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活实践理念的幼儿园生态课程实践研究
任晓华
山西省运城市河津市市直机关幼儿园 043300
摘要:生活实践理念将生活、实践与教育融合,形成在生活实践中开展教育引导的育儿模式。尤其在生态课程教学中,需要立足生活实践理念将教学融入生活与实践活动,关注幼儿能力与素养,社会适应能力及团结协作能力等。本文针对基于生活实践理念的幼儿园生态课程实践策略进行讨论,提出实践教学建议。
关键词:生活实践理念;幼儿园;生态课程;实践研究
引言
《3-6岁幼儿教育发展纲要》指出需要在幼儿园教育中开展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教育认知,促使幼儿在实践活动探究与思考中,建立对保护环境与生态的认知,懂得人与自然的紧密关系,获得劳动与德育融合的教育模式。为此,需要立足生活实践理念,将生活、实践活动与教育融合,形成在实践互动中开展教育渗透、利用生活实践加深知识理解的育儿模式,为生态课程注入新的活力与生命力。
一、基于生活实践理念,建立生态课程主题
在幼儿园生态课程教学过程中,借助生活实践理念开展实践活动需要主题思想的引导,促使幼儿懂得实践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加深生态理念渗透。为此,教师基于生态课程教育目的设置生活实践主题,在对主题进行研究与理解中促使幼儿建立初步的生活实践认知,激发幼儿参与主动性与积极性[1]。在本次的生态课程教学中,教师立足生活实践理念,建立“农场生活我体验”的主题思想,同时引导幼儿思考关于农场的活动与劳动,让幼儿对种植、养殖等活动建立基础认知。同时践行生活实践理念的内涵,突出生活即学习、生命即成长的理念。
二、构建情境引导环节,建立生活实践认知
在生活实践理念指引下,教师根据生态课程主题构建情境引导环节,促使幼儿借助情境观看和了解,对生活实践、劳动过程建立基础的认知,获得对生活经验的初步积累[2]。同时,教师根据视频情景、生态课程主题启发幼儿畅想生活实践劳动过程与情节,并借助语言表达分享观点看法。形成由思想层面的认知转变为实践行为理解的过程,促使幼儿在语言表达中形成对劳动实践行为的学习,为开展实践探究活动提供思想及理论基础。例如,使用多媒体播放种植树苗的视频情境,展示翻地、整畦、挖坑、播种、浇水、施肥等种植环节,让幼儿对种植过程进行观看、思考、理解与学习,获得基础的劳动意识,懂得种植树苗的基本操作步骤。之后,教师引导幼儿回忆劳动注意事项,促使幼儿懂得劳动过程的复杂性、谨慎性、安全性,同时激发幼儿探索田园生活、开展生活实践的热情与兴趣。另外,教师引导幼儿阐述种植树苗的过程,在发展幼儿语言能力的同时,强化劳动教育,提高幼儿对生活实践行为的思考,为生活实践活动的开启提供知识、理论基础。
三、开展生活实践活动,感受田园劳动生活
幼儿园生态课程的开展需要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幼儿体验生态环境与人类的关系,因此,立足生活实践理念建设生活实践活动,可以让幼儿在劳动、实践、探究、思考中建立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进而懂得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3]。在本次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农场生活我体验”的主题思想带领幼儿体验农场劳动过程,引导幼儿亲自种植树木、饲养小动物,获得对自然的深度认知,建立对生物的保护思想,产生对生命的敬畏之情。教师带领幼儿在幼儿园的空地上种植应季蔬菜,为幼儿颁发小铲子、小水壶、蔬菜幼苗等,引导幼儿回忆种植树苗的过程,在幼儿参与种植的过程中教师示范种植第一棵蔬菜的步骤,引导幼儿观看。然后教师指导幼儿开展蔬菜幼苗种植,首先第一个幼儿用小铲子挖坑;然后其他幼儿扶好蔬菜幼苗,另一个幼儿用小铲子轻轻的向坑中填土;最后一个幼儿用小水壶洒水。这样一个完整的种植蔬菜幼苗的过程就完成了,之后教师引导其他幼儿继续种植其他蔬菜、果树,如山楂树,桃树,苹果树,梨树,石榴树,樱桃,甜柿子树等。
另外,教师引导幼儿在幼儿园饲养小兔子、大白鹅等小动物,每天幼儿将家里的蔬菜叶子带到幼儿园,给小动物喂食。促使幼儿建立对小动物的照顾过程,在观察小动物成长过程中让幼儿建立对生命的敬畏之情,懂得生命的珍贵,进而保护小动物、尊重他人的生命。通过开展生活实践活动,让幼儿在生活劳动中体验中自然与环境对人类及动植物的重要作用,感知到生态平衡的重要性,达成对生活实践理念的践行。
四、自主填写观察记录,感悟生命与生态
在幼儿种植蔬菜、果树,养殖小动物后,还要肩负养护与照顾的责任,才能促使幼儿建立生活实践的完整体验过程。为此,教师根据幼儿开展生活实践的内容制作观察记录表,详见表1,并对幼儿进行分组,每天由不同小组填写观察记录表,引导幼儿每天观察、记录,在生活实践参与中获得对生命的深度理解。进而巩固生态课程教育目的,引发幼儿对劳动的积极参与性,对生命和生态的深刻感悟。
在幼儿填写观察记录表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动植物周围的环境,尤其观察蔬菜种植区域的环境。教师引导幼儿回想在种植蔬菜、果树前,每到刮风的天气,幼儿园的环境如何?是否尘土飞扬?在种植蔬菜与果树后,到了春天多风的季节还会有那么多的灰尘吗?环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幼儿借助教师的问题对生活环境进行回忆与思考,发现种植后灰尘似乎少了。教师此时就要将植树造林的积极影响进行分析,让幼儿懂得生态平衡的基本含义,达成生态课程的教育目的[4]。
五、总结
基于生活实践理念的幼儿园生态课程实践,不能局限于理论研究与传递,更重要的是进行生活实践探究,在劳动参与体验中获得对生命的敬畏,对生态平衡的维持、对环境保护的思想认知。通过实践参与才能引发幼儿的思考与关注,获得在体验参与中的感悟学习过程。规避理论传递的浅层次领悟弊端,达成在生活实践中践行生态认知、敬畏生命、热爱劳动的教育行为。
参考文献:
[1]金晓青.生态教育理念下幼儿园田园课程建设分析[J].智力,2024,(25):65-68.
[2]王秋平.“生态教育”理念下幼儿园劳动课程创新建构策略研究[J].读写算,2024,(24):112-114.
[3]郭子啸.生态种植其乐融融——幼儿园种植课程建设实践与探索[J].读写算,2024,(19):11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