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改革中化学学科关键能力测评与备考实践研究
佟丽娜
河南省长垣市第一中学 453400
一、化学学科关键能力的内涵及测评要点
(一)化学学科关键能力的内涵解析
化学学科核心能力的培育来源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其本质是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素养,其包括化学信息的获取和整合、实验的设计和操作、思维的建构和应用等多方面的因素,各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共同构成学生化学学科综合素养的重要支撑。
(二)新高考改革下化学学科关键能力测评要点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化学学科核心能力的考查有着显著的实践取向和综合特征。在对信息获取与处理能力的考查当中,常常借助化学实验数据、方程式以及图表等形式,着重检测考生提取关键信息并加以系统整合的能力。以化学平衡知识的评价为例,可以给予考生特定条件下的反应进程数据图表,促使他们凭借图表中的信息去推测平衡状态改变的规律及其相关联的因素。
化学实验探究能力属于评估体系中的核心要素,其测评大多依靠特定实验场景,全方位考察学生在实验设计,操作执行,现象剖析以及数据处理等方面的能力状况,可以令考生去规划实验方案来探究某个化学反应的最佳条件,着重剖析反应物浓度,温度和压力这些关键变量的影响机理。
化学思维能力的实质是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和核心原理的理解程度以及实践运用能力,还包括学生通过逻辑推理、分析判断、综合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此类能力可以通过化学计算题、物质转化推导题等具体情境考察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等五个方面,这些素养在各类试题中都有所体现,重点考查学生对化学知识体系整体把握能力以及跨学科综合应用能力。
二、基于人教版教材的化学学科关键能力培养策略
(一)基于教材内容的信息获取与加工能力培养
人教版教材里使用着诸多信息承载形式,涉及文字表达,化学反应式,图像表达和实验数据这些多样表现手段。在教学环节之中,教师需要着重培养学生对各种信息处理能力,要让学生能够从各类文本内容,各种图表以及实验数据中提取关键要素。就“物质的量”这章节来说,教材里运用图表对比方式阐述了物质的量与其他物理量之间存在的一些联系,教师可以引领学生们去解读那些相关图表内容,以此来进一步帮助他们理解各个物理量间的转换机制,借此改善学生的信息整合以及逻辑推理能力。
(二)基于教材实验培养探究能力
人教版教材包含诸多经典实验案例,这些实验是培养实验探究能力的关键载体,教师务必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引领学生亲身参与实践,系统展开实验全程,在实验筹备期间,要教导学生规划实验方案并预估可能结果,实验开展之际,需令其严格依照操作规程,仔细观察并如实记录现象,实验结束以后,便安排学生整理数据,归纳结论,特别针对“化学能与电能”这一专题来讲,通过指导学生自行制作简易原电池装置,观测电流变动情况并剖析其运转机理,能够切实改进学生的科学探究水平。
(三)借教材知识点培育化学思维能力
教材中的化学概念、化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基本原理和内在规律的理解,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掌握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系统阐述其本质属性,把相关的知识点加以整合,并提炼出主要要素,从而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化学知识体系,还要加强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以“元素周期律”为例,通过探究原子结构及其性质变化规律,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周期律的主要内容,进而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归纳推理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四)教材内容融入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教师在实际教学时,要把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融入到教材内容的教学环节当中,“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这一主题,可通过案例分析来引导学生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社会责任感;而“化学反应原理”讲解时,则要着重培养学生动态变化的思维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通过这种系统化且持续性的教育实践,慢慢形成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体系。
三、新高考化学备考实践策略
(一)制定合理的备考计划
按照新高考考试大纲和说明,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出系统而科学合理的备考计划,合理安排复习时间,采用分阶段的方式进行专项知识训练,保证重点知识的全面掌握和牢固记忆,在复习期间,注重构建完整知识体系并加强逻辑联系,把分散的知识点整合成相互关联的整体框架。
(二)强化习题训练以提升解题能力
选取与新高考题型相似、要形成恰当难度的习题体系来增进解题能力,这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途径,在习题教学环节里,应当着重考量学生信息整合及处理能力还有化学思维的发展水平,通过科学评判并给予精确回馈,推动个性化的改良计划得以执行,针对化学计算出现的常见错误,要探究其背后的根本缘由,而且借助实例剖析改良有关知识点的教学办法和巩固手段,做到
有效的教学目的。
(三)强化实验复习,提升探究能力
实验教学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构成要素,在高考评估体系当中占据着关键地位,备考期间应重点加强实验课程的实施强度,既要巩固理论知识的基础,又要拓宽实验范围并探究其内在规律,借助设计综合性实验任务,引导学生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进而优化其探究式学习水平,还可布置一项开放型研究课题,指定学生自行制订实验计划来鉴定未知溶液的成分,并全方位考察其在物质鉴定、分离提纯等方面的能力表现。
(四)通过模拟考试适应考试节奏
高考冲刺阶段,多轮次模拟测试有着不小的价值,它能让学生熟悉高考的考试流程和题型特点,而且有益于调节他们的应试节奏,经过模拟训练,学生可以全面评判自己的学习成果,找出知识上的漏洞并加以修补,还要着重提升学生的考场时间掌控能力和答题规范性,从而优化他们的整体考试表现。
总结:新高考改革对化学学科核心能力的要求更高,这就促使教师要依靠人教版教材,在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的重点素养,通过系统整合教材资源并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可以明显改善学生的资料整合与分析能力,实验设计与操作水平,逻辑推理及批判性思维能力,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等。处在备考阶段时,要细心安排复习计划,加大习题练习和实验练习的力度,还要定时开展模拟考试,助力学生适应新高考模式,达成预定的目标。在此期间,应该不断思考教学成果,按照新高考政策的变动来改良教学手段和复习方案,进而全面提高化学教学品质。
参考文献:
[1] 王后雄 . 新高考背景下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测评体系构建 [J]. 中国考试,2018(1):33-39.
[2] 王磊,支瑶 .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研究 [J]. 课程·教材·教法,2016(7):7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