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双减”新程:中小学自主学习力的培育与实践探索

作者

张绮珊

浙江海洋大学师范学院 浙江省舟山市 316000

一、“双减”政策下中小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双减”政策聚焦于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作业负担及校外培训负担,为中小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带来了深刻变革。具体而言,低年级学生不再被书面作业所束缚,考试频次也大幅降低,学校教学愈发注重通过兴趣激发、合作探究等多元化方式引导学生学习,致力于为学生个性发展创造条件,唤醒其内在学习动力,推动“全面发展”教育理念落地生根。

自主学习能力对于中小学生的学习历程意义非凡。以中学生为例,随着课程难度的拾级而上,若缺失自主学习能力,在知识点的前后衔接过程中极易出现断层,导致学习进度受阻;而小学生倘若能在启蒙阶段养成自主学习习惯,便能为中学阶段的学业过渡筑牢根基。但从现实情况来看,部分学生存在学习动机模糊的问题,学习行为多是出于对师长的应付心理;在学习方法上,陷入死记硬背的困境,难以灵活运用知识;时间管理方面更是意识淡薄,作业拖延现象屡见不鲜。针对这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亟需通过科学、系统的培养方案加以改善。[1]

二、“双减”政策下中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有限性

人的自主不可避免地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与制约。而学校教育特殊的规定性会对学生自主学习产生一定程度上的设限。“双减”背景下,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自主学习设定阈限,是基于教育性与现实性的考量。我们不能因为学生理性的不完善而否定其自主性,也不能无视其有限性而有所夸大。[2] 他们的学习内容、学习进程本就不可能完全由自己来控制,因此不可避免地需要其他主体的多方辅助进行。

为保障“双减”长效,我们要在赋予学生自主的同时给予多元主体的科学指导,为学生自主学习构建一个集观念、情感、行动、榜样于一体的教育支持系统,以达到更好的效果,促进学生全面综合发展。

三、家、校、生协同培育自主学习能力

1. 重构家庭教育生态,助力自主学习

家庭作为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首阵地,家长可从以下路径着力:

(1)科学设定成长目标。家长应突破唯分数论的桎梏,以孩子全面发展为出发点,综合考量兴趣爱好、性格塑造等多维度因素,携手孩子定制个性化“成长小目标”,例如每周阅读一本经典课外读物、每月掌握一项生活技能等,让学习自然融入生活场景,还原学习本真。

(2)做好终身学习榜样。家长可向孩子分享自身学习新技能的经历,如学习烘焙技艺、乐器演奏等,以亲身实践诠释学习的终身性。此外,不妨设立“家庭学习时段”,每日固定时间全家共处宁静学习氛围,或阅读书籍,或钻研新知,潜移默化中熏陶孩子学习热情,为孩子打造优质学习生态。

2. 教师优化教学实践,构建自主学习环境

教师的教学范式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育起着关键作用。

教师需实现从“知识传授者”到“学习引导者”的角色转型。课堂之上,巧设开放性问题,诸如“运用数学知识怎样精打细算规划周末零花钱”,激发学生质疑精神与思辨活力。教学内容编排上,紧密勾连生活实际,如科学课教学时,布置学生观察家中植物生长态势并详实记录,使学习内容鲜活起来。

教师也要依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与认知水平,灵活调适教学方式。针对小学生,引入“游戏化学习”理念,像开展汉字闯关游戏,在趣味闯关中巩固生字认知;对中学生而言,推行“项目式学习”,如分组策划“校园垃圾分类方案”,于实践操作中磨砺自主探究本领。[3]

3. 激发学生内在动力,实现自主学习

学生作为自主学习的主体,可通过以下举措自我进阶:

培养自我反思习惯。每日拨出 5 分钟,静心思索当日学习状况,诸如“数学课堂上哪些知识点似懂非懂”“英语单词记忆效率如何”等,并据此制定次日学习改进计划。配备“学习反思本”,忠实记录学习盲点与攻克之法,以反思促成长。

借助科技管理学习。信息化时代,教师应引领学生关注社会科技带来的便利,如善用智能设备的闹钟功能,依学科特点设定学习时长,如给数学练习划定 25 分钟专注时段;巧妙运用学习类 APP,像“百词斩”打卡背单词,借助科技手段为学习效率提速。

组建学习互助小组。课后联动同学组建学习共同体,例如每周举办“语文古诗赏析沙龙”,成员分享对古诗韵律、意境的独特感悟,在思维碰撞中拓展视野,同时借助小组监督力量,持续高涨学习热情。[4]

结语

“双减”政策的纵深推进离不开学校、家庭与学生三方协同进行。学校当持续优化教学管理体系,教师需深耕专业素养提升教学功力,家长要用心营造积极健康的家庭教育氛围,学生更要主动培育自主学习习惯。唯有三方精诚协作、同向发力,方能助力中小学生在“双减”新征程中达成“减负提质”的目标,为未来人生筑牢根基。我们也坚信,在全社会的倾力守护与协同育人多方机制下,“双减”政策将持续为中小学生拓展全面发展的广阔通道,源源不断地培育契合新时代发展需求的栋梁之材。

“双减”政策的大力实施,充分体现了我国在教育改革方面的决心与信心,在加强学校教育这一重要阵地的同时,也要注重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参与,降低教育内卷,推动教育平等,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建立家校社协作的育人体系,让学生们在减负方面达成共识,共同努力,充分利用教育的力量,让孩子们拥有一个幸福的童年,让双减下的教育生态拥有更宽广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 王雪梅.“双减”背景下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实践探索研究[D].湖北师范大学,2023.

[2] 蒋红斌 .“ 双减” 背景下学生自主学习的价值、限度及其实现[J]. 教 育 学 术 月 刊 ,2022,(04):66-72.DOI:10.16477/j.cnki.issn1674-2311.2022.04.007.

[3] 金铭,李如密.“双减”助力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力[N]. 中国教育报,2023.

[4] 李静,张国云 .“双减”后,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尤为重要 [N].教育导报,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