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双减”政策下初中音乐特色社团建设探究

作者

温娟 苏敏

静宁县阿阳实验学校 743400

摘  要:自“双减”政策出台以来,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业负担明显减轻,从而有更多的时间拓展综合素质。而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内开展特色音乐社团,很大程度上平衡了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问题。本文以静宁县阿阳实验学校音乐特色社团发展为例,展开分析研究,旨在通过本案例为更多需要落实“双减”政策的学校作为参考。

关键词:双减;初中;音乐社团;发展研究

引言

为优化教育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根本上减轻学生负担,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要求学校保证课后服务时间,提高课后服务质量。“双减”政策的提出,学生作业过多的现象得到初步环节,艺术教育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开设好音乐社团成为落实政策的重要举措。

一、“双减”政策与音乐社团的联系

“双减”政策要求学校重视课后服务,不单指科任教师指导学生完成作业,还要为学生拓展空间,开展丰富的社团活动。那么音乐社团在开展“双减”工作中有着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放松学生心情

音乐作为非中考学科,学生学习压力小,兴趣浓,本身具有很大优势。它能帮助学生发现、欣赏美,能修身养性、陶冶情操。故学生能通过音乐社团实现快乐学习的心理状态。

2.培养综合素养

“双减”政策的重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仅靠课堂学习不可能实现,还需通过音乐社团培养审美、创造能力。因此两者相结合,在实践过程中,能加速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的全面发展。

二、我校音乐社团开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自“双减”政策出台后,我校积极组建音乐社团。本人为该校一线音乐教师,参与社团工作多年,对学校学情与发展有深入了解。

1.开展现状

我校目前在职音乐教师6名,外聘音乐教师2名,均参与音乐类社团日常教学工作。开设音乐类社团五个,其中包括:民乐社团、古筝社团、合唱社团、舞蹈社团和电子琴社团。

2.存在问题

我校音乐社团发展较稳定,但通过日常教学及学生、家长反馈,仍发现有部分问题需解决完善。

⑴重视程度低:大部分学生能积极配合参与音乐社团活动,而小部分同学有参加不了的情况。本人通过了解发现,这部分学生及家长以“参加音乐社团会影响学习”为由,主观上不愿参与。这是对“双减”政策的误解,是“唯分论”的体现。因此,活动效率会大大降低。

⑵管理较松散:由于课后服务时间较少,个别社团学生数量多,在考勤和管理中工作效率会大打折扣。本人在工作中发现,个别学生无故旷课,擅自呆在班级或校园内游荡,并未按时到社团教室。长久以来,社团活动的自主性优势未能得到发挥。

⑶纳新力度弱:在中小衔接中,音乐社团在小学有基础的人数占比小,并且七年级同学远多于八年级同学,而九年级同学因为中考在即,并未开设社团活动。或是小学有基础的同学选择其他类别社团,未能发挥最大作用。

⑷交流活动少:社团活动虽日常开展,但可供学生们演出、比赛的机会少之又少,大部分社团只能在校内进行交流演出,缺乏往社会拓展的资源平台。

三、“双减”政策下初中音乐社团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音乐社团是音乐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提升学生音乐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上一节中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基于此,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全面推进音乐社团发展,使其充分发挥育人价值。

1.强化思想引导,营造良好氛围。

学校应通过自媒体大力宣传“双减”政策,让社会、学生、家长明确其背后的意义,总结课后服务亮点,打破传统“唯分论”思想,着眼学生全面发展,营造良好教育氛围。

2.建立健全社团管理制度。

任何集体组织都应有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音乐社团也不例外。尤其“双减”政策下强调学生要综合发展,且初中生没有良好的自控能力。因此,加强社团管理显得更为重要。每一个社团负责人都应明确社团管理办法、社团教师职责、学生干部职责。除此之外,还需建立完善的考核、评比、表彰、奖励机制,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提升其自信心,激励并营造良性竞争氛围,促进社团质量提升。

3.加强小学、高中社团衔接。

音乐社团的发展需要循序渐进,是有一定过程的。开展丰富的音乐社团已经让“双减”政策取得初步成效,但学生综合素质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是一项长期工作。要想持续运转,就必须做好各学段衔接,小学学段为初中学段补充,初中学段也可为高中学段补充。其次,社团教师也可在各学段间互相交流轮岗,加强互动。总之,学校要以长远的眼光建设音乐社团,增进不同学段音乐社团的交流与联系,推动人才发展的良性循环。

结语

“双减”政策根本目的在于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和家长“唯分论”的传统思想。自政策出台后,各地区、各学校都在积极响应、落实政策,不断探索总结贯彻方法,推动学校教育。本人作为一名初中音乐教师,积极探究本校音乐社团发展,希望发挥出音乐社团的最大优势,促进“双减”政策落到实处。本文以“双减”政策为背景,围绕我校音乐社团的发展进行探究,在过程中发现一系列问题制约音乐社团的发展,因此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一些建议与对策。希望本论文能够为我校音乐社团的发展提供指导,为同样积极建设音乐社团的学校提供参考,为落实“双减”政策提供案例,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柳苏凌.“双减”下,国乐进校园不妨再“进”一步[J].乐器,2021(10):4-7.

[2]陈茴茴.双减下,校内艺术课程与社团变了吗?[N].音乐周报,2021.

[3]左晓霞.新课标背景下中小学音乐社团的新发展[A].华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经验交流会2021论文汇编(一)[C].2021.

[4]席恒.中小学音乐学科育人视野下的教学规范及实施策略[J].中国音乐教育,2014(03):45-48.

[5]骆彦.成都中小学手风琴社团发展初探[J].黄河之声,2018(03):128.

[6]李燕.中小学音乐社团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甘肃教育,2017(08):25.

备注:本文系甘肃省平凉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一般课题《“双减”政策下初中音乐特色社团建设的实践研究》(课题立项号:PL【2023】GH4019)的重要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