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与布置
谢芳
贵州省黔南州贵定县第二小学551300
摘要: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关键学科,其作业设计与布置不仅是巩固学生知识、提高技能的手段,更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作为小学教育中数学学习的重要一环,小学数学作业应在更切合核心素养的基准要求上进行优化调整,以期提升作业的有效性与可信度,促进学生的预习及复习能力的培养,从而引领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向更加理想的方向迈进。下文分析数学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旨在为相关教育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布置
引言
作为现阶段小学教育改革的风向标,数学教师要在日常授课过程中,能通过自主、合作等方式,实现对数学教学方式的优化,确保学生加深数学概念的认识的同时,为其形成坚实的数学基础提供强大助力。数学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对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严谨精神的养成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教师作为数学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应严格按照强化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彻底摒弃“机械式”的作业,积极探索完成“减负增效”目标的新路径,以便作业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成为小学生认知能力与数学技能得以提升的重要力量。
1数学核心素养下优化作业设计的重要性
教育改革聚焦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和发展,对作业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优化作业设计是落实“双减”政策的重要内容,符合“减负增效”的教育诉求,也是素质教育理念下的必然选择。对于小学数学学科来说,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至关重要,不仅包括学生对知识层面的理解与掌握,还涵盖数学方法、思想及应用意识。数学作业是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科学合理的作业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能起到巩固旧知识、拓展新思维的作用;不合理的作业设计往往盲目增加数量,却忽视了形式和质量,容易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厌倦感。因此,从数学核心素养的视角出发,教师需要优化作业设计。一方面,借助数学作业帮助学生完成对数学知识的内化和巩固;另一方面,让数学作业成为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的重要方法。
2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作业内容单一。教师设计的作业主要以课后的习题、练习册的习题为主,计算题居多,内容单一,重复习题多,很少会设计一些拓展性作业。其主要原因是这样设计作业对教师来说比较轻松,就课本论课本,可以信手拈来,且不会被领导检查出问题,批改起来也轻松简单,某种程度上还会被认为是课堂教学效果好、学生掌握好的表现。
3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与布置策略
3.1丰富作业内容,联系学生实际生活
数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无处不在,教师要加强作业设计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看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生活化的作业内容不仅能大大丰富作业内容的来源,提高作业的趣味性和吸引力,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二》为例,“双减”政策要求低学段不布置书面作业,教师可以设计充满趣味的实践作业或探究作业:寻找家校路上有哪些图形?观察家中常见生活用品的形状,并用画笔画下来。放学路上,学生就会留意观察:三角形的路标、圆形的红绿灯、长方形的广告牌等。回到家中,他们还会发现圆圆的盘子、钟表,长方形的牛奶箱、正方形的快递盒,等等。学生将自己的发现画下来,就会呈现出一幅色彩鲜艳的生活场景图。这样的作业不仅能帮助学生加深对图形的认识,还能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些充满生活气息的任务。比如,让学生用所学图形设计一款喜欢的玩具、家具、房子等,能使学生自然地联想到玩具、家具或建筑中的图形元素,体验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同时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作业内容与生活相联系,丰富而具体,没有固定答案对学生思维的限制,能够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也充满乐趣。学生分享彼此的想法和创意,能够极大地调动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3.2数学作业的设计要富有趣味性
在探索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时,不可忽视的一大原则是:作业设计必须兼具趣味性与教育意义。这一理念的实现,要求教师深度挖掘数学本身的魅力,转化为学生能亲身体验并乐于探索的学习活动。创设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情境的设置需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如通过设计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概念的应用,从而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可以要求学生设计一个节省家庭开支的计划,通过计算比较不同方案的成本,既锻炼了其数学技能,又增强了数学的实用价值感。
3.3设计分层作业
现在都是班级授课制,布置作业也是以班级为单位的,在教学过程中很难照顾到学生的个体需要和个体差异。在“双减”背景下要减负提质,在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同时,更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作业要求,作业既要有统一的要求,也要有让学生选择的余地。这就要求教师要对各个层次的学生进行合理划分,然后进行分层作业设计,为每一个学生设计适合他们能力的作业,以实现所有学生能力的提升,不会导致学生两极分化现象的出现。此外,作业内容可以有梯度地进行划分,如可以分为基础类、提高类和拓展类。其中基础类为必选题,提高类和拓展类为自选题。
结语
总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要指向素养生长。指向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如果我们能够较好做到上述作业设计的六种思路,那么我们的数学作业就指向素养生长,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就会不断提升,核心素养就会得到持续、和谐、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钟珍连.聚焦核心素养,提升运算能力:旨在培养运算能力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2(38):86-90.
[2]陈祥彬,陈思怡.“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研究(二):基于核心素养的作业类型设计[J].小学数学教育,2022(5):4-9.
[3]鲜文玉.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课堂作业设计策略[J].小学数学教育,2022(11):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