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建施工中的防水防渗工艺质量控制策略探讨
朱涛
中交一公局第六工程有限公司 天津市滨海新区 300451
摘要:加强防水防渗施工,对于保障建筑物的安全运行和延长其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围绕房建施工中的防水防渗问题展开探讨,在分析了房建施工中渗漏问题出现的原因后,详细阐述防水防渗工艺质量控制的优化措施,包括加强设计环节防水防渗措施的优化、防水材料的合理选择、完善施工质量监督与验收机制措施,旨在为提高房建施工防水防渗水平、保障房屋质量提供借鉴。
关键词:房建;防水;防渗;质量控制
引言
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正迅速推进,各类建筑如高层住宅和商务写字楼的建设数量显著增长。然而,由于项目资金限制,企业对经济利益的追求,以及施工技术的局限性等因素,一些房屋建设项目的质量无法得到充分保障。这些问题若长期存在,将对房屋建设项目的正常使用产生负面影响。鉴于房屋建设项目数量的持续增长,如何在建筑房建施工中有效防止渗漏已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1房建项目施工中防水防渗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房建建筑工程中,质量控制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一环。它能够保证施工过程和成果的质量,避免因质量问题引发的安全事故和工程质量问题。质量控制的实施可以有效地提高工程品质,使建筑物能够满足设计要求和使用需求。如果质量控制工作不到位,可能会导致成本增加、工期延误、施工质量下降等问题,严重的甚至会导致重大事故的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
质量控制不仅有助于保证施工质量和提高工程品质,还能够为建筑企业赢得良好的声誉和信誉,提高市场竞争力。同时,良好的施工质量还能够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降低因质量问题产生的维修和赔偿成本,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因此,质量控制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可忽视。只有通过科学、规范的质量控制措施,才能够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工程品质,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和安全要求,为社会和企业带来实际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房建施工中的防水防渗工艺质量容易出现问题的原因
2.1设计考虑不足原因
部分房建设计人员在进行防水设计时,对建筑物的防水等级、设防要求等问题考虑不全面。屋面排水坡度设计过小,容易导致积水,增加渗漏风险;外墙门窗洞口等部位的防水构造设计不当,未能形成有效的防水屏障。同时,对一些关键节点部位,如对女儿墙、檐口、变形缝等处进行设计时,缺乏详细的构造做法说明,容易引发渗漏。
2.2材料原因
市场上的防水材料种类繁多,质量参差不齐。一些施工单位为降低成本,选用质量低劣的防水材料。这些材料的耐久性、耐水性等性能较差,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老化、开裂等问题,导致防水失效。此外,不同部位的防水工程对防水材料的性能要求不同。如果材料选用不当,就无法满足实际工程的防水需求。
2.3后期维护原因
建筑物在交付使用后,由于后期维护管理不善等原因,也容易导致渗漏问题的发生。如屋面杂物堆积、排水管道堵塞,长期积水会破坏防水层。外墙遭受外力撞击,开裂后未及时修复,雨水容易渗入。
3房建施工中的防水防渗工艺质量控制策略
3.1加强设计环节防水防渗措施的优化
建筑工程房建防水防渗工程中,设计环节是决定防水效果的首要因素,其优化不仅需要完善设计理念,还需结合科学技术进行深度解析与改进。设计阶段必须充分考虑工程所在地的水文地质特性,包括地下水位、渗透性土层及水压变化等因素,通过详细的勘察数据为设计提供依据。例如,对于地下水中含有的腐蚀性离子浓度较高的区域,设计需选用具有抗化学侵蚀能力的防水材料,以避免因材料降解引发的渗漏。特别地,在硫酸根离子环境中,普通混凝土可能发生化学反应,生成膨胀性产物石膏和钙矾石。在节点设计上,优化关键部位的防水处理是防止渗漏的核心。设计方案应加强对后浇带、变形缝及穿墙管道等隐蔽部位的防水结构设定。比如,在后浇带中,可采用双层防水结构并增加遇水膨胀止水条,以确保水密性和结构稳定性。设计需兼顾施工工艺的可操作性,避免因过于复杂或不切实际的方案导致实际施工偏差。例如,在采用防水涂料时,设计需明确涂层厚度要求,并考虑不同材料的相容性,以避免因涂料与混凝土基材发生化学反应而削弱粘附性。
3.2提高防水材料的选择与规范使用
建筑工程房建防水防渗工程中,防水材料的选择与规范使用是确保防水效果的基础性环节。然而在实际施工中,由于材料选择不当、性能匹配不足以及施工环节中的不规范操作,往往会导致防水效果不理想。因此,优化防水材料的选择与使用不仅需要从材料性能入手,更需建立一套科学、系统的管理体系。防水材料的选择应以工程具体需求为依据,同时充分考虑地下室所处的环境特点、使用功能及长期耐久性。例如,在地下水含有高浓度腐蚀性离子的情况下,应优先选择具有抗化学侵蚀性能的防水卷材或涂料。聚氯乙烯(PVC)防水卷材因其抗拉强度高、耐腐蚀性强而成为一种常用选择。此外,对于需要高抗裂性的部位,例如地下室后浇带,可采用遇水膨胀止水条或注浆式密封材料,以增强水密性。材料性能的优劣还与其配方结构直接相关。例如,高分子防水涂料通过化学反应形成的致密交联网络能够显著提高抗渗能力。
在确保材料选择科学合理的前提下,规范化使用防水材料是提升防水效果的重要环节。防水卷材的铺设必须遵循基面清理、涂刷基层处理剂、精确对缝等标准化流程。如果在潮湿基面上施工,粘结性能可能因材料吸水膨胀而下降。防水涂料在施工中对搅拌比例和厚度的控制至关重要。以聚氨酯涂料为例,其主剂和固化剂的配比不当可能影响成膜效果,从而削弱防水性能。当反应不完全时,涂层内部可能残留未反应物质,导致涂层强度不足甚至开裂。在多层涂刷过程中,每层必须完全固化后再进行下一层施工,以避免因溶剂挥发不完全而影响涂膜质量。材料入场开始,需对其性能指标进行全面检测,包括抗拉强度、延伸率、耐水性等项目,确保其符合国家及行业标准。在现场施工中,质量监控还应包括对材料存储条件的检查,特别是防水卷材和涂料类材料的温湿度管理。若材料暴露于高温或潮湿环境,可能发生性能退化。随着工程需求的不断变化,新型防水材料的研发与推广成为提高地下室防渗性能的重要手段。例如,自愈合材料的应用已逐步进入实际工程。这类材料通过纳米微胶囊内的反应性物质在裂缝处释放,可以自动修复小范围的开裂和渗漏,从而增强结构的整体防水性能。
3.3完善施工质量监督与验收机制
建筑房建防水防渗工程中,施工质量监督与验收机制的完善是保障工程质量的重要保障。应推行全过程施工质量跟踪管理,确保各环节均有据可查。具体而言,需在每一道关键工序中引入监控与反馈机制,例如在混凝土浇筑前对模板、钢筋及基面的质量进行全面检查,在浇筑过程中实时监测混凝土振捣密实度与均匀性,并通过超声波、红外扫描等技术动态追踪施工质量。对于涉及防水材料铺设的工序,需记录基面处理、材料涂刷厚度及搭接宽度等细节,避免隐蔽性质量问题。全过程跟踪的核心在于构建一套闭环管理模式,在发现问题后迅速整改,并以数字化手段记录整改过程,确保质量管理的可视化与可追溯性。规范分部分项工程验收制度是提高工程整体质量的重要措施。在具体执行中,可将防水施工验收细化为多个环节,例如基面处理验收、防水层施工验收以及最终渗漏试验等。针对渗漏试验,可采用长时间静水试验与动态压力试验相结合的方式,以充分检验防水性能。在验收过程中可以引入第三方专业检测机构,通过其独立评估提升验收结果的公正性与权威性。
结束语
房建工程中的防水防渗问题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质量问题,涉及设计、材料、施工和维护管理等多个环节。通过合理的设计、选择优质的防水材料、改进施工工艺、加强质量控制和后期维护管理等一系列优化措施,可有效降低渗漏风险,提高房建工程的质量。在今后的房建工程施工中,应不断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防水防渗施工技术和管理体系,为建筑使用者创造更加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1]马慧.防水防渗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应用[J].建筑与装饰,2024(11):166-168.
[2]韦应忠.房建工程中的防水防渗施工技术研究[J].陶瓷,2024(9):182-185.
[3]赵亚玲.房建施工中防水防渗施工技术的有效运用[J].建筑·建材·装饰,2024(12):193-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