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中物理PBL 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策略

作者

杨博

廊坊市第七中学 065000

引言:高中阶段是学生科学素养形成关键期,而项目式学习 (PBL) 凭借其问题导向、实践体验特点为物理教学提供了新思路,然而当前高中物理教学中普遍存在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现象,学生虽能解答复杂计算题却常缺乏真正探究能力。如何在 PBL 教学模式下有效培养学生物理探究能力,已成为教师需要解决问题,立足教学实践,从探究意识培养、探究方法指导及探究习惯养成三个层面,探讨高中物理 PBL 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策略,以期为一线教师提供参考。

一、探究意识培养,激发学生主动思考

高中物理教师应当结合课程内容设计与学生认知水平相适应悖论或矛盾问题,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此类认知冲突能有效激起学生探究欲望,促使其主动寻求解决方案,教师应关注现实生活与物理学科联系,引入真实情境问题。这种贴近生活教学方式不仅降低学生对物理学科陌生感,更使其认识到物理知识实用价值,增强学习动机重视学生主体地位,鼓励自主设计探究课题。此类自主选题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使其逐渐形成敏锐观察习惯与批判性思维,构建开放包容课堂氛围,鼓励质疑精神。

以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教学为例,教师应当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意识,课堂伊始教师应当播放不同交通工具行驶视频,如高铁、汽车、自行车等询问学生哪种交通工具行进更快,凭什么判断。学生往往会给出基于生活经验答案,此时教师引导思考:如何准确描述物体运动快慢?仅凭感官判断是否可靠?从而引出速度概念必要性。教师应当设计校园定向越野探究活动,将全班分为若干小组,每组需在校园内按指定路线完成任务,并记录各段路程与时间。活动结束后,引导学生思考:谁完成任务最快?如何比较不同路线间速度差异?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区别何在?通过此类问题激发学生思考速度测量与表达方式。教师还应当鼓励学生提出与速度相关现实问题,如为何高速公路设计最低限速?导航软件如何实时计算到达时间?等,激发学生深入探究兴趣。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避免直接给出标准答案而是通过追问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其科学质疑精神与探究意识。

二、探究方法指导,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教师应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科学探究基本步骤,包括提出问题、形成假设、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及得出结论等环节,精心设计实验教学活动提供实践机会。教师应设计层次分明实验活动,从验证性实验逐步过渡到半开放实验,最终实现完全开放实验,注重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力培养,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统计方法、误差分析技巧以及图表制作要领。引导学生掌握多种探究方法与技术如计算机模拟、理论推导等方法,拓宽探究视野构建多元评价体系,通过实验报告、小组展示、创新设计等多种形式检验学生方法掌握程度,引导其重视探究过程而非仅关注结果。

以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摩擦力教学为例,教师应当采用项目式学习方法培养学生探究能力,课堂开始前教师应当设计一项挑战:设计并制作一个能在特定斜面上匀速下滑物体。此任务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摩擦力知识,激发其探究兴趣。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关键:要实现匀速下滑,需平衡哪些力?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有哪些?组织学生进行分组探究,每组需设计实验方案测量不同材料间摩擦因数。学生可利用自制简易测力计、计时器等工具进行测量,收集数据并分析各因素对摩擦力影响。实验过程中教师不直接干预学生操作而是通过巡视观察,适时提出启发性问题:如何保证测量精确性?如何减少系统误差?如何通过多次测量提高结果可靠性?引导学生掌握科学实验方法。数据收集完成后学生需绘制力与接触面积、正压力等因素关系图并基于实验结果设计最终作品。成果展示环节各组需展示其下滑装置并解释设计原理,同学互相评价提出改进建议,教师最后引导学生反思整个探究过程,总结摩擦力规律与实验方法,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科学思维。

三、探究习惯养成,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在高中物理 PBL 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养成良好探究习惯,促进持续发展,培养学生反思总结能力,每次探究活动结束后,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系统反思,包括探究过程中遇到问题、解决策略以及可改进方面等。采用探究日志形式要求学生记录每次实验心得体会,通过持续反思,学生能够逐步认识自身思维特点与不足,形成认知能力为后续学习提供指导。科学研究本质上是集体智慧结晶,合作能力已成为现代科学家必备素质,教师应当通过小组探究形式,让学生体验团队协作过程,在小组中成员需明确分工,共同制定探究计划并通过定期讨论解决遇到问题。

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渗透这些价值观念,引导学生理解科学精神实质,比如当实验结果与预期不符时,应鼓励学生寻找原因而非随意修改数据,当多种解释并存时应引导学生基于证据进行判断而非盲从权威。这些科学态度一旦形成,将伴随学生终身,成为其科学素养重要组成部分。探究过程中常会遇到知识盲点,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请教他人等方式主动获取所需信息,引导学生建立个人知识管理系统,包括学习资源收集、知识点整理以及疑问解决等环节。这种自主学习能力对学生适应快速变化社会环境至关重要。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 , 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 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结论:有效探究能力培养应遵循循序渐进原则,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教师角色需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引导者为学生提供必要支持与资源,评价体系应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全面发展。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实施方法指导、培养科学态度等策略能显著提升学生物理探究能力,促进其科学素养形成。未来可进一步探讨信息技术与物理探究融合路径,以及跨学科探究模式构建,为高中物理教学改革提供新思路。

参考文献

[1] 刘德国 .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 [C]// 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职业教育专业委员会 . 文化企业赋能教育新生态的融合模式与创新实践研讨会论文集.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2025:375-377.

[2] 康成元 .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 [J]. 高考 ,2024,(05):121-123.

[3] 刘辉 .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 [J]. 理科爱好者 ,2023,(04):104-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