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语文文学阅读教学研究
章荣
江苏省徐州市新沂海门中学
摘要:在教育改革持续深化的当下,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文学阅读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关键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核心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当前高中语文文学阅读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实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语文文学阅读教学的策略,通过分析现状、明确教学目标与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完善教学评价等方面,为高中语文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以推动文学阅读教学质量的提升,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语文;文学阅读教学;教学策略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目标。高中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文学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板块,优秀的文学作品蕴含着丰富的语言艺术、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多元的文化元素,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通过文学阅读,学生能够接触到多样的语言表达形式,提升语言运用能力;在对作品的分析解读中,锻炼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感受作品的审美价值,提高审美鉴赏能力;领略作品所承载的文化,增强文化传承与理解意识。但在实际教学中,高中语文文学阅读教学仍面临一些挑战,如教学方式单一、对学生个体差异关注不足等,需要教师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以更好地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语文文学阅读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教学目标侧重于知识传授
部分教师在文学阅读教学中,过于关注文学知识的讲解,如作者生平、写作背景、文学体裁特点等,而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缺乏明确、系统的规划。这导致学生虽然积累了一定的知识,但在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和文化理解等方面的发展受到限制,难以将知识转化为实际的素养和能力。
(二)教学方法较为传统
传统的文学阅读教学多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教师在课堂上往往详细分析作品的主题、情节、人物形象等,学生缺乏自主思考和深入探究的机会。这种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难以满足核心素养培养对学生主动参与、深度思考的要求。
(三)对学生个体差异关注不足
学生在阅读兴趣、阅读能力、知识储备和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通常采用统一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部分学习困难的学生可能在阅读中遇到障碍,逐渐失去学习信心;而学有余力的学生则可能觉得教学内容缺乏挑战性,无法充分发挥其潜力,这都影响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三、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语文文学阅读教学目标与内容的确定
(一)明确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目标:引导学生在文学阅读中积累丰富的词汇、多样的句式和独特的修辞手法,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流畅性和生动性。例如,在阅读鲁迅的作品时,让学生体会其犀利、深刻且富有感染力的语言风格,学习运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进行写作和表达。
思维发展与提升目标: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分析、推理、判断和质疑,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比如,在阅读《哈姆雷特》时,鼓励学生对哈姆雷特的人物形象进行多元解读,思考不同解读的合理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目标:帮助学生感受文学作品的形象美、语言美、意境美和情感美,提升审美鉴赏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审美创造,如对作品进行改写、续写或创作文学评论,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力。
文化传承与理解目标: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文化,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培养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包容。例如,阅读古典诗词,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阅读外国文学作品,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特色。
(二)优化教学内容
精选阅读文本:选择具有代表性、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文学作品作为教学内容,涵盖古今中外不同体裁和风格的作品。除了教材中的经典篇目,还可以适当引入一些优秀的课外作品,如莫言、余华等当代作家的小说,以及世界文学名著,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
四、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语文文学阅读教学方法的创新
(一)情境教学法
创设与文学作品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作品的魅力,增强阅读体验。
(二)问题驱动教学法
设计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和探究。问题可以围绕作品的主题、人物、情节、写作手法等方面展开,如在阅读《祝福》时,提出 “祥林嫂的悲剧是由哪些因素造成的” 这一问题,促使学生深入分析小说的社会背景、人物性格和命运等,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五、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语文文学阅读教学评价的完善
(一)评价主体多元化
建立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体系。教师评价要关注学生的阅读过程和阅读成果,包括阅读态度、参与度、对作品的理解深度等;学生自评让学生对自己的阅读表现进行反思和总结,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学生互评则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评价能力。例如,在学生完成文学作品的分析报告后,先由学生自评,再组织小组内互评,最后由教师进行综合评价。
(二)评价方式多样化
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如考试、作业、课堂表现、阅读报告、口头展示等。不同的评价方式可以从不同角度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全面评价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水平。例如,通过考试考查学生对文学知识的掌握和阅读理解能力;通过阅读报告和口头展示评价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六、结论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文学阅读教学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面对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明确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完善教学评价,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主动性。通过有效的文学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核心素养,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教育改革不断推进的过程中,高中语文教师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持续改进文学阅读教学,适应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 王荣生。语文教学内容重构 [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
[3] 余映潮。余映潮的中学语文教学主张 [M]. 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