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精神病院医疗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

作者

朱现荣

景洪市第三人民医院 666100

精神病是一类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及社会功能的疾病,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大和人们对心理健康重视程度的提升,精神病患者数量呈上升趋势[1]。精神病院作为为患者提供专业诊疗服务的核心场所,其医疗质量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康复效果、生命安全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 [2]。然而,受精神病诊疗特殊性、社会认知偏见、资源投入不足等多种因素影响,当前精神病院在医疗质量管理方面面临诸多挑战。深入剖析这些问题并探寻有效的改进对策,对提升精神病院整体服务能力和行业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精神病院医疗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制度体系不完善

目前,许多精神病院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仍存在诸多漏洞。一方面,部分制度内容陈旧,未能及时跟上精神病诊疗技术发展和行业规范更新的步伐。如在新型精神药物的使用规范、心理治疗技术的操作标准等方面,缺乏与时俱进的规定,导致临床实践中医生操作存在不规范现象。另一方面,制度执行缺乏有效监督与考核机制。虽然制定了一系列质量管理制度,但在实际工作中,缺乏专门的监督部门和严格的考核标准,使得制度难以真正落实到位,出现“重制定、轻执行”的情况。如病历书写规范制度要求详细记录患者病情变化,但在实际检查中,仍存在大量病历记录不完整、不及时的问题 [3]。

(二)专业人才短缺与结构不合理

精神病医疗领域专业人才短缺问题突出。一方面,由于精神病诊疗工作压力大、风险高、社会认同感低等原因,导致该领域人才吸引力不足,医学院校精神病专业毕业生数量有限,难以满足实际需求。另一方面,现有人才结构存在不合理现象。高职称、高学历人才占比相对较低,且多集中在大城市的大型精神病院,基层精神病院人才匮乏。同时,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缺乏系统的继续教育和培训机制,导致医务人员知识更新缓慢,难以掌握最新的诊疗技术和理念 [4]。此外,护理人员与医生比例失衡,护理人员工作强度大,且缺乏专业的精神科护理培训,影响护理质量和患者安全。

(三)信息化建设滞后

相比综合医院,精神病院的信息化建设普遍滞后。医院内部信息系统功能单一,各科室之间信息无法实现有效共享,导致患者诊疗信息传递不畅,增加了医疗工作的重复性和出错率。如医生在开具检查单后,检查科室不能及时获取患者的基本信息和病史资料,影响检查效率和准确性 [5]。同时,在患者管理方面,缺乏智能化的管理系统,难以对患者的病情变化、治疗效果进行实时跟踪和分析。此外,信息化安全保障措施不到位,患者的隐私信息存在泄露风险,不仅侵犯了患者权益,也可能引发法律纠纷。

二、改进精神病院医疗质量管理的对策

(一)优化医疗质量管理制度体系

首先,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组织专业人员对现有制度进行全面梳理和修订,结合最新的行业规范和诊疗技术,完善药物使用管理、诊疗操作规范、医疗安全管理等各项制度,确保制度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其次,加强制度执行的监督与考核。成立专门的医疗质量监督小组,定期对各科室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将考核结果与科室绩效、个人职称晋升等挂钩,提高医务人员执行制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建立反馈机制,及时收集制度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制度进行动态调整和优化,确保制度持续有效运行。

(二)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加大人才吸引和培养力度。一方面,通过提高薪酬待遇、改善工作环境、提供职业发展空间等措施,增强精神病医疗领域对人才的吸引力,鼓励医学院校毕业生投身精神病诊疗工作。另一方面,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继续教育和培训活动,如举办学术讲座、进修学习、病例讨论等,帮助医务人员更新知识结构,掌握最新的诊疗技术和理念。此外,优化人才结构,合理配置医生、护士等各类专业人员,加强护理人员的精神科专业培训,提高护理团队的整体素质。同时,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对表现优秀的医务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发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三)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

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引进先进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电子病历系统(EMR)、临床路径管理系统等,实现医院内部各科室之间信息的互联互通和共享。利用信息化技术优化诊疗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如实现电子处方、在线预约检查、检查结果自动传输等功能。同时,建立患者智能化管理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对患者的病情变化、治疗效果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为医生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此外,加强信息化安全保障体系建设,采取加密技术、访问控制、数据备份等措施,确保患者隐私信息的安全,防止信息泄露。

三、结束语

精神病院医疗质量管理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康复和社会的稳定。面对当前存在的制度不完善、人才短缺、信息化滞后等问题,精神病院需从优化管理制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信息化进程等多个方面入手,采取切实有效的改进对策。同时,注重改善医患沟通、强化医疗风险管理、促进多学科协作等关键环节,不断提升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才能满足精神病患者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推动精神病院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雪梅,郭淑琼,洪小美 . 参与管理与护士分层级管理对提高精神病院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 [J]. 黑龙江中医药,2024,53(06):369-371.

[2] 余玉娟 .“两院融合”视域下精神病院发展的策略分析 [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4,15(12):85-88.

[3] 成敬锋,王育红,谢玉娟 . 公立精神病专科医院绩效管理难题对策 [J].现代医院,2022,22(10):1537-1539+1543.

[4] 程丽更 . 探讨风险管理在精神病院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J]. 中国卫生产业,2020,17(16):31-32+35.

[5] 胡亚琳 . 浅析质量控制组织在精神病院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20):182-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