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后疫情时代下服装设计功能性创新路径研究

作者

雷舒婷

湖南工商大学湖南长沙 410205

摘要:后疫情时代,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变革,人们对服装的需求也呈现出新的特点。本文深入探讨后疫情时代对服装设计提出的新要求,全面分析服装设计在面料、结构、防护、科技融合以及可持续性等方面的功能性创新路径,旨在为服装设计领域提供具有前瞻性和实用性的创新思路,以满足消费者在后疫情时代对服装功能性的多样化需求,推动服装行业适应时代发展,实现产业升级。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服装设计;功能性;创新

一、引言

后疫情时代,全球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公共卫生危机,人们的生活方式、消费观念以及对健康的重视程度都发生了显著变化。服装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其设计不再仅仅局限于时尚与美观,功能性成为了消费者关注的重点。在这一背景下,研究服装设计的功能性创新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有助于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功能性需求,还能推动服装行业在困境中寻找新的发展机遇,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后疫情时代对服装设计的新要求

(一)健康防护需求凸显

疫情使人们对健康防护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服装作为与人体直接接触的物品,其防护功能备受关注。消费者希望服装能够有效阻挡病毒、细菌等有害物质的侵入,为身体提供安全保障。对口罩的防护性能有了更高要求,并期望服装面料也能具备类似的防护功能,以应对日常出行中的潜在风险。在公共场所,人们更倾向于选择具有抗菌、抗病毒功能的服装,减少感染疾病的可能性。

(二)舒适性与便携性要求提高

长时间居家办公、线上学习等生活方式的变化,让人们更加注重服装的舒适性。后疫情时代的出行虽逐渐恢复,但人们仍希望服装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具备轻便、易携带的特点,方便在不同场景中切换。在室内外活动时,服装能够快速适应温度变化,且不影响日常活动的自由度。一些轻便的外套,既可以在室内作为保暖衣物,外出时又能抵御风寒,且折叠后体积小,便于携带。

(三)多功能性需求增加

后疫情时代,人们的生活场景更加多样化,对服装的多功能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一件服装需要能够适应不同场合的需求,如既可以在运动时穿着,又能在休闲、办公等场景中使用。这就要求服装设计在款式、结构和功能上具备更强的适应性和可变性。一件运动外套可以设计成可拆卸的款式,拆下内胆后可作为轻薄的外套穿着,满足不同季节和场合的需求。

三、服装设计功能性创新路径

(一)面料创新

借鉴口罩等防护用品的面料技术,研发具有高效防护功能的服装面料。采用聚丙烯纤维熔喷布等材料,其具有良好的过滤性能,能够有效阻挡微小颗粒物。研究纳米纤维复合膜等新型材料,提高面料的过滤效率和电荷稳定性,增强防护效果。关注面料的透气性、吸汗性、柔软度等性能,提高穿着的舒适度。如采用透气性强、具有防晒效果的新型材料,如聚酯纤维面料等,以及耐磨性好、不易起皱的多微孔纤维(超细化纤材料),使服装在满足防护功能的也能为穿着者带来舒适的体验。研发具有多种功能的面料,如兼具防水、防风、保暖、抗菌等特性的面料。通过对面料进行特殊处理或采用复合工艺,使一件服装能够应对不同的气候和环境条件,满足消费者在不同场景下的使用需求。

(二)结构设计创新

深入研究人体工程学原理,根据人体不同部位的运动特点和受力情况,对服装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在关节部位采用弹性面料或特殊的剪裁方式,使服装在活动时能够更好地贴合身体,减少束缚感,提高穿着的舒适度和灵活性。采用模块化设计理念,将服装分解为多个独立的模块,消费者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和场合,自由组合和搭配这些模块。将上衣、裤子、外套等设计成可拆卸、可更换的模块,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实现服装的多功能性。设计可调节的结构,使服装能够根据穿着者的身体尺寸和使用需求进行调整。如采用抽绳、魔术贴、拉链等设计元素,方便消费者对服装的松紧度、长度等进行调节,提高服装的适应性和实用性。

防护功能创新

将面部防护功能融入服装设计中,如在领口、帽子等部位设计可拆卸的口罩或面罩,方便消费者在不同场合使用。对面部防护部件的材料和结构进行优化,提高其防护性能和舒适度。除了面部防护,还应关注身体其他部位的防护需求。在肘部、膝盖等关节部位增加防护垫,减少运动时的受伤风险。在袖口、裤脚等部位设计防风、防水的结构,提高服装的防护性能。通过在服装上设置防护功能指示标识,让消费者能够直观地了解服装的防护性能。采用不同的颜色、图案或标签,标注服装的防护等级、适用场景等信息,提高消费者对服装防护功能的认知度。

(四)科技融合创新

将智能穿戴技术融入服装设计中,如嵌入传感器、芯片等设备,实现对人体健康数据的实时监测和反馈。通过监测心率、血压、运动步数等数据,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的健康建议和运动指导。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服装与手机、智能家居等设备的互联互通。消费者可以通过手机APP远程控制服装的温度、湿度等参数,实现服装的智能化调节。运用3D打印技术,实现服装的个性化定制。根据消费者的身体尺寸和需求,快速打印出符合其身体特征的服装,提高服装的贴合度和舒适度。

(五)可持续性创新

采用环保、可降解的材料进行服装设计,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使用有机棉、竹纤维等天然材料,以及再生聚酯纤维等回收材料,降低服装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和碳排放。环保材料的使用不仅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还能满足消费者对环保产品的需求。设计可循环利用的服装,通过改进服装的结构和工艺,使其在使用寿命结束后能够方便地进行拆卸和回收。优化服装生产工艺,采用节能、减排的生产技术和设备,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四、创新路径实施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一)技术挑战

功能性创新需要先进的技术支持,如新型面料的研发、智能穿戴技术的应用等。目前一些关键技术还不够成熟,研发成本较高。应对策略是加强产学研合作,整合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资源,共同攻克技术难题。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对技术创新给予资金支持和税收优惠,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二)成本挑战

采用新型面料、智能技术等会增加服装的生产成本,导致产品价格上升,可能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企业可以通过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来降低成本。此外,还可以通过推出不同档次的产品,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推出高端的功能性服装和价格相对亲民的基础款功能性服装。

(三)消费者认知挑战

部分消费者对服装的功能性创新还不够了解,对新技术、新材料存在疑虑。企业应加强市场推广和宣传,通过举办产品发布会、参加展会等方式,向消费者展示功能性服装的优势和特点。建立消费者反馈机制,及时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意见,不断改进产品。

五、结束语

通过面料创新、结构设计创新、防护功能创新、科技融合创新以及可持续性创新等多方面的努力,可以满足消费者在后疫情时代对服装功能性的多样化需求。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服装设计的功能性创新将不断深入,为人们带来更加安全、舒适、便捷和环保的穿着体验。服装设计师应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探索和创新,推动服装行业朝着更加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雨桐,李明轩.后疫情时代服装设计中健康防护功能的创新研究[J].纺织科技进展,2023(05): 45 - 49.

[2]王思琪,赵宇辰.后疫情时代服装多功能性与舒适性的协同设计策略[J].服装设计师,2022(03): 32 - 36.

[3]刘佳欣,陈浩然.科技融合视角下后疫情时代服装设计创新路径[J].现代纺织技术,2021(04): 28 -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