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NG储气调峰站重大风险源AI智能识别系统设计与应用优化
周凤华 吕跃刚 柳春来 许峰杰 李俊 刘慧慧
中国空分工程有限公司 浙江省杭州市310051
摘要:
本文针对LNG储气调峰站运行中的重大风险源管理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AI智能识别技术的创新解决方案。通过分析传统管理模式的局限性,详细阐述了重大风险源AI智能识别系统的架构设计、硬件配置、核心功能及其在LNG储气调峰站中的具体应用场景。系统结合深度学习算法与物联网技术,实现了对人员行为、设备状态、环境参数的实时监测与预警,显著提升了安全生产水平和管理效率。
关键词:LNG储气调峰站、重大风险源、AI智能识别、安全生产、深度学习
一、引言
LNG储气调峰站作为能源供应链中的关键节点,其安全运行直接关系到民生和工业生产的稳定性。然而,传统管理模式在应对复杂工况时存在诸多不足,如安全监测滞后、被动式监控等,亟需引入智能化技术手段。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为LNG储气调峰站的安全管理提供了新的契机。本文旨在设计并优化一套重大风险源AI智能识别系统,通过实时监测与主动预警,全面提升LNG储气调峰站的安全性和管理效率。
二、LNG储气调峰站传统管理模式的局限性
2.1 安全风险监测滞后
传统的人工巡检模式受限于时间间隔和检测范围,难以覆盖所有潜在风险点。例如,LNG储罐的微小泄漏或设备内部异常往往无法通过肉眼或简单工具及时发现,导致隐患积累,最终可能引发严重事故。据统计,约30%的安全事故是由于监测不及时造成的。
2.2 被动式监控的缺陷
现有的视频监控系统功能单一,仅能实现画面记录和回放,缺乏主动分析和预警能力。例如,设备异常发热或气体泄漏等动态风险无法被实时捕捉,管理人员往往在事故发生后才能采取应对措施,错失了最佳处置时机。
2.3 人员管理效率低下
传统管理模式对人员行为的监管依赖人工巡查,不仅效率低,还容易因主观因素导致监管漏洞。员工违规操作(如未佩戴防护设备、擅自进入危险区域等)难以及时发现和纠正。
三、重大风险源AI智能识别系统设计
3.1 系统架构
前端设备升级为4K超高清摄像头和热成像仪,支持夜间和恶劣环境下的监测。边缘计算节点部署轻量化AI模型,减少数据传输延迟。数据存储采用分布式架构,支持PB级数据的高效存取。
系统采用分层设计,分为以下四个模块:
前端采集层:包括高清摄像头、红外传感器、气体检测仪等设备,覆盖厂区关键区域(如储罐区、装卸区、配电室等)。
数据传输层:通过有线与无线混合网络(如工业以太网和5G)实现数据的高效传输。
后端处理层:搭载高性能服务器和AI算法,支持实时数据分析与模型训练。
应用层:提供可视化界面,支持风险预警、报表生成和远程控制功能。
3.2 核心功能优化
人员行为识别:系统利用深度学习算法对员工的行为进行实时监测,能够准确识别睡岗、离岗、玩手机、抽烟等违规行为。通过对员工头部姿态、眼部状态、手部动作等特征的分析,当检测到员工闭眼时长超过设定阈值或长时间离开工作岗位时,系统立即发出警报,并通知相关管理人员。
危险区域入侵检测:预先在监控画面中划定制氧工厂内的危险区域,如制氧设备核心区、高压气体储存区等。当有人员进入这些危险区域时,系统基于目标检测算法迅速识别并触发警报,同时联动现场的声光报警装置,提醒闯入人员和周边工作人员注意安全。
防护设备穿戴检测: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系统可以自动识别员工是否正确穿戴安全帽、防护手套、防护服等防护设备。一旦发现员工未按规定穿戴防护设备,系统及时发出提示信息,确保员工在生产过程中的人身安全。
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预警:通过在制氧设备上安装各类传感器,实时采集设备的运行数据,如温度、压力、振动等。利用 AI 算法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建立设备运行状态模型,当设备出现异常运行趋势时,系统提前发出故障预警,帮助企业及时安排维修,避免设备故障引发生产事故。
环境监测与风险预警:对制氧工厂内的氧气浓度、温度、湿度等环境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当氧气浓度超出安全范围或出现异常温度、湿度变化时,系统迅速发出风险预警,提醒工作人员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因环境因素引发安全事故。
LNG储气调峰站重大风险源AI智能监控点位设计
在LNG储气调峰站的智能化监控系统中,监控点位的科学设计是确保系统高效运行的关键。合理的点位布局能够最大化覆盖风险区域,减少监测盲区,同时优化硬件资源配置,降低建设与维护成本。以下为监控点位设计的具体要求及说明:
1. 监控点位设计原则
(1)全面覆盖,重点突出
关键风险区域全覆盖:确保LNG储罐区、装卸区、压缩机区、消防泵房、火炬区等高风险区域无死角监控。
分级管理:根据风险等级划分监控优先级(如储罐区、气化区为一级重点,办公区为三级)。
(2)多传感器协同部署
视觉监控(摄像头):用于人员行为识别、区域入侵检测、火灾烟雾识别等。
环境传感器:检测温度、压力、气体浓度(如甲烷、氧气)、湿度等。
热成像设备:用于设备过热预警、微小气体泄漏检测(如BOG压缩机区)。
(3)冗余性与可扩展性
关键区域(如储罐顶部)应部署双摄像头冗余监控,防止单点失效。系统应支持未来新增监测点(如扩建区域)的灵活接入。
2. 典型监控点位设计示例
下表为LNG储气调峰站核心区域的监控点位配置建议,包括设备选型与功能说明:
五、系统应用成效分析
5.1 提升安全生产水平
在应用 重大风险源AI 智能识别系统后,某天然气公司LNG储气调峰站工厂的安全生产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系统对人员违规行为和危险区域入侵的实时监测,有效减少了因人为因素导致的安全事故。
5.2 优化人员管理
通过人员行为识别和人员定位功能,企业能够实时掌握员工的工作状态和位置信息,优化人员调度和工作安排。例如,根据员工在不同区域的停留时间和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合理调整工作流程,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对员工违规行为的及时发现和处理,也强化了企业的劳动纪律,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
5.3 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显著
重大风险源AI 智能识别系统的应用为 某天然气公司LNG储气调峰站工厂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经济效益方面,由于安全生产水平的提升和生产效率的提高,企业减少了因安全事故导致的经济损失和生产中断带来的损失,预计每年可为企业节省成本>10万元。在社会效益方面,该系统的应用保障了员工的生命安全,提升了企业生产的本质安全。
六、数据安全保障措施
在工厂重大风险源重大风险源AI 智能识别系统运行过程中,涉及大量员工个人信息和企业生产数据的收集与处理,数据隐私与安全问题至关重要。为应对这一挑战,应用了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防护,对传输和存储的数据进行安全防护处理,防止系统入侵。
七、结论与展望
科学合理的监控点位设计是AI智能监控系统高效运行的基础。本文提出的设计方案结合了LNG储气调峰站的典型风险场景,通过多传感器协同、分级报警、冗余备份等策略,确保系统在复杂工业环境下的可靠性与实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