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英文译介对常德文化旅游的海外推广研究
丁雅玲
湖南文理学院
摘要:《桃花源记》英文译介及其历史文化内涵的海外推广,从学术价值上看,是典籍英译的一种应用型研究;从应用价值上看,能吸引更多的海内外侨胞和国际友人来华参观考察和旅游,充分发挥文化旅游的带动作用和社会影响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促进中华优秀文化走向世界。
文化旅游,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新出现并逐渐流行的一种旅游新类型,它的出现和各国、各地区游客不同层次需求的转变密切相关。其泛指“那些以人文资源为主要内容的旅游活动,包括历史遗迹、建筑、民族艺术和民俗、宗教等方面”。在我国,旅游资源丰富充沛、旅游文化博大精深,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是相当必要且重要的,它不仅可以增强不同地区各种旅游产品的吸引力,提高当地的经济效益,还可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走进中国。千百年来,桃花源既是文人雅士的乌托邦,更是全球华人追寻的心灵故乡,对想要了解、探究中华文化的外国友人也颇具吸引力。
一、桃花源及《桃花源记》英译本简介
常德桃花源是一千六百多年前我国东晋大诗人陶渊明《桃花源记》所描述的避秦遗址,后人所称“世外桃源”, 也是《辞海》、《词源》中注释的《桃花源记》唯一原型地。桃花源始建于晋,初兴于唐,鼎盛于宋。其淳朴宁静的山水田园风光,繁多的亭台楼阁,丰盛的诗文碑刻,神奇的历史传说,使其享誉中外,具有很高的游览价值、历史价值和文化艺术价值,是世界隐逸文化的见证,代表中国历史文化的一个层面,闪烁着人类文明的光芒。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借武陵渔人在“桃花源”里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意境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里安宁自在、宁静和睦的场景和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及对现实状况的不满情绪。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因其意境之美、情感表达之美,寄情与景、情景交融,被不少中外学者和汉学家翻译成了多个英译本,如:许景城、A. R. Davis、Rick Davis &David Steelman、J. R.Hightower、林语堂、方重、罗经国、孙大雨、谢百魁等。当代的学者则从翻译理论和翻译学的角度出发,从选词、句式、段落、文化历史、交际等维度对英译本的异同进行评述、对比分析等。如:李雪萍(2015)就着重从翻译策略、具体词句的翻译及古典散文意境的传译三个层面谈自己在翻译中的体会。林丹敏,谭淑芳(2020)选取林语堂先生的译本,从中摘取译例若干,从语言、文化和交际三个角度作出分析研究,探究生态翻译学在翻译中的应用。但将《桃花源记》的译介与常德本土文化旅游的海外推广相结合的应用研究可以说是少之甚少。
二、《桃花源记》与西方文化之关联
《桃花源记》虚构了一个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向往的人间仙境——世外桃源。不过,陶渊明所提供的理想模式有其特殊之处:在那里生活着的其实是一群避难的普通人,他们的和平、宁静、幸福,都是通过自己的劳动取得的,桃花源里一片农耕的景象,一群避秦难世的普通民众享受着自给自足、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生活。 在西方文化中,也存在着类似陶渊明笔下“桃花源”的完美社会的意象。位于古希腊伯罗尼撒半岛中东部的阿卡狄亚(Arcadia)或阿卡狄(Arcady),相传是山林和畜牧之神的故乡。早在公元前三世纪,古希腊西西里岛就出现了西方牧歌(田园诗)的创始人-忒奥克里托斯。到了罗马帝国时期,诗人维吉尔就在其著名的《牧歌》(Eclogues)中反复提到“阿卡狄亚”。伊丽莎白一世时代的菲利普· 西德尼爵士的作品《阿卡狄亚》(Arcadia,1590)就是一部用散文与诗歌编织而成的田园风情浪漫传奇。到英国浪漫主义时期,济慈也曾在《希腊古瓮颂》中咏叹过阿卡狄。经过时代变迁,“阿卡狄亚”已经成为西方人们心目中象征田园牧歌式理想生活的代名词。在西方众多的描绘美好世外桃源的意象里,“阿卡狄亚”与“桃花源”堪称最为相似。“阿卡狄亚”在西方人们心中已经成为了田园牧歌式理想境地的典型象征。将两者进行适度的关联,更能达到文化的碰撞与互动,甚至是文化的相融。
三、《桃花源记》英文译介对常德文化旅游的海外推广
《桃花源记》英文译介及其蕴藏的历史文化底蕴,只有与西方文化相关联,真正引起海外旅游者、海外侨胞和国外友人的心底共鸣,才能激发他们走进常德桃花源,对其独特的文化旅游内涵切身地体验和了解。
桃花源主景区已深深打上《桃花源记》的文化烙印,在向海外游客推荐桃花源的过程中,《桃花源记》的英文译介作用就凸显了。下面就以《桃花源记》里几处与桃花源景区实景紧密结合句子为例,选择笔者认为最恰当的英译本来阐述。
1、秦溪是沅江南岸的重要支流,相传这里就是武林渔郎,进入桃花源的所经之路。泛舟秦溪,在溪水水流平缓处,“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Suddenly he came across a blossoming peach grove flanking the banks continuously for hundreds of footsteps. The peach grove with no other sundry trees permeated with sweet fragrance, fresh green grass, 许景城译本),落英缤纷(Here and there falling blossoms were dancing gracefully in a thousand hues,方重译本)。” 许景城译本将“芳草鲜美”译为“permeate with sweet fragrance, fresh green grass”,其中“permeate”一词用得恰到好处,表达了鲜草数量之众多、气味芬芳之弥漫。方重的译本描绘出了“落英缤纷”的动态之美。总之,桃林美景,让人欲身临其境、流连忘返。
2、秦谷长约3.7千米,南临秦溪,北接桃花山,这里完美呈现出陶渊明《桃花源记》所述场景:“林尽水源,便得一山(The grove ended at the stream’s source, and there he found a hill, A. R. Davis译本)。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Having noticed that there seemed to be a weak light in the cave, he tied up his boat and decided to go in and explore, 林语堂译本)。”林语堂的译本将“舍船而入”译为“tie up his boat”,较为准确,符合人们的生活习性,而非真正的舍弃船只。“explore”一词用得颇为贴切,表现了当时渔人看到桃林美景后,想要继续向前探索山中的奥秘。 秦谷内,另有一番景象:“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There fine fields and beautiful pools, clumps of mulberries and bamboos. The field dykes intersected; cocks crowed and dogs barked to each other. The clothes of the men and women who came and went, planted and worked among them were entirely like those of people outside. The white-haired and the children with their hair in tufts happily enjoyed themselves, A. R. Davis译本)。”Davis的译本,将一片淳朴宁静的田园风光、原始古朴的民俗活动呈现在人们眼前,让崇尚田园风光和隐逸生活的人们心向往之。
向海外宣传常德桃花源文化旅游,媒体的推介作用是必不可少的,可以尝试以虚实并存多种媒体向外推介。结合大型溪流漫游实景剧《桃花源记》山水实景演出和《桃花源记》英译本,制作优美、精良的英文宣传片、图片、文字、音乐、影像等,发布于中国旅游网、常德政府门户网站、桃花源官网等各类公共信息平台和旅游app平台,进行广泛推广和宣传;在国外华人聚集地及主要旅游城市,投放关于桃花源文化旅游的英文电子广告牌,进行重点推介和宣传。
四、结论
《桃花源记》英文译介及其历史文化内涵的海外推广,能吸引更多的海外侨胞和国外友人走进湖南、走进常德、走进桃花源,更好地推动常德文旅产业的发展,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同时,以文化旅游的方式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促进中华优秀文化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常德女人.中国桃花源——人间仙境·心灵故乡[EB/OL].(2019-04-02)[2023-01-20].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3MzI0OTgyOQ==&mid=2650328029&idx=1&sn=a2ad02f807fa651df6015f74866f3e4b&chksm=871d8e97b06a078196bf9cd356fc9becd4967ba537baffc6b3222682015d17cf8bd870703b0d&scene=27.
[2]豆瓣网. 典籍英译|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及9个英译文[EB/OL].(2017-01-07) [2023-01-20]. https://www.douban.com/note/601128556/?from=tag&_i=4015195144oTFu,4015309144oTFu.
[3]李雪萍.《桃花源记》英译及翻译体会[J].校园英语, 2015(02).
[4]林丹敏,谭淑芳. 从生态翻译学视角浅析林语堂英译的《桃花源记》[J].英语广场, 2020(02).
[5]王静. 以《桃花源记》英译本为例,浅谈典籍英译中的问题[J].海外英语, 2016(01).
[6]王娟. 西方文化中的“桃花源”[J].怀化学院学报, 2015(04).
[7]汪榕培.陶渊明诗梦英译比较研究[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8]环球网. 海外华文媒体走进湖南桃花源 体验山水田园诗意[EB/OL].(2022-07-20)[2023-01-20].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38857105813109222&wfr=spider&for=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