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的成本控制标准与实践

作者

周伟晨

120105198601234832

摘要;本文聚焦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的成本控制,深入剖析成本控制标准体系,包括制定依据、主要内容及动态调整机制;结合工程实践,分析成本控制在应用现状中存在的标准执行不力、管理手段落后等问题,探讨人员素质、市场波动等影响因素;进而提出完善标准体系、强化全过程管理、创新技术方法及加强人才建设等优化对策。本文构建科学的成本控制标准体系并有效落实,是提升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水平、实现企业经济效益与工程质量双赢的关键,为行业成本控制实践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指导。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成本控制标准;优化对策

引言

在建筑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建筑材料价格波动频繁以及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理念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建筑工程成本控制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要素。合理的成本控制不仅能够保障工程项目在预算范围内顺利实施,还能显著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与市场竞争力。然而,当前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的成本控制仍面临诸多挑战,标准体系不完善导致成本管控缺乏统一规范,实践应用中存在执行偏差、技术手段滞后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成本控制目标的实现。

一、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成本控制标准体系

1.1 成本控制标准的制定依据

将多个因素考虑在内,进而提出造价管控目标标准,标准确定的原则就是依据。法律文件,国家以及各省《建筑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建设项目投资估算编审规程》等都规定了关于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控制指标,将造价管控目标标准具体化,给出了相应的法定体系。技术要求与规范,例如我国建筑材料的质量标准、施工工艺的质量标准等,直接决定了管控的具体标准目标,例如建材标准的不同会造成混凝土强度等级标准有高有低,因此,会造成工程造价方面的成本标准存在差异。工程实例,工程的具体规模、建造类别、所处地带的地质条件、所处地带的物价等因素,在物价指数相对较高的地区的一线城市建造大型商业广场项目,因此人工、建材等造价管控目标标准应该明显大于一般地区建设的住宅类建筑物项目。

1.2 成本控制标准的主要内容

投前成本控制标准是在投资决策阶段以投资估算为标准,在10%~20%范围内控制投资估算的偏差,充分考虑项目的功能要求、建设规模、技术标准等,采取类似工程比较、经验概算法等方法科学编制;在初步设计阶段应以概算编制为标准,坚持实行限额设计,加强建筑结构中的钢材用量、混凝土用量等成本的控制;在实施过程阶段应以工程量清单计价的正确、控制工程变更的增减工程款的控制为标准。变更工程款按合同的价款不得超过一定百分比,严格控制材料设备材料费的采购成本、制定供应商比价机制;竣工结算阶段成本控制标准是以竣工结算审核的执行到位与不高估冒算作为标准,工程量计算的正确性、计价的合理性符合合同价款的约定。

1.3 成本控制标准的动态调整机制

成本管控标准不能一成不变,必须是动态标准,动态调整的成本管控标准主要取决于市场因素,建筑材料成本价格变化超过合理范围时,成本管控标准也需要相应修订。政策法律法规的改变也会造成成本管控标准的相应修订,比如施工环保力度加大后对施工所产生的环保成本增加,则相应控制成本标准要做出调整。成本管控标准必须随工程推进情况而变化,一旦出现设计变更、变更后的施工条件变化等原因,应以实际情况对成本管控标准进行动态修正,从而实现成本管控标准与工程的相符合。

二、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成本控制的实践分析

2.1 成本控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现状

很多建设单位都认识到成本管理的作用,在其建筑项目建设各个阶段采取了相应的控制措施。在投资决策阶段,一些企业通过聘请成本控制专家做项目可行性研究和项目投资预估;在建筑项目设计阶段,采用限额设计原则,与建筑项目设计单位签订成本控制责任合同,而在施工阶段,以招标方式选择成本较低的材料供应商,或者采用项目成本管理软件对成本进行管理等。但是在成本管控实际应用的成效上并不明显,一些建筑项目虽然实施了成本控制措施,但是在建筑项目建设过程中也会出现超支现象,可以看出相应的成本管理措施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缺陷。

2.2 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标准执行不落实,企业对成本控制标准认识肤浅,工程中设计变更,工程量增加,造成成本失控;缺失全过程管理,企业往往只重视工程过程成本控制,忽视了工程投资决策阶段及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这期间产生的成本占整个项目成本的比例在70%以上;控制手段不先进,企业采用传统人工核算方式,对成本数据采集滞后、不及时,成本不能进行动态监控。

2.3 影响成本控制效果的因素

人的因素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成本控制的结果,造价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工作态度等因素,都会让项目成本出现漏算、多算、估错的现象,导致成本合同管理控制能力的降低。在管理的模式上,如采用较为落后的分散管理方法,各部门间的信息交流不畅,则可能导致成本控制合力的形成受阻,因此,市场因素,如材料价格、人工费用提升带来的成本难以把控,部分企业缺乏有效的应对市场风险的方式,致使出现超支的情况。

三、优化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成本控制的对策

3.1 完善成本控制标准体系

进一步明确细化成本控制标准,以不同类型的项目作为区分,制定相应的标准,比如住宅项目、商业项目、工业项目分别设定其成本控制标准。加大对标准的宣传学习和培训,定期开展企业员工成本控制标准的学习活动,让员工熟练掌握。实行标准反馈制度,在标准实施的过程中,让一线人员提出该标准执行中发现问题和建议,及时修正该标准。

3.2 强化全过程成本控制管理

投资决策阶段,结合大数据对类似项目的成本进行分析,提升投资估算精确度;设计阶段强化和设计单位的配合,通过价值工程等方式对设计方案进行改进。施工阶段严格进行工程变更审批,建立成本动态监控管理系统,动态掌握项目成本变动情况。结算阶段,聘请第三方进行审核,以确保项目结算的真实性,达到从源头上控制成本的目的。

3.3 创新成本控制技术与方法

推广使用BIM技术,依托三维模型计算工程量、材料用量,减少设计变更导致的成本上涨。运用大数据预测建筑材料价格趋势,早做采购安排,降低采购成本。引入区块链技术,进行合同管理、资金支付等工作的公开透明、溯源可查,提高成本管控效率和安全保障程度。

3.4 加强成本控制人才队伍建设

将人才培养纳入计划内,有计划地组织成本管理人员参加专业技术培训和行业交流,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完善人才竞争政策,对于成绩突出的、在成本控制方面表现好的人员实行奖励,留住和吸纳优秀人才。

结语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的成本控制是一项系统工程,构建科学的成本控制标准体系并有效落实,是提升建筑企业竞争力、保障工程经济效益的关键。通过完善标准体系、强化全过程管理、创新技术方法和加强人才建设,能够有效解决当前成本控制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实现成本控制目标,推动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谷银花.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的成本控制标准与实践[J].大众标准化,2025,(06):152-153+156.

[2]黄普阳.建筑工程中的成本控制和造价管理实践探究[J].建材与装饰,2019,(28):170-171.

[3]孙利明,童志勇.建筑工程中的成本控制和造价管理实践思路略述[J].建材与装饰,2017,(14):186-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