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渗透劳动教育的实践研究

作者

张琰

常州市武进区滆湖科技幼儿园 213000

摘要:劳动教育作为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其与日常生活的有机融合对幼儿成长具有奠基作用。当前幼儿园劳动教育存在活动碎片化、实施方式单一等问题,亟待探索生活化、常态化的教育路径。研究基于儿童发展心理学与生活教育理论,构建了包含自我服务、集体劳动、环境创设三个维度的实践框架,通过持续性观察记录与行动研究,系统剖析了晨间入园、区域活动、餐点环节等12类生活场景中的134个教育案例。研究发现角色扮演游戏能有效激发劳动兴趣,渐进式任务分解有助于形成劳动技能,师幼协同的环境整理可培养责任意识。实践表明,将劳动教育自然嵌入生活环节,不仅能促进幼儿手眼协调、秩序感等基础能力发展,更对培养积极劳动态度具有持久影响。研究建议构建阶梯式劳动课程体系,建立多元化评价机制,同时强调教师需提升教育敏感性,善于捕捉生活环节中的教育契机。家园协同机制的建立对巩固教育效果具有显著作用,家长参与度的提升能有效促进幼儿劳动习惯的持续养成。

关键词:劳动教育;幼儿园一日生活;实践研究;渗透策略;幼儿发展

一、研究背景与目的

劳动教育是幼儿认识世界、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随着《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等政策文件的出台,劳动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基础性地位日益凸显。幼儿阶段正处于动作技能形成和价值观萌芽的关键期,通过日常活动渗透劳动教育,既能促进手眼协调、生活自理等基础能力发展,又能培养责任意识和合作精神。然而当前幼儿园劳动教育存在目标模糊、形式单一等问题,部分教师将劳动简单等同于值日生工作,缺乏系统化的实施策略。

本研究基于儿童发展心理学与生活教育理论,聚焦幼儿园一日生活场景,旨在探索劳动教育的有效渗透路径。通过分析晨间入园、区域活动等典型环节,尝试解决劳动教育碎片化、表面化的问题,构建生活化、常态化的教育模式。研究着重关注三个核心维度:在自我服务中培养独立意识,在集体劳动中发展社会交往能力,在环境创设中激发创造潜能。通过系统化的实践探索,为教师提供可操作的教育策略,帮助幼儿在自然的生活情境中形成积极劳动态度,为其终身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二、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劳动教育的理论框架

2.1 劳动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理论基础

学前教育阶段的劳动教育建立在多维度理论根基之上,其核心在于遵循儿童发展规律,将教育目标与生活实践有机统一。从儿童发展心理学视角来看,3-6岁幼儿正处于动作技能发展的敏感期,精细动作与粗大动作的协调训练对其神经系统发育具有关键作用。劳动过程中抓握工具、整理物品等动作能有效促进小肌肉群发展,这与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动作是思维起源"的观点高度契合。同时,劳动活动中的问题解决过程为幼儿提供了具体运算思维的发展契机,使其在实物操作中逐步建立逻辑关系认知。

生活教育理论为劳动教育提供了实践框架,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强调教育应回归真实生活场景。幼儿园晨间整理、餐点服务等日常环节天然包含劳动要素,通过系统设计可将零散活动转化为连贯的教育过程。这种教育模式符合杜威"做中学"的教育哲学,让幼儿在真实情境中通过直接经验建构知识体系,形成对劳动价值的直观认知。

社会文化理论则揭示了劳动教育的社会化功能。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出,师幼共同参与的劳动任务能搭建有效学习支架。例如在环境创设中,教师示范工具使用方法后逐步放手让幼儿操作,这种协作模式既促进劳动技能掌握,又培养责任意识。此外,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表明,幼儿通过观察同伴劳动行为会产生模仿动机,这种群体互动能有效提升劳动教育的实施效果。

政策导向层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劳动教育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在学前教育阶段,这体现为通过适龄性劳动培养基本生活能力,建立初步的劳动价值观。理论框架的构建需兼顾生理发展、认知水平与社会适应需求,将自我服务类劳动作为发展独立性的基础,集体劳动作为培养合作能力的载体,创造性劳动作为激发创新思维的途径,形成层次分明、螺旋上升的教育体系。

2.2 一日生活各环节的劳动教育核心要素

在幼儿园一日生活流程中,劳动教育的实施需要把握不同环节的独特教育价值,通过科学设计将劳动要素自然融入常规活动。晨间入园时段重点培养自我服务能力,引导幼儿独立完成书包整理、衣物更换等基础劳动,教师通过分步示范和鼓励机制,帮助幼儿建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认知。区域活动时间侧重劳动创造力的激发,例如在美工区指导幼儿回收材料制作教具,在建构区组织合作搬运积木,使幼儿在游戏情境中体验劳动带来的成果转化。

餐点环节蕴含丰富的劳动教育契机,从餐具分发到餐后整理形成完整劳动链。教师可采用角色轮岗制,让幼儿轮流担任"小小服务员",在传递餐盘、清理残渣的过程中理解服务他人的社会价值。午休前后的被褥整理则注重培养责任意识,通过图示指引和同伴互助,帮助幼儿掌握折叠技巧,同时建立集体生活物品管理的规范认知。

户外活动时段着重发展劳动协作能力,例如组织小组合作搬运运动器材,引导幼儿协商分工并共同完成器械摆放。种植园地的日常维护作为持续性劳动项目,让幼儿在松土、浇水、观察植物生长的循环中,形成对劳动成果与自然规律关系的初步理解。离园前的环境整理环节,教师通过创设"劳动小能手"评比机制,鼓励幼儿主动参与玩具归位、桌椅排列等集体劳动,强化劳动行为与集体荣誉的关联性。

各环节的实施需把握三个关键原则:一是任务难度与幼儿动作发展水平相匹配,如小班侧重个人物品管理,大班逐步增加公共服务内容;二是劳动过程与认知发展相结合,在擦桌子时引导幼儿观察污渍变化,在种植时讨论植物生长条件;三是情感体验贯穿始终,通过及时肯定和成果展示,让幼儿获得劳动成就感。这种系统化设计使劳动教育突破单一技能训练,真正实现"生活即教育"的价值渗透。

三、幼儿园劳动教育渗透的实践案例分析

3.1 案例选择与观察研究方法

在实践案例研究过程中,案例选取遵循三个核心标准:首先确保案例具有典型性,聚焦晨间整理、区域活动、餐点服务等幼儿园常规环节;其次强调情境真实性,所有案例均来自自然状态下的日常保教活动;最后注重发展性,选择能体现幼儿劳动能力进阶过程的连续性案例。

观察研究采用自然观察法与参与式观察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人员在非干预状态下记录幼儿自发性劳动行为,同时通过教师引导的集体劳动活动观察师幼互动模式。为提升观察效度,建立三维记录体系:教师日志侧重过程性描述,视频记录捕捉动作细节,实物分析关注劳动成果质量。观察周期覆盖完整学期,确保能捕捉幼儿劳动能力发展的动态轨迹。

案例分析方法采用三角验证法,将观察记录、教师访谈、幼儿作品进行交叉比对。开发《劳动行为观察量表》,从任务完成度、工具使用熟练度、合作意识三个维度建立分析框架。例如在餐点服务案例中,既统计餐具摆放准确率,也记录幼儿协商分工的语言互动,同时分析餐后整理环节的空间规划合理性。这种多维度的分析方式能更全面揭示劳动教育渗透的实际效果。

研究过程特别注重伦理规范,所有观察活动均提前取得园方与家长知情同意。为保护幼儿隐私,影像资料仅用于研究分析,案例呈现时均进行匿名化处理。数据分析阶段采用持续比较法,将典型案例与理论框架反复对照,提炼出具有普适性的教育策略。

3.2 生活场景中劳动教育的实施效果分析

通过对幼儿园12类生活场景的持续观察发现,劳动教育的渗透实施在幼儿发展多个维度产生显著影响。在自我服务类活动中,幼儿的独立性呈现阶梯式提升,以晨间入园环节为例,原本需要教师协助整理衣物的幼儿,经过系统引导后能自主完成书包收纳、鞋袜穿戴等任务。这种能力迁移体现在家庭场景中,家长普遍反馈幼儿开始主动整理个人玩具,生活自理意识明显增强。

集体劳动场景中的社会性发展效果尤为突出。在餐点服务环节采用角色轮岗制后,幼儿在传递餐具时表现出更强的协作意识,能主动调整动作力度避免餐具碰撞。观察发现,当小组合作完成桌椅摆放任务时,大班幼儿开始出现分工协商行为,部分幼儿能提出"先对齐桌脚再推桌子"等优化建议,显示出空间规划能力和团队协作水平的同步提升。

环境创设类劳动对幼儿的创造力培养具有独特价值。在美工区材料回收活动中,幼儿逐渐掌握根据材质特性选择工具的方法,如发现皱纹纸适合制作花朵后,能主动收集同类材料进行创作。种植园地的持续维护使幼儿建立起劳动成果与自然规律的联系,在松土时观察到土壤湿度变化后,部分幼儿能提出"晴天多浇水"的养护建议,反映出观察推理能力的发展。

家园协同机制的实施效果体现在劳动习惯的持续性上。当家庭延续"劳动任务卡"制度后,幼儿养成了每日参与简单家务的规律性。典型案例显示,某中班幼儿在园学会叠衣技巧后,不仅在家主动整理衣柜,还教会祖辈使用衣架分类收纳,这种知识反哺现象表明劳动教育产生了超越课堂的社会延伸价值。教师教育敏感性的提升使劳动契机捕捉更精准,如在区域活动结束时,通过将玩具归类转化为"送玩具回家"的游戏,有效提高了幼儿参与整理的积极性。

四、研究结论

研究显示,将劳动教育融入幼儿园日常生活能有效促进幼儿全面发展。通过系统观察发现,当劳动任务与生活场景自然结合时,幼儿参与积极性显著提升。角色扮演类活动使擦桌子、分餐具等常规劳动转化为趣味体验,帮助幼儿建立积极劳动认知;渐进式任务分解策略让叠被子、整理书包等复杂操作变得可掌握,逐步形成生活技能;师幼协作的环境整理活动,则培养了幼儿的责任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参考文献

[1] 冯丹湖.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渗透劳动教育的实践研究[J].《世界儿童》,2024年第5期8-10,共3页

[2] 高玉琴.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渗透劳动教育的实践研究[J].《陕西教育(教学)》,2022年第7期138-140,共3页

[3] 陈雪莲.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有效渗透科学教育的实践策略研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教育》,2024年第10期0109-0112,共4页

[4] 梁蕾.传统文化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有效渗透的实践研究[J].《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2024年第6期53-55,共3页

[5] 张焱.幼儿生活化劳动教育实践研究[J].《动漫界(幼教365)》,2025年第8期68-70,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