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深度融合的策略研究

作者

潘仁财

成都东部新区回龙学校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愈发广泛。本文聚焦于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探讨了融合的重要意义,并详细阐述了多种融合策略,旨在为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教学;深度融合;策略

一、引言

数学是小学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起着关键作用。信息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如多媒体呈现、交互性强等,为小学数学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和机遇。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深度融合的重要意义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强的特点,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相对单一,难以长时间吸引学生注意力。信息技术可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呈现数学知识,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具象化,如在讲解图形的认识时,利用动画展示图形的变换过程,使课堂更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突破教学重难点

小学数学中的一些概念和原理较为抽象,学生理解困难。借助信息技术,能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例如在讲解“相遇问题”时,通过动画演示两人或两车的运动过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路程、速度和时间之间的关系,轻松突破教学重难点。

(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能快速展示大量教学资源,节省教师板书时间。如在复习课中,教师可通过课件快速呈现知识点框架和典型例题,让学生在有限时间内接触更多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借助在线教学平台,教师能及时获取学生的学习反馈,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

(四)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

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方式存在差异。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学习内容和进度。在线学习平台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学生可以反复观看教学视频,强化薄弱知识点,实现个性化学习。

三、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深度融合的策略

(一)利用多媒体资源创设教学情境

1. 生活情境创设

结合小学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的特点,利用多媒体资源创设生活情境。例如在教学“元角分的认识”时,教师可播放超市购物的视频,让学生看到商品的标价、付款及找零过程,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实用性,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2. 故事情境创设

小学生喜欢听故事,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创作有趣的数学故事。如在教授“加减法”时,借助动画讲述“小兔子采蘑菇,先采了 5 个,又采了 3 个,后来吃掉了 2 个,还剩几个蘑菇”的故事,在故事情节中融入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

(二)借助信息技术开展探究式学习

1. 利用几何画板引导探究

在小学数学几何教学中,几何画板是有力的工具。例如在探究三角形内角和时,教师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任意绘制三角形,测量内角并计算内角和,通过改变三角形形状,观察内角和的变化。学生在自主操作和探究中得出三角形内角和为 180°的结论,培养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2. 利用在线平台组织小组探究

教师可借助在线学习平台布置探究任务,将学生分成小组。如在“统计与概率”教学中,教师让小组通过在线问卷收集数据,利用电子表格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然后在平台上交流讨论,共同完成探究报告。这种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三)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互动

1. 利用互动教学软件

互动教学软件如希沃白板,具有丰富的互动功能。教师可在课堂上利用其开展抢答、分组竞赛等活动。如在巩固数学知识时,通过设置选择题、填空题抢答环节,增加课堂趣味性和学生参与度,同时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2. 借助在线投票和问卷

教师可利用在线投票和问卷功能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想法。在讲解新知识点前,通过问卷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和困惑点,以便调整教学策略。在课堂结束时,通过投票让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加深印象。

(四)利用信息技术拓展教学资源

1. 引入优质网络课程资源

网络上有许多优质的小学数学教学课程资源,如“洋葱学园”等平台提供的动画课程。教师可筛选合适的资源补充到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视角。例如在讲解较难的知识点时,让学生观看相关的网络课程视频,从不同角度理解知识。

2. 建立校本教学资源库

学校和教师可共同建立校本教学资源库,将优秀的教学课件、教学设计、学生作品等进行整理和分类。教师在教学时可根据需要随时调用,同时鼓励教师不断更新和完善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教学质量。

四、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深度融合的注意事项

(一)避免过度依赖技术

信息技术是教学的辅助手段,不能替代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应把握好技术应用的度,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和引导,不能让课堂成为单纯的技术展示。

(二)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在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信息技术操作不熟练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从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中受益。

(三)确保信息资源的质量

网络上的信息资源良莠不齐,教师在选择和整合资源时要严格把关,确保资源的科学性、准确性和适用性,避免给学生传递错误或不良信息。

五、结论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为小学数学教学带来了诸多积极影响。通过利用多媒体资源创设情境、开展探究式学习、进行课堂互动以及拓展教学资源等策略,能有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融合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避免过度依赖技术、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确保信息资源质量等问题,让信息技术更好地服务于小学数学教学。未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应进一步探索其与小学数学教学更有效的融合方式,为学生创造更优质的数学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 王竹立.新建构主义:网络时代的学习理论[J].远程教育杂志,2011,29(2):3 - 10.

[2] 祝智庭,管珏琪,邱慧娴. 数字土著何以可能?——也谈数字时代的原住民和移民[J]. 开放教育研究,2016,22(1):10 - 20.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