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评估方式对大学英语学习动机的影响研究
王慧丽
呼伦贝尔学院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 021000
一、引言
高校英语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培养学生对学习过程的掌握和主动学习的热情。课堂教学测试作为教学活动中重要的一环,它既可以作为评估教师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效果的有效载体,也是引导学生学习、鼓励学生不断学习的强大助推器。
以往的大学英语课堂评估中,终结性评价居于主流地位,关注学生学习结果的检验,而忽略了学生学习过程的动态特点及学生个体差异;在对学习效果的检验过程中学生也呈现被动学习状态,不易调动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近年来,伴随教育观念的转变,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等多种类型评估方式日渐受到关注,所以对课堂评估方式与大学英语学生学习动机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课堂评估方式的类型与特点
课堂评估方式根据评估目的、时间和方式的不同 , 可分为多种类型 , 不同类型的评估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
( 一) 终结性评估
终结性评价发生在教学结束时,采取考试等方式进行,目的是考察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作为评成绩的依据,具有以下特点。
- 评估时间集中, 结果具有总结性;
- 评估内容侧重知识的记忆和应用, 忽视能力的综合培养;
- 评估主体单一, 主要由教师主导。
这种评估方式下 , 学生的学习动力多来自外部压力 , 容易产生应试心理 ,长期可能导致学习动机弱化。
( 二) 形成性评估
形成性评价体现在每一堂课上,通过“提问、课堂作业、小组合作、学习日志”等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表现,突出三个特点:
- 评估过程动态化, 注重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实时反馈;
- 评价内容广泛,涉及多个方面,包括知识理解、技能应用及学习态度
- 评价的参与者多样化,涵盖教师、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形成性评估能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 , 明确改进方向 , 从而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信心, 对内在学习动机有积极的激发作用。
( 三) 诊断性评估
诊断性评估主要在教学开始前或某一单元学习前进行 , 目的是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学习特点和潜在问题, 为教学设计提供依据。其特点是:
- 评估时间具有前瞻性, 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
- 评估内容针对性强, 侧重发现学生的学习障碍;
- 评估结果用于调整教学策略, 而非简单评定成绩。
该评价方式能够帮助教师在教学中体现学生个体差异,减少学生的挫败感,维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课堂评估方式对大学英语学习动机的影响机制
学习动机是指学生用来发动学习过程的一种动力,包括内在的动机和外在的动机。课堂考核机制通过对大学英语学习动机产生和发挥作用的影响,可通过以下几种机制:
( 一) 反馈机制
形成性反馈是评估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及时、准确、具体的评价反馈可以使学生了解自己有哪些优点和不足。比如,在形成性评价中,教师给学生的作文作出详细的批改,使学生了解到教师关注了自己在学习上的付出,会更多地投入时间改善自己;而在终结性评价中仅用分数给出反馈,学生往往无法看到自己的问题所在,有的学生会感到茫然或受挫,因此学习的动力会下降。
( 二) 目标导向机制
评估方式决定了学生的不同学习目标。终结性评估导向“成绩目标”,学生关注分数高高低低,比较容易的项目也乐意选做以求稳妥;形成性评估导向“掌握目标”,学生关注自身能力提高,愿意选做有难度的项目来挑战提升,求知欲望会大大提高。如,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如果评估的标准是课堂口语展示的成绩,学生就更容易自己主动练习口语、延展话题。
( 三) 公平感知机制
对于学生来说,认知到评估是“公平”的能够激发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评估方式的多元化,能使学生参与到评估过程中来,对于评估标准的体验增加,进而认为评估是公平的。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估中,既要有教师对学生小组学习成果的打分,还要有组内成员互评,学生的认知会被评估结果所认可,进而参与合作,反之,若学生感觉评估主要通过教师的主观打分,则对其不公平,会产生负面情绪和积极性。
( 四) 自我效能感机制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是
影响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之一。记录学生各方面的进步能够通过形成性评价使学生感知到自己的进步,增强自我效能感。反之,如果学生在终结性的评价中经常体会失败,则会降低自我效能感,产生“习得性无助”,继而放弃学习。
四、优化课堂评估方式, 提升大学英语学习动机的策略
基于上述分析 , 为有效激发和维持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 , 课堂评估方式可从以下方面优化:
( 一) 构建多元评估体系, 平衡过程与结果
把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尝试“过程 + 结果”的考评方式。将学期末的笔试成绩 ( 终结性评价 ) 在总成绩中所占比例降低,比如减至50% ,剩下的 50% 用在课堂上的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作业、学习档案袋等形式上。这样既可以考察学生最终的学习结果,也能考察学生学习的过程,避免出现“一考定终身”的现象,使得学生不再一味地重视考试,忽视平日的学习。
( 二) 强化反馈的针对性与激励性
评语内容需要教师具体化、可操作化,而不是笼统地概括 ( 如好 / 坏 ),要给出明确的、具体的意见。比如,对于学生的英语写作评语不能泛泛而谈的讲“语法错误较多”,而要指出错误种类,如时态误用、介词误用,并举例说明;同时指出学生优点。此外,教师的评语要即时点评,避免学生过长时间忘掉学习过程,而导致评语发挥的作用降低。
( 三) 引导学生参与评估, 增强主体性
将评估权交还给学生,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对学习负责的意识。在学完英语听力后,教师可先让学生对答案自评,分析错因并记载在学习笔记上;再在口语表达展示活动中,制定评分规则后,让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互评并为他人指出改进的地方。学生通过参与评估,能清楚学习目标和标准,对学习会作出调整,提升内驱力。
( 四) 关注个体差异, 实施分层评估
目前高校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学生群体参差不齐,同一的评价标准将导致那些语言能力较低的学生自信心不足。所以可以根据学生的差异程度进行分等级的评价任务安排。如在阅读评价任务中,提供不同的难易程度的文章由学生自主选择相应的程度阅读,同时配备不同的任务评价标准。分等级的评价任务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处于适合他能力的程度下完成相应的任务并获取成功的满足,从而保持其学习热情。
五、结论与展望
课堂评价方式对于高校英语学习动机的影响是多层面、多维度的。期末的终结性评价是评定学习结果,只是一种方式,如果以它为核心便打击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形成性和诊断性评价将学习的重心放置于学习过程之中,向学生提供有价值的反馈,尊重学生差异,更能够起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用。今后在大学英语课堂的评估中,要进一步倡导多元评估的理念,要在教学实践中和教学研究中不断探索和完善评估方法,进而最终达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动力、促进教学的效果。此外,如何依靠技术对评估进行个性化、智能化,进一步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则是以后发展的研究重点。
参考文献:
[1] 布鲁姆,B.S.(2001).《教育目标分类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2] 文秋芳(2008). 形成性评估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外语界》.
[3]Dornyei, (2005). The Psychology of the Language Learner: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