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身认知视角下阿来《云中记》探析
黄开来
云南师范大学 云南省昆明市 650500
引言:
自 Lakoff 和 Johnson 将认知科学划分为第一代与第二代后,Howard 提出第三代认知科学概念 [1]。20 世纪 60 年代,受笛卡尔身心二元论影响,第一代认知科学以“计算机隐喻”为基础,遵循表征计算理论,认为认知本质是大脑内的计算活动,与身体、外部物质无关。20 世纪 80 年代,第一代认知科学因割裂心智与外部世界遭批判,第二代认知科学借现象学视角转向海德格尔式研究范式,关注身体重要性,具身认知观应运而生。具身认知理论指出:“计算不是理解和建构认知活动的唯一方式,认知活动离不开生物大脑,且与人类身体及所处环境互动密切”,即“大脑嵌入身体、身体嵌入环境,构成一体的认知系统”[2]。
阿来是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学作家,依托藏地文化背景创作。其 60 岁时推出的《云中记》,以地震为线索,讲述云中村与最后一任祭师阿巴一同消逝的故事。现有研究多从灾难文学、民族文化认同等角度切入,具身认知视角的研究较少,故本文借此视角赏读作品,探索跨学科美学探析路径。
一、具身认知视域下《云中记》中的概念隐喻化探析
具身认知观认为,认知与心智活动是大脑、身体、环境的交互作用,强调身体形态、感知运动系统及神经系统对认知的影响,人类认知处于三者耦合的动态系统中。在概念与思维层面,具身认知主张人以体式认识世界 [3],概念与思维的实现需依托个体感知觉运动经验,而非抽象符号。
Lakoff 和 Johnson 在具身认知背景下提出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认知工具,人们借助具体、有形的始源域概念,理解抽象、复杂的目标域概念[1],抽象概念建构与思维实现均依赖概念隐喻化。
《云中记》中,阿来通过阿巴的身体经验构建云中村文本空间。开篇描写阿巴返回地震后的云中村:“道路蜿蜒在陡峭的山壁上。”“风从看不见的山顶上吹下来,带着来自雪山顶上的寒意。”“鞍子上的皮革,还有鞍上那些木头关节,咕吱咕吱 —— 好像是耸起又落下的马的肩胛发出的声响。”“他闻到了牲口汗水腥膻的味道。”[4] 这段文字以阿巴的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引发读者感知共鸣,完成文本空间构建,印证了具身认知“概念与思维需经身体经验实现”的观点。
阿来也巧用隐喻构建概念。描写地震前云中村:“那是移民离开云中村的前一年,就在这座山上,只不过不是在这里 —— 这个岩层裸露,山体开裂,植被稀疏的地带。这是在云中村下方。地震来时,他是在云中村上方。那里植被丰茂,空气湿润。…… 同一座山,山上与山下是两个世界。云中村恰恰就座落在这两个世界中间。”[4] 此处运用垂直空间隐喻,因人类受物理空间与身体结构影响,“上”常关联积极概念,“下”关联消极概念 [5]。阿来将“山上”与生机联结,“山下”与毁灭联结,云中村处于中间,暗示其消逝命运。此外,书中多次描写云中村人的味道:“云中村的人和东西,包括食物在内,总是带着特殊的气味。衣服上有陈年油脂的味道。茶水和食物中,有着动物的味道。”[4]嗅觉、味觉经验构建了“云中村的人和东西”的抽象概念,也助力阿巴及村民完成身份与文化认同。
二、具身认知视域下《云中记》中的具身记忆探析
具身记忆聚焦身体及感觉运动过程在记忆中的作用,认为操纵个体身体状态、具身特征等,会影响记忆的效价、效率与内容 [6]。在具身认知视角下,记忆过程需融合多模态成分,与感知觉运动经验、环境互动,记忆提取时会激活编码存储时的感知觉运动经验,其研究范式包括模拟范式、启动范式、隐喻范式等,涉及编码特异性原理、启动效应。
《云中记》中,阿巴关于地震及村中人事的记忆是叙事线索。开篇阿巴重回云中村时,“地震在爆发前的几分钟,几秒钟,他就被这种味道包围站在天空下,那是攀爬更高山道的时候,累了,他站在山道拐弯处休息。他用手卡住腰,望向深深的峡谷,望向峡谷底部的岷江,再抬头仰望上方的雪山。雪山上方停着又亮又白的云团。汗水淋漓的马也停下来,它们身上浓烈的腥膻味就聚拢过来,包围了他。”[4] 从具身记忆看,模拟范式认为记忆痕迹包含身体姿势 [6],阿巴重回途中模拟了地震时的姿势,复现记忆;启动范式强调社会意义与情绪的影响,阿巴为安抚亡魂回程,悲痛基调使其易激活地震消极记忆。
总结与展望
从具身认知视角看,《云中记》中阿来对感知觉经验与环境的描写,契合具身认知逻辑。无论是阿巴的认知活动,还是读者的沉浸式认知,均通过具身化文本建构实现。本文完成了具身认知视角下《云中记》的初步探析,未来可结合具身认知理论,对文学文本展开更深入的跨学科研究。
参考文献:
[1] 殷融 , 苏得权 , 叶浩生 . 具身认知视角下的概念隐喻理论 [J].心理科学进展 , 2013, 21(02): 220–234.
[2] 郑皓元, 浩生, 得权. 有关具身认知的三种理论模型 [J]. 理学探新 , 2017, 37(3).
[3] 葛列众溦 , 甜甘 . 道德具身认知的理论研究 [J]. 心理与行为研究 , 2016, 14(6).
[4] 阿来 .《云中记》[M].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 2019: 1–400.
[5] 国速 , 靖淑针 , 范宁 . 水平和垂直的空间朝向对道德判断的影响[J]. 心理与行为研究 , 2024, 22(5).
[6] 金雨薇, 孙潇, 宋耀武. 具身记忆及其内在机制 [J]. 心理科学进展 , 2022, 30(11): 2497–2506.
作者简介:黄开来(1998.5),女,汉族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发展与教育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