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浅谈“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研究

作者

李红星 周玉梅

吉林省榆树市恩育乡中心小学 130400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 “双减” 政策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现状、问题及优化策略。通过调查研究,分析了教师作业设计情况、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和家长反馈情况,揭示了当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存在的教师理念滞后、作业难度把握不准、学生个体差异未充分考虑以及家校沟通不畅等问题,并提出了加强教师培训、精准把握作业难度、实施分层作业和加强家校合作等针对性建议,以促进 “双减” 政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落实,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

关键词:双减;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一、引言

“双减” 政策的实施为教育领域带来了深刻变革,其核心目标在于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促使教育回归本质,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综合素质提升。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关键学科,其作业设计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学习效果以及综合素养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一背景下,深入研究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探索如何在减少作业量的同时提高作业质量,成为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双减” 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现状

(一)教师作业设计情况

多数教师已开始尝试多样化的作业类型,除传统书面作业外,口头作业和实践作业也有所涉及。然而,仍有部分教师对书面作业依赖程度较高,未能充分发挥其他作业形式的优势。在作业时长方面,大部分教师能够遵循 “双减” 政策要求,但仍有少数教师因教学内容压力或对学生知识掌握的担忧,偶尔出现作业超时长的情况。此外,尽管多数教师认识到作业难度应适中,但与学生的实际感受存在一定差异。作业分层设计的实施情况也不尽如人意,不少教师分层作业的实践频率较低或尚未开展。

(二)学生作业完成情况

学生对数学作业的兴趣呈现分化状态,部分学生因作业形式单一、难度较大等原因缺乏兴趣,而另一部分学生则对趣味性强的实践作业或游戏类作业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在作业完成时间上,与教师预估时长相比,不少学生实际花费时间更长,反映出作业难度和量的把控有待优化。

(三)家长反馈情况

大部分家长对 “双减” 政策有所了解,但对政策细节的认知程度不一,部分家长对政策实施后的学业影响存在担忧。在作业量方面,多数家长认为适中,但仍有部分家长期望增加练习量。对于作业难度,部分家长认为偏难,希望教师给予更多辅导。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教师作业设计理念有待更新

传统教学观念在部分教师心中根深蒂固,过于侧重知识的巩固和书面练习,忽视了作业的趣味性、实践性和分层性。这种理念导致作业形式单一,无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与 “双减” 政策所倡导的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的目标相悖。

(二)教师对学生作业难度的把握不准确

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往往依据自身教学经验,未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的差异。这使得部分作业难度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学生在面对难题时容易产生挫败感,从而降低作业完成的积极性和效果,影响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信心和兴趣。

(三)学生学习习惯和能力存在差异

学生在学习习惯、学习效率和知识基础等方面的差异显著,统一的作业模式无法适应全体学生的发展。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在完成基础作业后,缺乏足够的拓展提升空间,而学习困难的学生可能在规定时间内难以完成作业,导致作业质量不高,分层作业的实施迫在眉睫,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四)家校沟通与合作不够紧密

家长对 “双减” 政策的理解和支持程度参差不齐,部分家长过度关注成绩,对政策存在误解。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缺乏及时性和深入性,未能有效引导家长正确看待作业和学习,无法形成家校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建议与对策

(一)加强教师培训,更新作业设计理念

学校和教育部门应组织开展针对 “双减” 政策下作业设计的专题培训。通过培训,引导教师深刻领会 “双减” 政策内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作业设计理念。鼓励教师积极探索多样化的作业形式,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设计出富有创意和趣味性的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二)精准把握作业难度,因材施教

教师在设计作业前,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课堂表现、作业批改、测验等方式,全面掌握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为作业难度的分层提供科学依据。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和反馈,及时调整作业难度和内容,确保作业难度始终处于学生的 “最近发展区”,提高作业的有效性。

(三)实施分层作业,满足学生个体差异

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基础和学习态度等因素,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相应难度和类型的作业,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得到充分发展。分层作业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动态调整,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适时调整学生所在的层次,确保作业分层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四)加强家校沟通与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学校应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对 “双减” 政策的宣传和解读,帮助家长正确理解政策的目的和意义,消除家长的焦虑情绪。教师应主动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定期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作业完成情况。同时,指导家长合理安排孩子的课余时间,鼓励家长参与孩子的学习过程,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通过家校合作,共同为学生的成长创造有利条件,确保 “双减” 政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实施。

五、结论

“双减” 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优化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共同努力。通过调查研究,我们明确了当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教师应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升作业设计能力,精准把握作业难度,实施分层作业,以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同时,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形成家校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使 “双减” 政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真正落地生根,取得实效,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 [Z]. 2021.

[2]吴正宪. 小学数学教学基本概念解读 [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3]刘善娜。这样的数学作业有意思:小学数学探究性作业设计与实施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