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语文项目化学习中训练学生思维的策略研究

作者

张福霞

成都市彭州市三界小学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项目化学习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它不仅有助于学生知识的获取,更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深入探讨小学语文项目化学习中训练学生思维的策略,通过分析项目化学习对学生思维训练的价值,结合教学实践提出具体的实施策略,并对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思考与解决,旨在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项目化学习;思维训练;教学策略

一、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已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承担着重要使命。项目化学习以其独特的教学方式,强调学生在真实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来完成项目任务,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等多种思维能力。因此,研究小学语文项目化学习中训练学生思维的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项目化学习对小学语文学生思维训练的价值

2.1 激发思维的主动性

在项目化学习中,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个体,而是项目的参与者和主导者。项目通常基于真实的问题情境,这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他们主动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在 “校园植物调查” 项目中,学生需要自主确定调查的植物种类、制定调查计划、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整个过程都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从而激发了他们思维的主动性。

2.2 培养思维的逻辑性

项目化学习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步骤和逻辑完成项目任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需要对问题进行分析、制定解决方案、组织实施并对结果进行评估。这一系列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 “编写校园故事集” 项目中,学生需要先确定故事主题,然后构思故事内容,按照一定的情节发展逻辑进行编写,最后对故事进行修改和完善。通过这样的过程,学生学会了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提高了逻辑思维能力。

2.3 促进思维的批判性

项目化学习鼓励学生对所学知识和观点进行质疑和反思。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需要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筛选和判断,分析其可靠性和有效性。同时,学生还需要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批判性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在 “环保从我做起” 项目中,学生在研究环保问题时,会接触到各种不同的观点和信息,他们需要对这些信息进行批判性分析,从而形成自己对环保问题的认识和解决方案,促进了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三、小学语文项目化学习中训练学生思维的策略

3.1 精心设计项目主题,引发思维碰撞

项目主题是项目化学习的核心,一个好的项目主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思维碰撞。教师在设计项目主题时,应紧密结合语文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主题。可以围绕教材中的单元主题进行拓展,如在学习了描写四季的课文后,设计 “四季之美 —— 我的摄影与写作之旅” 项目,让学生通过拍摄四季的照片,并用文字描述自己眼中的四季之美。这样的项目主题既与教材内容紧密相关,又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如何用摄影和文字展现四季的特点。

3.2 创设真实问题情境,培养问题解决思维

真实的问题情境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实用性,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教师在项目化学习中应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 “校园图书角的优化” 项目中,教师可以提出 “图书角的书籍借阅混乱,如何设计一个合理的借阅管理系统?” 的问题。学生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需要思考如何分类整理书籍、制定借阅规则、设计借阅登记表格等,通过这些活动,培养了学生的问题解决思维。

3.3 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促进思维交流

小组合作学习是项目化学习的重要形式,它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思维交流和碰撞。教师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时,应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等因素进行合理分组,确保小组内成员能够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明确各自的职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在 “家乡的美食文化” 项目中,小组内成员可以分别负责收集美食资料、采访厨师、制作美食宣传海报等任务。在小组讨论中,学生们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想法,相互启发,拓展了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3.4 运用多样化教学资源,拓展思维视野

丰富的教学资源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维素材,拓展学生的思维视野。教师在项目化学习中应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如图书、网络、实地考察等。在 “探索自然奥秘” 项目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科普书籍,了解自然现象的科学原理;利用网络资源,观看自然纪录片,欣赏大自然的神奇景观;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动植物的生长环境和生活习性。通过多种教学资源的运用,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了解自然,拓宽思维视野。

四、小学语文项目化学习中训练学生思维策略实施的注意事项

4.1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和学习能力都存在差异,教师在项目化学习中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对于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具挑战性的任务,鼓励他们进行深入探究;对于思维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应给予更多的引导和帮助,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4.2 合理把控项目难度

项目难度应适中,既不能过于简单,让学生觉得没有挑战性,也不能过于困难,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教师在设计项目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合理安排项目任务和难度层次。可以将项目分解为多个小任务,逐步引导学生完成,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五、结论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项目化学习为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提供了有效的途径。通过精心设计项目主题、创设真实问题情境、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运用多样化教学资源以及引导学生反思总结等策略,可以激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等多种思维能力。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合理把控项目难度,加强引导与支持,确保项目化学习能够顺利开展,达到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未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项目化学习将不断完善和发展,为学生的思维发展和综合素质提升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刘徽。项目化学习设计:学习素养视角下的国际与本土实践 [M]. 教育科学出版社,2017.

[3] 夏雪梅。项目化学习的实施:学习素养视角下的中国建构 [M]. 教育科学出版社,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