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低段作业设计优化策略
杨培华
大同市平城区十八校御东校区
摘要:“双减”背景下,减负和增效已成为热门话题。然而,过多、重复和机械化的作业使学生感到厌倦。本文旨在探讨“双减”背景下,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减少无效学习,优化作业设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兴趣。
关键词:小学数学;优化作业;减负增效
“双减”背景下,要做到减负增效,有效作业设计是关键。过多、重复或过难的数学作业会使学生感到疲惫,影响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优化作业设计,合理设计题目难度和数量,减轻学生的负担,让他们能够更好地消化和吸收所学知识本文将基于“双减”背景,探讨小学数学作业的优化设计。
一、着眼单元整体,助力核心素养
设计作业着眼于单元整体,统筹考虑各方面因素,包括规划课时分配、布局教学内容、明确单元目标、细化课时目标,以及构建知识网络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路径。以单元为基本单位,选择重组、改编完善或自主开发等形式去构建素养立意的单元作业。
以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的课后作业为例:
如图所示,用小猴装了( )个桃子的筐和小羊装了( )个桃子的筐交换后,两车运的桃子个数同样多。如果你觉得困难,请试试我为你准备的两道辅助题。
1.小猴和小羊谁车上装的桃子多?多多少个?
2.需要交换的两筐桃子的个数相差( )。
通过两道辅助题,学生很容易比较出谁车上的桃子多,多几个,从而发现交换的两筐桃子的个数相差2个,让难题不难,前有铺垫,后有发展,一步一步,水到渠成,顺其自然。
二、创设真实情境,发展核心素养
作业设计应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让学生通过动手做、动脑思考的方式更直观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不是给学生一个明确的答案,而是让他们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提升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以一年级上册《图形的初步认识(一)》为例:
玩转积木,快乐拼搭
三、注重分层作业,体现个性发展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分层作业,针对不同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分层次、分类型布置作业。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就都能在作业中得到锻炼,并实现个性发展。以二年级下册《分米和毫米》为例:
(一)基础性作业,巩固知识。
(二)探究性作业,训练思维。
(三)实践性作业,学科融合。
教师通过设计基础性作业、探究性作业和实践性作业为学生提供了分层学习的机会,提高了作业设计的有效性。学生通过完成相应层次的作业找到学习数学的信心,打牢基础、提高效率、发展能力。
四、巧设弹性作业,减轻学习负担
弹性作业是在学生完成必要的基础性作业后,有选择性地完成适合自己的作业。设计弹性作业为学生提供自主选择的空间,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作业形式来完成,改变学生被动接受作业的状态,在相对自由的环境中缓解了心理压力,也提高了学生写作业主动。
如,苏教版数学一年下册第五单元综合与实践-欢乐购物街设计作业超市: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以“作业超市”的模式布置弹性作业,把选择权交给学生。在活动中练习使用人民币,清晰地理解人民币的进率关系,促成对“多个单位”、“多种付钱方式”、“合理消费”的感悟,使学生更深人感受货币的量感,促进金融素养的提升。
五、提升实践作业,探索多元评价
实践操作类作业能有效地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可感知的经验,有助于深化学生对数学的认识。
例如,在教学“千克和克”等度量衡单位时,要给予学生清晰、易于理解的操作步骤与指南,为不同能力的学生提供适当难度的实践操作任务,还要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得到适当的挑战机会与享受成功的喜悦。
评价时,除了关注学生的操作结果,更应注重操作过程中的策略选择、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操作完成后,必须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在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所用的策略及其效果,以及可能的改进方法,鼓励学生与同伴分享自己的操作经验和心得,鼓励学生在给定的操作任务基础上进行创新和扩展。
结语:
总之,落实双减政策,需要从优化作业设计开始。作业设计需从全局出发,通过减负增效,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合理、更有意义的数学作业,进而达到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在作业数量上做“减法”,在作业质量上做“加法”,努力实现量上精选、质上甄选、式上趣选,充分展现作业的育人价值。
参考文献:
[1]杨成荣.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J].亚太教育,2023(23):56-58.
[2]罗建河,谌舒山.“双减”背景下作业设计:理据与路径[J].当代教育科学,2022(4):52-60.
[3]钟晓武.以提质增效为目标的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J].亚太教育,2023(23):22-24.
[4]林海.减负增效 从优化作业设计开始——谈“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的有效设计[J].名师在线,2022(26):79 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