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向导下数字教育资源与情境教学的有效结合在初中历史教学的应用研究
蒋玲
河池市宜州区西屏实验学校 546300
引言
初中历史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历史理解、史料分析与价值判断能力的重要环节,其目标不仅在于传授历史知识,更在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历史同理心和历史责任感。鉴于此,本文选取河池市宜州区三所初中为实验校,依托“智慧历史”平台(该平台整合了丰富的数字教育资源,如互动微课、虚拟仿真系统及数字化档案库等,为教学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持)开展数字资源应用实践,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培养需求,设计并实施了“情境导入—资源探究—成果反馈”三步融合模式,通过对比试验与问卷访谈,验证数字资源对学生主体参与度、历史思维能力和学习成效的促进作用,以期为初中历史数字化教学提供可复制的路径依据。
1 核心素养导向与数字资源整合思路
初中历史核心素养涵盖历史认知、历史思维、历史阐释与历史实践四大维度,要求学生不仅能够准确把握历史事件的发生背景、发展脉络与因果关系,而且要学会运用多种史料进行分析研判,在不同视角下提出富有针对性的历史问题,并结合时代特征与现实意义进行多元阐释与实践探究。数字教育资源种类多样,既有可视化的互动微课,能够通过情境重现帮助学生直观地感知历史场景;又有虚拟仿真平台,可让学生以角色身份参与历史事件模拟,提升思辨能力;还配备了海量的数字化档案与多媒体史料库,为学生提供第一手原始史料与专家解读。以部编版初中历史教材中关于“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单元为例,教学设计应牢牢围绕核心素养,将“古代科技如何影响社会发展”等主题转化为清晰的学习目标;以真实任务为纽带,设计“史实探究”“仿真演练”“数据解读”等协作活动,让学生在运用数字资源的过程中自然生成思维能力;同时,以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既关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参与度、问题提出与史料运用情况,又以成果展示、项目报告或在线测评检验其知识理解与能力掌握。通过“资源赋能—能力生成—资源再生”的循环模式,学生在每一次探究完成后既能回过头去反思资源使用方式与学习策略,又能将自身生成的研究成果或心得上传至共享平台,成为下一个学习节点的资源,真正实现数字资源与核心素养的有机协同与动态共进。
2 问题情境下的互动微课应用实践
在历史课的开篇导入中,教师利用短视频、动画情境或三维建模等互动微课资源营造历史氛围,使学生在“沉浸式”场景中建立初步历史问题意识。例如,在讲解部编版初中历史教材中关于“古代战争”的内容时,教师可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再现古代城墙防御与攻城实景(此情境虽非直接出自教材,但紧密关联教材中关于古代战争防御体系与技术的知识点),引出“古代战争技术与社会变迁”这一探讨主题,引导学生思考战争技术如何推动社会进步或引发变革。随后,学生分组观看微课,并通过在线测评与即时反馈系统完成对关键知识点的自我检测。此环节不仅激发了兴趣,还为后续史料探究与深度讨论奠定了认知基础。
3 探究活动中的虚拟仿真资源整合
在核心问题研究阶段,教师引入虚拟仿真平台,通过仿真应用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与“模拟实操”中获取第一手体验。以部编版初中历史教材中“丝绸之路”的相关内容为基础,设计“古丝绸之路贸易”仿真活动为例,学生可通过仿真系统担任商队队长,制定路线、选择物资并在多场景下与虚拟商人进行谈判,直观感受地理环境、交通方式与文化交流对历史演变的影响。该环节中,学生需运用历史思维对决策结果进行反思,并在在线协作白板上共享数据与分析结论,培养团队协作与史料解读能力。
4 数字化档案在成果反馈与深化中的价值体现
在学习成果展示阶段,学生利用数字化档案库检索书信、碑铭、文书等原始史料进行多源佐证,并通过可视化工具将分析结果以电子画卷、时间轴或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例如,在探讨部编版初中历史教材中关于“明清时期的社会变化”时,学生可利用数字化档案库中的相关史料,分析这一时期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及其原因。教师通过平台批注与同伴互评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历史阐释与价值判断,将个性化成果与核心素养维度挂钩,实现学习过程的闭环反馈。此环节锻炼了学生的信息素养与创新表达能力,使其在“精英评审”与“公众分享”双重场景中接受综合评价。
5 教师发展与平台支撑的可持续推进机制
数字资源的有效应用离不开教师专业能力的持续提升与技术平台的稳定支撑。研究中,学校定期开展校本培训,邀请专家与骨干教师分享数字化教学案例,并组织线上研修与资源开发工作坊,推动教师由“技术用户”向“教学设计师”
转变。平台方面,通过数据接口与学情分析模块,实现对教学过程的实时监控与决策支持。结合教师的教案库与资源库建设,形成可共享、可迭代的课堂资源生态,为初中历史数字化教学的长效发展提供了制度化保障。
结论
本文基于核心素养导向,提出并验证了数字教育资源在初中历史课堂的创新应用模式,通过互动微课的情境导入、虚拟仿真的探究实践与数字档案的成果展示三步融合,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与学习积极性。研究表明,数字资源与课堂教学的深度整合,需要问题驱动、任务牵引和评价引导的整体设计,并依托教师专业发展与平台数据支撑形成可持续推进机制。未来,随着5G、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的进一步应用,初中历史课堂数字资源的智能化推送、个性化学习路径与跨校协同研学将成为趋势,有望为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历史担当的新时代中学生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车鑫 . 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纪录片的运用——以《中国通史》的运用为例 [J]. 求知导刊 ,2025,(13):71-73.DOI:10.14161/j.cnki.qzdk.2025.13.049.
[2] 丁勇刚 . 启发式教学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实践应用 [J]. 中小学班主任 ,2025,(04):85-87.
[3] 贾文娟 .“文化润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路径 [D]. 西南大学 ,2024.DOI:10.27684/d.cnki.gxndx.2024.004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