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房屋建筑工程技术及施工现场管理问题

作者

张忠顺

370911199007250858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房屋建筑工程技术及施工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通过对人员管理、信息管理、项目进度管理、项目协作、安全管理、质量管理以及监督监管等方面的深入分析,揭示了施工现场管理的复杂性,并强调规范化、标准化管理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

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房屋建筑工程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然而,施工现场管理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将从多个维度出发,对房屋建筑工程技术及施工现场管理问题进行深入探讨[1]。

一、房屋建筑工程技术

(一)地基施工工艺

地基作为建筑物的根基,在遭遇软土地基时,施工人员需深入现场,依据地质条件,采取科学合理的处理方法。填密和掺混技术是提高地基稳定性的有效手段,通过增加地基的密实度和强度,降低其可压缩性。对于含水量较高的地基,通过压实作业,可显著降低地基的含水量,提升其承载力。在实际操作中,施工人员需清除回填材料中的杂质,使得地基结构的含水量满足施工要求。分层铺平方法的应用,每层回填材料的厚度控制在25毫米以内,保证了地基的均匀性和稳定性。不同地区的地质条件和建设要求各异,因此,施工工艺的选择需因地制宜,灵活调整。换填技术作为地基处理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将不适宜施工的土壤挖出,并回填符合要求的材料,提升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实施换填过程中需对回填材料的费用和时间进行精确计算,保证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2]。

(二)钢筋施工工艺

钢筋施工前施工企业需全面控制原材料的质量,明确施工流程,并在钢筋制作完成后进行抽样检验,保证钢结构的整体质量。实际施工中,精确控制下料位置和正确使用接筋工艺可以避免位移变形等问题。钢筋绑扎工作同样不容忽视,通过对不同种类的钢筋构件进行编号,可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根据具体工程建设需要选择合适的钢筋直径。在采购钢筋材料时,索取国家检测证明,并对部分材料进行抽样检验,使其直径、长度等参数满足施工要求。稳固性测试是检验钢筋材料质量的重要环节,确保钢筋材料在施工过程中不会出现变形和弯曲等现象。在钢筋焊接过程中,施工人员要认真检查焊接接头的质量,保障钢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和安全性[3]。

(三)混凝土施工工艺

混凝土作为房屋建筑工程中的主要材料,在浇筑过程中,需确定合理的浇筑工艺和顺序,尽量一次完成浇筑作业,避免多次浇筑导致的混凝土结构不均匀和裂缝等问题。同时,严格控制整体浇筑时间,防止温度因素对混凝土结构质量的影响。在浇筑过程中,密切注意钢筋和模板的位置,减少错层现象的发生。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如地下室施工,确保混凝土底板厚度满足设计要求,并采用分层、分段、分区浇筑振捣的方法,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和均匀性。振捣作业是混凝土施工中的关键环节,避免出现漏振和少振的情况。对于浇筑部位出现的泌水和空洞问题,在初凝前进行二次振捣,提高整体混凝土结构的密实度和耐久性[4]。

二、施工现场管理问题分析

(一)人员管理问题

施工现场人员众多,包括施工人员、管理人员、设计师、监理等。由于各方利益诉求不同,沟通不畅成为常见问题。可能导致信息传递不及时、误解和冲突,影响工程进度和质量。资源配置不合理,施工时工作人员不能明确自己的具体任务,施工过程中出现人员短缺或重复工作情况。例如,项目经理可能未能清晰分配任务给各个团队成员,部分工人闲置而另一些区域却人手不足。此外,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和协作平台也会加剧这些问题,使得团队间的合作效率低下。

(二)信息管理问题

施工工地信息繁杂,包括施工计划、图纸变更、材料供应、设备维护等。如果信息管理不当,会造成信息混乱、丢失和延误,给现场管理带来困难。当施工计划、图纸与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不符时,频繁修改图纸延长施工时间、浪费资源,并影响施工质量。例如,设计变更未能及时传达给所有相关人员,工人按照旧版图纸施工,最终需要返工。采用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如BIM技术)可以有效提高信息管理的效率,减少错误和延误。

(三)项目进度管理问题

房屋建筑工程项目通常时间紧迫,任务繁重。如何确保项目按计划进行,避免延误,是现场管理的一大挑战。资源分配不合理或突发情况使得进度偏差,影响整体工期。为了应对这一问题,项目经理应制定详细的进度计划,并实时监控各项任务的进展情况,及时调整资源分配保证项目按时完成。

(四) 安全管理问题

建筑工地存在许多安全隐患,如高空作业、机械操作、电气设备等。如何确保施工安全,避免事故发生,是现场管理的重要任务。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或员工安全意识缺乏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施工现场管理问题解决方案

(一)加强人员管理

通过定期召开项目会议和设立专门的沟通平台,让各方能够及时交流信息,明确各自的责任和义务。减少误解和冲突,提高工作效率。组织各类培训课程,提升施工人员的沟通能力和协作意识,增强团队凝聚力。在工程开始前,对现有人员进行科学的能力测试和专业培训,确保他们能够胜任特定的工作任务。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优化人力资源配置,避免因人员能力不足导致的延误或质量问题。

(二)优化信息管理

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如BIM(建筑信息模型)系统,对工地信息进行集中管理和实时更新。提高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有效减少信息丢失和延误。制定详细的信息管理制度,使得所有施工计划、图纸变更、材料供应等信息都能准确、完整地传递给相关人员。在施工前,多个部门之间应进行会审,明确施工要求并对现场环境进行实地调查,科学制定施工计划和方案。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信息的高效流转,减少人为错误,提高整体管理效率。例如,利用移动设备实时更新进度报告,方便管理人员随时掌握最新情况。

(三)严格项目进度管理

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工期和资源分配,保证每个阶段的任务都有明确的时间节点和责任人。这样可以避免因资源配置不合理而导致的进度偏差。定期检查项目进展情况,对比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必要时调整计划以应对突发情况,让整体工期不受影响。

(四) 加强安全管理

制定详细的安全操作规程,规范施工行为,杜绝违规操作。例如,要求所有高空作业人员佩戴安全带,电气设备操作人员持证上岗等。组织安全培训和应急演练,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通过模拟真实场景,让员工熟悉紧急情况下的应对措施。设立专门的安全监督岗位,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对于发现的问题,立即整改,确保施工安全。

结语:

房屋建筑工程技术及施工现场管理问题涉及多个方面,需要综合考虑并采取综合措施加以解决。通过相关措施,可以有效提升施工现场管理水平,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和进度的全面控制,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管理理念的不断创新,房屋建筑工程技术及施工现场管理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石敬炜. 消防工程施工现场细节详解[M].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2311. 314.

[2]代辰希. 建筑工程技术及施工现场管理问题探讨[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23, (21): 49-51.

[3]沙会清;邢乾;杨晓方.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全流程图解[M].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2207. 369.

[4]郭生南.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 房地产世界, 2022, (09): 12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