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人员主导的游戏疗法对住院患儿及家属焦虑缓解的作用研究
胡妍
镇雄县中医医院儿科 云南省 镇雄 657200
摘要:目的:分析护理人员主导的游戏疗法对住院患儿及家属焦虑缓解的作用。方法:选取68例住院患儿,时间为:2023年1月—2024年12月,分组依据为计算机随机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护理人员主导的游戏疗法,对比患儿焦虑评分(CAS)、治疗依从性、家属焦虑评分(SAS)。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儿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家属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人员主导的游戏疗法能够有效缓解住院患儿及家属的焦虑情绪,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值得推广。
关键词:护理人员;游戏疗法;住院患儿;家属焦虑
住院患儿在住院期间因陌生的医疗环境、疾病带来的不适感以及对医疗操作的恐惧等因素,往往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1]。同时,患儿家属在照护患儿的过程中,也容易因对疾病的担忧、对治疗方案的不熟悉、对医疗过程的不确定性等原因而产生焦虑[2]。这种焦虑情绪不仅影响患儿的情绪稳定和治疗依从性,还可能影响家属对护理工作的配合程度,从而影响整体治疗效果[3]。因此,本研究以护理人员主导的游戏疗法为干预手段,探讨其对住院患儿焦虑缓解、治疗依从性以及家属焦虑的影响,为住院患儿护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68例住院患儿,时间跨度为2023年1月—2024年12月。采用计算机随机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中男18例、女16例,年龄3-10岁,均值(6.5±1.8)岁;观察组中男17例、女17例,年龄3-11岁,均值(6.8±2.1)岁。对比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P>0.05,可比。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病情变化,按时进行各项护理操作。协助医生进行各项检查和治疗,向患儿及家属解释治疗目的和注意事项。做好患儿的生活护理,包括饮食、起居、个人卫生等。
观察组实施护理人员主导的游戏疗法:(1)游戏前评估:护理人员在患儿入院后,通过与患儿及家属沟通、观察患儿行为等方式,对患儿的年龄、性格、兴趣爱好、病情严重程度等进行全面评估,为制定个性化游戏方案提供依据。(2)游戏方案制定:根据评估结果,护理人员为每位患儿制定专门的游戏方案。例如,对于年龄较小、病情较轻的患儿,选择简单的角色扮演游戏,如“过家家”,模拟医院看病场景,让患儿在游戏中熟悉医院环境和医疗操作流程;对于年龄较大、病情相对较重的患儿,开展绘画游戏,鼓励患儿通过绘画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情绪。同时,在游戏中融入与治疗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训练,如教患儿正确洗手、配合测量体温等。(3)游戏实施:在每天固定的时间段,护理人员带领患儿进行游戏活动,每次游戏时间为30~45分钟。游戏过程中,护理人员积极参与,与患儿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引导患儿充分投入游戏,鼓励患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同时,邀请家属参与游戏,增进亲子间的沟通和情感交流。(4)游戏后总结:每次游戏结束后,护理人员与患儿及家属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对游戏的感受和体验,及时调整游戏方案。同时,对患儿在游戏中的表现进行总结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强患儿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1.3观察指标
焦虑评分:以CAS量表对患儿的焦虑程度进行评估,得分越高表示患儿焦虑程度越严重[4]。以SAS量表对家属的焦虑程度进行评估。得分越高表示家属焦虑程度越严重[5]。
治疗依从性:将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分为完全依从、部分依从和不依从。
1.4统计学分析
以(x±s)表示连续性变量资料,行t检验;用(n,%)表示定性资料,行X²检验,由SPSS25.0统计学软件完成统计,结果为P<0.05时差异显著。
2结果
2.1患儿焦虑评分及家属焦虑评分对比
护理后患儿焦虑评分及家属焦虑评分对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患儿治疗依从性对比
观察组患儿的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本研究表明,观察组患儿的CAS评分在护理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游戏疗法在缓解患儿焦虑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治疗依从性是影响住院患儿康复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年龄较小,患儿可能对医疗操作产生抗拒,影响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的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游戏疗法通过互动和角色扮演等方式,让患儿在轻松的氛围中理解医疗操作的必要性,从而减少恐惧感,提高配合度。例如,在模拟医院场景的游戏中,护理人员可以通过“扮演医生”来引导患儿适应治疗过程,使其更加主动地参与检查和治疗。此外,游戏还能增强患儿的自信心,使其更加愿意接受护理干预。家属在患儿住院期间的焦虑主要来源于对患儿病情的担忧、对治疗过程的不确定性以及对护理工作的不了解。焦虑的家属不仅影响自身的情绪稳定,还可能对医护人员的工作产生质疑,影响医患沟通和护理效果。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家属的SAS评分在护理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游戏疗法能够有效缓解家属焦虑情绪。游戏疗法通过增加家属的参与感,使其在轻松的环境中理解护理工作的意义,同时通过观察患儿在游戏中的表现,使家属对患儿的适应能力和情绪状态有更清晰的认知,从而减少焦虑情绪。护理满意度是衡量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
综上所述,护理人员主导的游戏疗法是一种安全、有效且值得推广的护理干预方式,能够有效缓解住院患儿及其家属的焦虑,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和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对改善儿童住院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阮敏,罗丽莎,万美.沉浸式情景游戏联合内行照顾者介入式护理在重症肺炎患儿康复中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4,37(23):4091-4094.
[2]闫东环.家属参与式护理联合任务反馈式游戏活动对学龄期癫痫患儿不良情绪及适应能力的影响[J].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2024,5(21):186-189.
[3]胡筱蕾,陈婷.治疗性游戏结合精细化护理在日间小儿口腔龋齿手术患儿中的应用[J].川北医学院学报,2024,39(10):1437-1440.
[4]李佩,张瑞霞.趣味游戏式功能干预联合家庭教育-环境改良护理模式对哮喘患儿治疗配合度及症状控制情况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4,9(28):143-146.
[5]郑迎,余冉晖,裘妃,陆彤瑶,孙旦华,吴小花,徐红贞.角色扮演卡牌游戏方案的构建及在扁桃体切除患儿围术期的应用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24,21(09):1106-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