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结合锦州地方文化实施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作者

林子轶

铜陵学院 安徽省铜陵市 244000

摘要: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的重要保证。为了促进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本文通过文献分析、调查研究的方法,概括了地方文化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总结了锦州市地方文化中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提出了结合锦州地方文化实施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三种途径。

关键词:地方文化;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一、地方文化对实施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

(一)地方文化能激发大学生树立爱国意识

在大多数高校中没有独立的爱国主义教育课程,普遍做法是将爱国主义教育包含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在思政课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更偏向于爱国主义内容、爱国主义做法教育,这导致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中爱国意识的激发容易成为一带而过、甚至是被被忽视的部分。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最终产生报国之行[1]。

理解、接受中华悠久历史文化,是产生民族自尊心、自豪感的重要条件。地方文化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深入了解地方文化,可以增进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夯实爱国情感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土壤。有效应用地方文化可以使爱国主义教育与实地相结合,因地制宜的爱国主义教育看得见、摸得着,更容易激发学生的爱国主动性。

(二)地方文化能促进大学生维持爱国热情

文化是一个民族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地方文化不仅能激发起大学生树立起爱国意识,还能持续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造成影响。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的问的就是,爱国主义情感被成功激发了,但是一时兴起、转眼就过,不能保持,没有成功将激发的情感转化为长期的、坚定的内在信念。

在实际生活中,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主流积极健康向上,但是存在多样性和务实功利的倾向,单纯的集中授课式、灌输式教育,无法持续吸引住大学生,从而影响爱国主义真正的驻扎学生心中。地方文化存在于日常生活之中,可能是校门口的一处风景,可能是公园里的纪念雕塑,可能是一条街、一座桥的名字,可能是学校附近的一个民间娱乐活动,也有可能是人们闲谈中的一个故事......地方文化生动鲜活、内容丰富、表现形式多样、贴近生活实际,时刻对学生造成影响,可以持续激发、维持大学生的爱国兴趣和热情,引导学生主动、自觉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学生在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影响之后,发现受到的教育可以在实际生活中进行验证、实践,就会进一步巩固爱国之心、实践爱国之行。因此结合地方文化的爱国注意教育是可以形成良性循环的教育,能够不断使爱国之情得到强化,从而能达到持续的效果。

(三)地方文化能丰富爱国主义教育内容

在目前的实际教学过程中,通常是思政课教师会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或者高校辅导员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思政课教师主要结合国家统编教材进行教学,而辅导员主要借助集体活动进行教育。教材上的内容是国家精挑细选的,自然有用,但是往往距离学生生活较远,内容也较为单调;辅导员开展的教育活动会结合学生实际,但是通常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要求。这些做法中真正结合传承和弘扬地方文化的部分较少。地方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重要部分,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没有发挥出其强大的爱国主义教育作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根、中华民族的魂,那么地方文化则是当地学生根、魂的重要组成部分。用好地方文化,将地方文化中的内容推陈出新、辩证取舍,与时代相结合、与实地相结合,可以极大丰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使爱国主义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锦州地方文化中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

(一)红色文化遗址众多

从建党初期到抗日战争,再到解放战争,再到新中国成立后,我党在锦州印了无数的足迹,留下了大量红色文化遗址[2]。锦州红色资源数量之多、代表性之强,是很多地方所不具备的。锦州一共拥有红色文化遗址近80处,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1处,包括中共沟帮子铁路支部活动旧址、东北野战军锦州前线指挥所旧址、梁士英炸地堡遗址、白老虎屯战斗遗址;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包括朱瑞将军牺牲地、马子丹牺牲地、东北交通大学战斗遗址、辽沈战役四十二军烈士墓;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5处,包括义县烈士陵园、黑山烈士陵园、抗日义勇军第十二军指挥部旧址;一般不可移动文物7处。这些红色文化遗址遍布锦州各地,深深与锦州血脉交融。其中有些红色文化遗址已经列为了重点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或者国防教育基地。相比较而言,基地类的红色文化遗址更便于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开展[3]。锦州市基地类红色文化遗址统计如下。

(二)爱国主义故事丰富

“苹果故事”就发生在锦州。1956年,毛主席在中共八届二中全会上提到:“锦州那个地方出苹果,辽西战役的时候,正是秋天,老百姓家里有很多苹果,我们战士一个都不去拿。[4]”后来他又多次提到“不吃一个苹果的故事”。解放锦州时,人民解放军哪怕再饿、再渴,也没有吃群众一个苹果。这个故事是人民军队建设、党风建设的典型范例。2022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辽宁考察第一站就是辽沈战役纪念馆。习总书记指出“毛主席说‘不吃是很高尚的,而吃了是很卑鄙的,因为这是人民的苹果’。这样的苹果,我们现在也不能吃。”[5]。习总书记的话展示了国家领导人的人民情怀,赋予了“苹果故事”在新时代的新内涵。讲好“苹果故事”,就是讲好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的党,就是讲好人民军队为人民,就是讲好国家领导人是心系人民的领导人。除了毛主席多次提到、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人民耳熟能详的“苹果故事”,锦州还涌现过很多英雄人物。这些英雄人物的事迹就是一个个鲜活的爱国主义故事。在现代,锦州依旧延续她的爱国事迹。原中共锦州市委书记张鸣歧同志在抗洪第一线光荣牺牲,中共辽宁省委命追授他“党的优秀领导干部”称号,辽宁省政府追认他为“革命烈士”。锦州这个城市充满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印记,留下了无数革命先烈、优秀党员的爱国故事。

(三)工业文化精神催人奋进

建国初期,党中央基于当时国情,做出了优先发展工业的决定。锦州人民紧跟党的指挥,克服重重困难,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把锦州从一个工业薄弱小城市建设成为了工业发达的地区。在1966年,锦州更是被国务院命名为“大庆式锦州新兴工业地区”。锦州工业可以说是白手起家,从一无所有走到了创下了多个全国第一、填补很多当时的工业空白[6]。在工业建设过程中,锦州人民不怕困难,不怕吃苦,开拓创新,百折不挠,在实践的基础上奋发图强,才取得了一系列的突破和成就。锦州工业的辉煌发展过程、锦州人民所形成的新兴工业精神,是对在锦大学生进行激励教育的优质教育资源。锦州工业为建设新中国、建设强大的中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可以激励大学生努力学好专业知识,学好技能本领,为报效祖国打下坚实基础;锦州人民响应国家政策,敢想敢干,攻坚克难,可以引导大学生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以坚强的意志和无畏的勇气战胜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

三、结合锦州地方文化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

(一)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打好情感和知识基础

高校可以开设专门的地方文化爱国主义教育课程,以锦州地方爱国主义教育资源为内容开发校本特色课程,制定专门的课程教材和课程教学计划,将锦州地方文化以课程的形式的形式纳入整体的爱国主义教育体系中。在锦高校可以将校本课程列为大一学生的必学内容,用必修课程的方式来保证每位大学生都对锦州优秀地方文化有所了解,尤其要引导学生对深深融入锦州血脉中的红色文化有基本的认知。这也可以为学生打下较好的情感共鸣的基础,提高学生对锦州地方文化的认同感和熟悉程度。后续当学生遇见课堂教学中提及过的建筑、地点、人物故事,就会在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倍感亲切,愿意自主的在实际生活中继续探索、深入了解锦州文化中的爱国主义教育意义,从而实现课堂教育的延续,激发、维持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开展丰富课外活动,在实践中体验锦州地方文化

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应该局限于在课堂上,也不应该仅仅用单方面的讲述的方式进行知识的灌输。在学生对锦州地方有了基础的了解和认知后,高校可以组织开展一些课外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验锦州地方文化中的爱国主义基因,加深爱国主义效果[7]。

结合地方文化开展实践活动,应该兼具针对性和普适性。一方面可以利用不同专业的特点,开展一些与专业相关的活动,让学生在接受爱国主义熏陶的同时也进行了专业素养的提升。例如,可以针对旅游专业的学生开展“我是红色小导游”活动;可以针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开展锦州红色景观建模比赛;可以针对教育学类的学生开展主题思政课课程设计活动。另一方面可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开展一些具有普适性的活动,给不同专业、不同学科的学生提供一个在实践活动中促进情感、思想的交流的平台。例如,开展红色景点实地参观活动、红色知识竞赛活动、主题讲座活动。针对性的实践活动主要以班级、学院的形式来组织开展,而普适性的实践活动主要由学校来开展。高校可以把参观在锦重点红色景点作为大学生必须活动,把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纳入综合测评评分;可以充分利用大学生社团在课外活动中的优势,做好爱国主义社团建设,发挥大学社团凝聚学生、组织学生的作用,通过社团把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组织在一起来开展爱国主义实践活动。

(三)深度发掘学生主体作用,在创作、宣传中升华情感

爱国主义教育中,学校、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大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实际教育过程中,大学生的主体作用往往没有发挥出来,主要以被动接受为主。高校可以深度发掘学生主体作用,让大学生以主体的角色来发挥一定“主导”的作用,进行爱国主义“翻转”教育,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学生“主导”不代表着学生可以无限自由的发挥,必须在学校、教师的监管之下进行。

爱国主义教育中,宣传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爱国主义教育本身就是一种精神、意识形态的宣传、塑造。从宣传材料的准备到宣传活动的具体开展,都可以让大学生来尝试“主导”进行。在宣传材料准备环节,引导大学生致力于自主开发贴合锦州地方文化特色的爱国主义精品作品,比如制作锦州英雄人物故事短视频,制作锦州红色景点旅游手册;在宣传活动开展环节,大学生可以采用线上宣讲与线下演讲相结合的方式,在发挥传统纸质媒体优势的同时,用好网络新媒体新技术。大学生以创作者、教育者的身份亲身经历了爱国主义素材的采集、爱国主义作品的创作、爱国主义活动的宣讲,就会加深对锦州地方爱国主义文化的理解,同时升华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同时,大学生也更加了解大学生,所创作的作品、所选用的宣传方式往往在大学校园中更受欢迎、易于推广。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N].人民日报,2019-11-12:6

[2]岳子琪.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爱国主义教学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21.

[3] 柳鹏.辽宁红色文化遗址资源传承与发展研究[D]. 沈阳师范大学,2017:10-16.

[4]刘帅显,郭宝平.李善祥让“锦州那个地方出苹果”[N].辽宁日报,2009-08-03(003).

[5]邝西曦.人民日报客户端“一见”  一字一句有真章 见人见事见精神[J].中国记者,2023,(12):40-42.

[6]胡秋阳.1958—1966年锦州新兴工业的发展及当代价值[J].国际公关,2023,(22):142-144.

[7]卢立波.依托记忆之场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及路径——以“中国文化之旅”为例[J].高校辅导员学刊,2024,16(02):32-38+96-97.

[8]吴雨阳.赓续传统,红色之光照亮奋进征程[N].新华日报, 2024-03-04 (T11).

[9]檀传宝.专题:爱国主义教育研究[J].教育学报,2024,20(01):31.

[10]刘丹阳.以文化旅游为导向的遗址保护与利用研究——以神木杨家城为例[D].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14:9.

作者简介:林子轶(1993-),女,安徽枞阳人,铜陵学院专职辅导员,助教,理学硕士,思想政治教育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