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基于美术名画欣赏衍生的系列探秘活动

作者

姚留艳 朱丽娟

丹阳市丹北实验幼儿园 212300

【活动起源】

《指南》中提出:“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每个幼儿心中都有一颗美的种子,我们应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去激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引导幼儿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在美术区的一角中,是我们的大师作品欣赏区,但却无法引起孩子们的注意和兴趣,这天我们采访了几位孩子,想知道他们对于这块名画欣赏区不感兴趣的原因。

欣怡:这里有这么多画,我不知道画哪一个。

嘟嘟:这里距离画画的桌子太远了,我不能边画边看。

方舟:这些画看上去好难,我感觉我画不出来。

【改进措施】

根据孩子们的提出的画多、画远、画难这些问题,我们开始了行动。

1.我们将重点挑选一副名画放大供孩子们观察欣赏,避免孩子们选择困难。

2.将名画直接布置在美术区操作桌面上,孩子们抬头就见画,能尽情去观察创作。

3.为了让幼儿深切感受中国画的魅力。我选择以吴冠中的现代水墨画为切入口,不仅呼应了季节春,还让孩子在具有艺术韵味的环境中,去欣赏多样化的艺术作品,感受中国画的艺术特点,获得美的享受和体验。

【第一次创作:开发艺术美】

在此创作过程中,我们发现幼儿能够熟练使用毛笔、墨汁等作画工具,并且幼儿能将个人发现与经验分享给全班幼儿;幼儿是创作者也是欣赏者,两种角色的转换,其既获得更多欣赏经验,又激发了艺术创作才能,同时有助于加深他们对艺术语言与形式美的理解,逐步形成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

【后期调整】

1.在名画周围增添与之相应的物品,如:实物、摆件、动态图或视频,引导幼儿在名画和真实物品之间更深刻的感知。

2.幼儿先前欣赏创作都以吴冠中的抽象主义画作《江南水乡》《春如线》等,后期我们将尝试投放具象作品——齐白石的《虾》,引导幼儿进一步感知中国画的笔墨技巧、感受国画中时间的沉淀和生命的张力。

【第二次创作:感受自然美】

环境创设:名画《齐白石.虾》、活虾两只、iPad循环播放虾游动的视频

材料支持:墨汁一瓶、清水、毛笔、宣纸

通过孩子初步自主欣赏创作后的作品我们发现,孩子们对齐白石的这幅画非常感兴趣,但孩子的欣赏水平依然停留在画作表面,于是我决定设计开展一次美术欣赏活动,从色彩、形态、空间三方面进行欣赏,借助视频、局部放大、动态水墨等手段辅助幼儿欣赏。

【后期调整】

现在美术区的名画欣赏区每天都座无虚席,孩子们也有了自己新的想法:

欣怡:老师,我们可以在更大的纸上画吗?有没有更好看的纸?

静怡:科学区种的荷花已经有花苞了,我想画荷花,齐白石画过荷花吗?

芮芮:我想画蜻蜓、小鲤鱼、西瓜......

【写在最后的话】

孩子们的探索始于名画,再延伸出更多神奇的探索……而我们在艺术区投放的名画欣赏,更吸引孩子观察名画中的细节、色彩、构图等,并运用感知、记忆、经验,对欣赏的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表达。从艺术审美中,汲取心灵力量。同时“心脑手”合一,准备可以呼吸的环境,鼓励他们积极地与材料互动,表达与众不同的美感,拓展创新的视野。

美术素养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体验、培养并积累;美术欣赏活动的开展要注重“回归生活、回归日常、回归朴素”。相信每个孩子内心深处都藏着一粒美的种子,在适时的鼓励与引导下,会崩裂出灵动创意的生命力。感谢老师们的携手教研,让思维碰撞在美好的体验中绽放。

在未完待续中,继续打开身体与感官,获得惊奇与体验,以此留住这学期的精彩,迎接下学期的奇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