、地下构筑物和地下管线等对地基变形敏感物时,需制定防范地下连续墙槽壁变形的措施。要预防泥浆污染土壤及周边环境,可采用改进的隔砂机替代黑旋风泥浆处理器,不仅可以降低施工成本,也会因渣土含水量更低、工人装袋容易提高工作效率。渣土装袋后可代替一期连续墙型钢腹板中用作填充的泡沫封堵料,可谓一举两得,既解决了废渣排放污染问题,又有效利用了废物。

2.6 护岸工程的绿色施工技术与管理措施

护岸工程优先采用生态护岸技术,在美化环境的同时体现生态保护功能。但在使用生态护岸技术时,不应以“ 生态” 之美名行大兴土木之实,这样的生态护岸技术不属于绿色技术,应选择占用土地资源少、沿岸拆迁少的资源节约型护岸技术。以硬质护岸的生态修复为例,传统做法是拆除硬质护岸坡面,再在岸坡上进行生态修复,由于多年硬化下的岸坡土质已经退化,生态化改造并不容易;一种优化做法是不破除硬质坡面,而是在原有坡面上直接进行生态修复。

2.7 疏浚工程的绿色施工技术与管理措施

综合水体功能、沿岸环境、底泥性状、污染物种类及浓度等条件,按照生态环保、文明施工要求,合理制订疏浚施工方案。建成区优先采用水下环保清淤技术,使用耙吸式挖泥船及集成式底泥脱水固化设备,底泥脱水干化后再转运处理。施工时要采取措施以防止设备漏油污染水体和沿岸土壤。底泥堆场应设置围挡,并采取防止冲刷等措施,通过晾晒和轻量化处理,使底泥便于资源化利用。根据污染程度,要对污染底泥进行无害化处置。处理后的底泥可用于园林绿化、围垦及填方材料、湿地建设等,一方面能减轻其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另一方面可增加土地资源。

3 结束语

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发展的共识,绿色理念秉持可持续发展观念,可以更加合理地管控资源消耗,并将对环境不利的因素降至最低,从而推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健康发展。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和管理中应用绿色理念,不仅能降低施工成本,还可保障绿色施工收益的长效性,成为施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

参考文献

1] 赵大永. 面向绿色理念的水利水电施工技术[J]. 建筑与装饰,2023(3):193-195.

[2]沈维铎,劳齐乐,高杰.水利水电工程安全施工技术及管理的策略分析[J].水上安全,2023(2):184-186

[3]王雪钰:“ 一带一路” 背景下对国际水电工程绿色施工与节能降耗的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9.

[4]包卓.水电工程绿色施工评价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